close

血風瘡 一百四十七

 脈浮者,祛風為主。益氣佐之。

 脈者,祛風為主。養血佐之。

 脈浮而者,祛風養氣血。

 

 一婦患此作癢。五心煩熱。以逍遙數劑而止。更人參荊芥散二十餘劑而癒。

 

 一婦遍身作癢。秋冬尤甚。脈浮數。飲消風散。敷蛇床子散。數月頓癒。

 

 一婦遍身赤色。撥破成瘡。膿出不止。以當歸飲子及蛇床子散而癒。

 

 一老婦遍身作癢。午前益甚。以四君子加荊。防、芎、歸而安。

 

 一婦洗頭。致頭患腫兼癢。以人參荊芥散數劑而癒。

 

 一婦作癢成瘡。久而患處仍癢。搔起白屑。以四生散數服癢止。以人參荊芥散二十餘劑而癒。

 

 一人遍身瘙癢。諸藥不應。脈浮。按之而。以生血藥為主。間以益氣。百貼而癒。(此憑脈也。)

 

 一兒癮疹。瘙癢發熱不安。以消風散治之。

 

 一兒亦患此咳嗽時嘔。以葛根橘皮湯並癒。

 

 一婦生風癜似癬。三年不癒。五心煩熱。脈洪。按之則。此血虛症也。以生血為主。風藥佐之。若專攻風毒。則血愈虛而熱愈熾。血被煎熬則發瘰癧。或為怯症。遂以逍遙散(二三)數劑。及人參荊芥散(七九)二十餘劑而癒。(此憑脈症也。)

 

 一婦遍身瘙癢。秋冬則劇。脈浮數。此風邪客於皮膚。名曰:血風疹。飲消風散。及搽蛇床子散少可。更以四物湯加荊防數劑而癒。(此憑脈症也。)

 

 又一婦患此。夏月尤甚。脈洪大。用何首烏散。(七九)

 

 

 

 一婦患赤瘢瘙癢。搔破成瘡。出水。久而不癒。內服當歸飲。外搽蛇床子散並癒。(此憑症也。)

 

 一婦亦患此。諸藥不應。以四生散數服而癒。

 大抵婦人體虛。風邪客于皮膚則成白疹。寒濕客於肌肉。鬱熱而為赤疹。色雖有異。治同。凡人汗出不可露臥及浴。

 《經》曰:汗出見濕。乃生痤

 雷公云:遍身風疹。酒調生柏予用屢驗。

 

 一人每至秋冬。遍身發紅點如瘢。作癢。此寒氣收斂腠理。陽氣不得發越。怫鬱內作也人參敗毒散解散表邪。再以補中益氣湯實表益氣。彼以為熱毒。自用涼藥。愈盛。復請。仍用前湯加茯苓、半夏、羌活四劑,更用補中益氣湯而癒。(此憑症也。)

 河間曰:瘡腫因內熱外虛。風濕所乘。蓋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氣虛則腠理開。為風乘。脾氣濕而內熱。則生瘡也。

 腫者,由寒熱毒氣客於經絡。使血壅結成腫。

 風邪內作者,則無頭無根。

 血氣相摶作者,則有頭有根。

 赤核腫則風熱流會。

 瘡以痛為實。癢為虛。虛非為寒。乃熱之微甚也。

 

 麥飯石膏治諸般癰疽神效。

 麥飯石膏不拘多少。炭火至紅。以好米醋淬之。

 如此淬十數次。研為末。重羅去粗取細末。入乳缽。數人更遞研五七日。如面極細為妙。

 白蘞(研為細末)、鹿角(不用自蛻者,須擇帶腦頂骨全者,卻是生取之角。截作二三寸長。炭火燒令煙盡。研羅如末。再入乳缽。更遞研令極細。)

 

 上用麥飯石膏細末二兩。白蘞末二兩。鹿角灰四兩。最要研得極細。方有效。粗則反致。細則大能止痛。收口排膿(精粗之異如此。)和合量藥末多寡。用經年好米醋入銀石器內。熬令魚眼沸。卻旋。又入藥末。用竹篾子不住手攪。熬一二時久。令稀稠得所。提出以瓷器盛之。候冷。以紙蓋覆。勿令著塵。用時先以豬蹄湯洗去膿血。以故帛挹乾。鵝翎蘸膏塗敷四圍。凡有赤處盡塗之。但留中心一口如錢大。未潰能令內消。已潰則排膿如湍水。逐日瘡口收斂。瘡久肌肉腐爛。筋骨出露。用舊布片塗藥貼瘡。但內膜不穿。亦能取安。洗瘡勿可手觸嫩肉。亦不可口氣吹著。合藥亦忌腋氣之人。及月經有孕婦人見之。再可熬好米醋一大。收瓷器內。候逐日用藥於瘡上。久則藥乾。以鵝翎點醋拂濕其藥。勿令繃也。初則一日一洗一換藥。十日後。兩日一換。

 


 

 

 古方云:麥飯石顏色黃白類麥飯。曾作磨者尤佳。按麥飯石不可作磨。狀如麥飯團生粒點。如無此石。可以舊面家磨近齒處石代之。取其有麥性故也。或溪中尋白石如豆如米大者,即是也。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如鵝卵。略如握聚一古之呂西華秘傳此方。雖在至親。亦不可得。裴員外啖之以名第。河南尹脅之以重刑。守死不傳。君子責其存心雖隘。尚可恕也。近世醫者,每見已效之方。設為詭詐之術。使人勿復用之。其罪不容誅矣!常有趙尹來宰龍泉。速於赴任。單騎兼程。到任未幾。鼻衄大作。日出血數升。有醫教服藕汁地黃膏。

 

 趙曰:往年因勞感熱而驟得此。尋叩名醫。服藥愈。臨分袂時。

 

 醫者屬云:疾若再作。不可輕信醫者服生地黃藕汁。冰冷脾胃。無復可療。因此半月間易數醫無效。前醫遂密制藕汁地黃膏進之。即癒。趙問。蒙惠藥。與吾初衄時所服之藥。氣味相似。得非方同乎。

 

 醫曰:即日前所獻藕汁地黃膏也。

 

 趙驚歎曰:醫乃詭謀以誤我耶。早信此方。不受苦許久。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