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是由於胃氣上逆,胃或腸道呈逆行蠕動所致。臨床以有物有聲為嘔,有物無聲為吐,有聲無物謂之噦。由於嘔與吐往往同時發生,故一般並稱為嘔吐。嘔吐是臨床中小兒常見的症狀,可見於多種疾病中。另外,尚有小兒乳後有少量乳汁倒流口腔,從口角溢出者,此稱為溢乳,不屬於病態。

 

【病因病機】:

胃為水穀之海,以降為和。小兒脾胃薄弱,凡外感六淫,侵擾及胃,或飲食過多,饑飽不節,或恣食生冷油膩食物以致停滯不化,損傷脾胃,運化失司,胃失和降,氣逆於上而發病。

 

(一)、乳食積滯:小兒脾常不足,飲食不節,喂養不當,食滯中脘,損傷脾胃,致脾失運化,升降失司,胃氣上逆,而發生嘔吐。

 

(二)、脾胃虛寒:素體虛弱,而又乳食寒涼,或外感風寒,致脾胃虛寒,中陽不振,寒凝氣滯,氣逆於上,發生嘔吐。

 

(三)、胃中積熱:乳食久積胃中,鬱而化熱,或外感濕熱之邪,蘊伏腸胃,火性炎上,胃熱上沖,發生嘔吐。


 

【臨床表現】:

(一)、傷食吐:嘔吐酸臭乳塊或宿食,納呆口臭,噯腐吞酸,脘腹脹滿,大便秘結或瀉下酸臭,夜臥不安,吐後症減,舌苔厚膩,脈滑有力,指紋紫滯。

 

(二)、寒吐:飲食稍多即吐,時作時止,吐物多為清稀痰涎,或不消化殘餘乳食,酸臭不甚,面色蒼白,四肢欠溫,腹痛喜暖,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淡苔薄白,指紋色紅。

 

(三)、熱吐:食入即吐,嘔吐物酸臭,口渴喜飲,身熱煩躁,面赤唇紅,大便臭穢或秘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治療】:

(一)、傷食吐

1、治則:消食導滯,和中降逆。

2、處方:清補脾經300次,清大腸300次,揉板門50次,橫紋推向板門100次,運內八卦100次,揉中脘300次,分腹陰陽100次、按揉足三裏50次。

3、方義:清補脾經、揉中脘、按揉足三裏健脾和胃以助運化;清大腸通便理氣;揉板門、運內八卦寬胸理氣,消食導滯;分腹陰陽、橫紋推向板門以降逆止嘔。

 

(二)、寒吐

1、治則:溫中散寒,和胃降逆。

2、處方:補脾經300次,橫紋推向板門100次,揉外勞宮300次,推三關300次,推天柱骨300次,揉中脘5分鐘。

3、方義:推天柱骨和胃降逆,祛寒止嘔,配橫紋推向板門善止一切嘔吐;補脾經、揉中脘健脾和胃,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推三關、揉外勞宮溫陽散寒以加強溫中作用。

 

(三)、熱吐

1、治則:清熱和胃,降逆止嘔。

2、處方:清脾胃300次,清大腸300次,退六腑100次,運內八卦100次,橫紋推向板門100次,推天柱骨300次,推下七節骨100次。

3、方義:清脾胃配推天柱骨清中焦積熱,和胃降逆以止嘔吐;退六腑加強清熱作用;運內八卦、橫紋推向板門寬胸理氣,和胃止嘔;清大腸、推下七節骨瀉熱通便,使胃氣得以通降下行。

 

【注意事項】:

(一)、嘔吐嚴重者可使患兒呈呼吸暫停的窒息狀態,如護理不當,嘔吐物吸入,尚可繼發吸入性肺炎等呼吸道病變,反復嘔吐又可導致脫水、酸中毒等,此時應配合中西醫療法進行綜合治療。

 

(二)、嘔吐如果是由於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或腸套疊、先天性巨結腸等器質性病變引起者,不屬推拿治療範圍,應注意鑒別。

(三)、合理喂養,飲食節制,宜定時定量,冷熱適度。起居有節,寒溫適宜,避免感受外邪。

 

 

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