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以經穴為主,介紹百會、前頂門等28個穴位。 

一、百會

【位置】

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後髮際正中直上7寸。

 

【操作】

術者用拇指端按或揉,按30~50次,揉100~200次,稱按百會或揉百會。

 

【作用】

按揉百會:安神鎮驚,升陽舉陷。治療驚風、驚癇、煩燥等症,多與清肝經、清心經、掐揉小天心等合用;用於遺尿、脫肛等症,常與補脾經、補腎經、推三關、揉丹田等合用。

 

二、前頂門

【位置】

頭正中線,入前髮際35寸,或於百會前15寸取穴。

 

【操作】

術者用拇指甲掐3~5次,揉20~30次,稱掐揉前頂。

 

【作用】

掐、揉前頂:鎮驚安神通竅,多用於頭痛、驚風、鼻塞等症。

 

三、腦空

【位置】

後頭部,風池穴直上15寸為腦戶穴,此穴旁開3寸與枕骨粗隆相平處為腦穴,屬足少陽膽經。

 

【操作】

術者用兩拇指端揉,揉20~30次,稱揉腦空;或用拇指甲掐之,掐3~5次,稱掐腦空。

 

【作用】

掐腦空:鎮驚安神。治療驚風、癲癇。

揉腦空:祛風通絡。治療頭痛。


四、高骨(耳後高骨)

【位置】

耳後入髮際,乳突後緣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

術者用拇指或中指端揉,揉30~50次,稱揉高骨。或用兩拇指推運,運30~50次,稱運高骨。

 

【作用】

揉高骨:疏風解表。治感冒頭痛,多與推攢竹、推坎宮、揉太陽等合用。亦能安神除煩,治神昏煩躁等症。

 

五、攢竹(天門)

【位置】

兩眉中間至前髮際成一直線。

 

【操作】

術者兩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稱推攢竹,亦稱開天門。若自眉心推至囟門,推30~50次,則稱為「大開天門」。

 

【作用】

開天門:疏風解表,開竅醒腦,鎮靜安神。常用於外感發熱,頭痛等症,多與推坎宮,推太陽等合用。若驚惕不安,煩燥不寧多與清肝經、按揉百會等同用。對體質虛弱出汗較多,佝僂病患兒慎用。

 

六、坎宮

【位置】

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橫線。

 

【操作】

術者用兩拇指自眉心向兩側眉梢作分推,推30~50次,稱推坎宮,亦稱「分陰陽」。

 

【作用】

推坎宮:疏風解表,醒腦明目,止頭痛。常用於外感發熱、頭痛,多與推攢竹、揉太陽等合用;若用於治療目赤痛,多和清肝經、掐揉小天心、清河水等同用。

 

七、天庭(神庭)

【位置】

頭正中線,入前髮際05寸。

 

【操作】

術者用掐法或搗法自天庭掐(搗)至承漿;或揉約30次,稱掐揉天庭。

 

【作用】

掐天庭:祛風通絡,鎮驚安神。治療口眼歪斜,常與揉瞳子髎合用;治療頭痛、癲癇與掐眉心、山根、年壽、人中、承漿等法合用。

 

八、天心

【位置】

前額中部,天庭與眉心連線中點處。

 

【操作】

術者用拇指甲掐天心30次,或用羅紋面揉天心約30次,稱掐揉天心。

 

【作用】

掐天心:醒腦安神。治療驚風,常與掐人中、承漿等合用。治療頭痛、鼻塞傷風常用掐揉天心,與掐眉心、山根等同用。

 

九、眉心(印堂)

【位置】

兩眉內側端連線中點處。

 

【操作】

術者用拇指甲在眉心處掐,掐3~5次,稱掐眉心。或用拇指端揉,揉20~30次,稱揉眉心。

 

【作用】

掐眉心:醒腦安神。治療驚風,常與掐十王、人中、承漿等法合用。

 

揉眉心:祛風通竅,治療感冒,頭痛,常與推攢竹、推坎宮、揉太陽等相配合。


十、山根

【位置】

兩目內眥中間,鼻樑上低凹處。

 

【操作】

術者用拇指甲掐,掐3~5次,稱掐山根。

 

【作用】

掐山根:開關竅,醒目定神。治療驚風、昏迷、抽搐等症,多與掐人中、掐老龍等合用。

 

十一、準頭(鼻準)

【位置】

鼻尖端,屬督脈。

 

【操作】

術者用拇指甲掐,掐3~5次,稱掐準頭。

 

【作用】

掐準頭:祛風鎮驚。治療驚風,與掐天庭至承漿同用;治鼻出血,與掐上星,掐迎香合用;治昏厥與按揉內關、足三裏合用。

 

十二、太陽

【位置】

眉後凹陷處。

 

【操作】

術者兩拇指橈側自前向後直推,推30~50次,稱推太陽。用中指端揉該穴,揉30~50次,稱揉太陽或運太陽,向眼方向揉為補,向耳方向揉為瀉。

 

【作用】

推揉太陽:疏風解表、清熱、明目止頭痛。推太陽主要用於外感發熱。若外感表實頭痛用瀉法;若外感表虛、內傷頭痛用補法。

 

十三、瞳子髎

【位置】

目外眥後05寸,眶骨外側凹陷中。

 

【操作】

術者用兩拇指掐或揉,掐3~5次,揉30~50次,稱掐揉瞳子髎。

 

【作用】

掐瞳子髎:醒腦鎮驚。

揉瞳子髎:祛風通絡。治療驚風常與掐人中、眉心等合用;治療目赤腫痛,常與揉四白、揉晴明、按揉太陽等同用。

 

十四、迎香

【位置】

鼻翼旁05寸,鼻唇溝中。

 

【操作】

術者用食中二指按揉,揉20~30次,稱揉迎香。

 

【作用】

揉迎香:宣肺氣、通鼻竅。治療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暢,效果較好,多與清肺經、拿風池等合用。


十五、人中

【位置】

人中溝正中線上1/3與下2/3交界處。

 

【操作】

術者用拇指甲或食指甲掐之,掐5~10次或醒後即止,稱掐人中。

 

【作用】

掐人中:醒神開竅。常用於急救,對於人事不省、窒息、驚厥或抽搐,多與掐十宣、掐老龍等合用。

 

十六、牙關(頰車)

【位置】

下頜角前上方一橫指,用力咀嚼時,咬肌隆起處。

 

【操作】

術者用拇指按或中指揉,按5~10次,揉30~50次,稱按牙關或揉牙關。

 

【作用】

按牙關主要用於牙關緊閉,具有開竅之功用;若口眼歪斜,則多用揉牙關,具有疏風止痛的作用。

 

十七、天柱

【位置】

頸後髮際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線。

 

【操作】

術者用拇指或食中指指面自上向下直推,推100~300次,稱推天柱。或用湯匙邊蘸水自上向下刮,刮至皮下輕度瘀血即可,稱刮天柱。

 

【作用】

推、刮天柱骨:降逆止嘔,祛風散寒。治療嘔惡多與橫紋推向板門、揉中脘等合用。治療外感發熱、頸項強痛等症多與拿風池、掐揉二扇門等同用;用刮法多以湯匙邊蘸薑汁或涼水自上向下刮至局部皮下有輕度瘀血,可治暑熱發痧等症。

 

十八、橋弓

【位置】

在頸部兩側,沿胸鎖乳突肌成一線。

 

【操作】

術者在兩側胸鎖乳突肌處揉、抹、拿。揉30次,抹50次,拿3~5次。

 

【作用】

揉抹拿橋弓:活血化瘀消腫。用於治療小兒肌性斜頸,常與搖頸項法同用。

A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