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較高頻率的節律性交替刺激持續作用於人體,使受術部位產生震動感覺的手法稱為振動類手法。常用於結束手法,於搓法常配伍使用。本類手法包括抖法、振法。

 

一、抖法

用雙手或單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遠端,靜止用力作連續的小幅度的上下顫動,使肌肉、關節有輕鬆感,達到放鬆肌肉、關節目的的手法。

 

【分類及使用部位】

根據抖動的部位不同分為抖上肢法、抖下肢法、抖腰法。

 

【操作方法】

抖上肢法操作方法:雙手握住患者腕關節,牽引上肢向前方抬起60°左右,通過前臂的強直性靜止用力,使肢體產生小幅度的上下抖動,並使抖動所產生的抖動波似波浪般地傳遞到肩部。或以一手握住腕部,一手按其肩部,雙手作對抗牽拉時,通過一手前臂的強直性靜止用力,使肢體產生小幅度的上下抖動,並使抖動所產生的抖動狀似波浪般地傳遞到肩部。

 

抖下肢法操作方法:患者仰臥,術者用雙手握住患者患肢的踝部或分別握住兩踝部,將肢體牽拉的同時抬起,於床面成30左右,然後作上下兼有內旋的連續抖動,使抖動從踝部經膝關節傳至髖腰部。

 

抖腰法操作方法:患者俯臥,助手站在患者頭側固定其兩腋部,術者站在腳側,雙手分別握住患者兩踝部,兩臂伸直,與助手相對用力,牽拉其腰部,然後身體前傾,準備抖動,隨身體站直起立之勢,瞬間用力,作1~3次較大幅度的抖動,使抖動產生較大幅度的波浪狀運動,向上傳至腰部。

 

【操作要領】

被抖動的肢體要放鬆,自然伸直,使之在抖動時保持伸直的姿態。

抖動產生的抖動波應從肢體的遠端傳到近端,直接達到關節。

操作者呼吸自然,不可屏氣,抖動的幅度小,頻率塊,動作連續,一氣呵成。

操作時不可使肢體產生左右、前後的晃動。

抖動上肢時,手握腕部,牽引向前側60°左右,抖動從腕部經肘部傳至肩部,頻率一般在200次/分左右。

抖動腰部時,雙手握住患者的兩踝部,將下肢抬至於床面成30°,作上下兼有內旋的連續抖動,抖動從踝部經膝部傳至髖腰部,頻率一般在100次/分左右。

 

【功效】

舒筋活絡、滑利關節、活血祛瘀。

 

【適應症】

本手法主要用於四肢關節和腰部,常用於治療四肢以及腰部的疼痛疾患,如:

肩周炎、頸椎病、髖部傷筋等四肢的疼痛疾患。肩周炎、頸椎病等常用上肢的抖法;髖部傷筋、腿部疼痛等則用下肢抖法;常與搓法相配合運用,作為上、下肢部治療的結束手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及腰扭傷、腰椎下關節滑膜嵌頓等腰腿疼痛性疾病,用抖腰法,可以理筋整復、鬆解粘連,常配合運腰法及腰部斜扳法。

 

【注意事項】

抖動前要使患肢充分放鬆,使肌肉處於最佳鬆弛狀態。

抖動時要適當的牽拉肢體,使肢體綳直。

抖動應通過上肢肌肉強直性靜止用力產生,使抖動幅度儘量的小,避免使肢體產生大幅度的波動。

 

【禁忌症】

對於有習慣性肩、肘、腕關節脫位病史者,嚴禁使用本手法。

腰部疼痛劇烈,不能耐受者;腰部肌肉痙攣,不能放鬆者;以及腰椎滑脫等疾病不適用本手法。

對於有骨質疏鬆、年老體弱的患者慎用該手法。

 


 

二、振法

將指端或手掌緊貼體表上,通過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強力地靜止性用力,作持續性快速振動,使治療部位產生高速振動的手法稱為振法

 

【分類及使用部位】

根據著力部位的不同分為指振法、掌振法,指振法—適用於頭面、胸腹及全身各部俞穴,掌振法—多用於胸腹部。

 

【操作方法】

指振法操作方法:以食指或中指指端垂直放與體表治療部位,其餘手指自然並攏,注意力集中於指端,通過上臂屈肌群和伸肌群交替的強直性靜止用力,產生快速的振動,使受術部位產生溫熱感、鬆動感。

 

掌振法操作方法:以掌面緊貼於治療部位,腕關節自然背伸,注意力集中於掌部,通過前上臂屈肌群和伸肌群交替的強直性靜止用力,產生快速的振動,使受術部位產生溫熱感、鬆動感。

 

【操作要領】

振動通過上臂屈伸肌群的等長收縮產生,其他部位要儘量放鬆。

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於掌指部。掌指部自然貼附於體表,不可離開肌表,也不可施加額外的壓力。

要有較高頻率的振動,一般認為,振動的頻率要達到每分鐘400~600次左右。振動幅度要小,不能使肢體產生抖動或擺動。

操作時不能屏氣,呼吸自然而有節律。

 

【功效】

鎮靜安神、溫中散寒、行氣消積、升舉陽氣。

 

【適應症】

該手法常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頭痛、失眠、焦慮等病症,常採用指振太陽、印堂,掌振百會等穴,以鎮靜安神。

消化不良、胃脘痛、胃下垂等,可採用指振中脘或掌振脘腹部以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消食化積,常配合胃脘部的按揉法、摩法。

咳嗽、氣喘、胸悶不舒等症,常用指振膻中穴,以寬胸理氣,可配合胸脅部的推法、搓摩法。

痛經、月經不調、宮冷不孕等症,多用掌振少腹部、腰骶部,常配合橫擦腰骶部,少腹部的摩法等治療,以調經活血、暖宮散寒。

 

【注意事項】

操作時除前臂主動靜止性用力外,其餘部位不要做故意的擺動及顫動,也不可向施術部位加以壓力。

指掌貼附體表自然,既不可離開體表,也不可施加壓力。

操作要使治療部位產生溫熱感及鬆動感,並從操作部位向周圍擴散。

 

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