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推拿的臨床應用一直以傳統的中醫學理論為指導,隨著醫學發展和推拿現代研究的深入,對推拿的作用和機理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本章從中醫學理論出發,總結了推拿治療的四大作用;從現代醫學理論出發,總結了推拿對人體各個系統的作用機理,是現代推拿醫生必須瞭解和掌握的基礎知識。

 

推拿治療的基本作用

調整臟腑

疏通經絡

行氣活血

四、理筋整復

 

推拿治療的主要手段是手法,手法在推拿治療中起著關鍵的作用。規範、熟練、適當的手法,並將其操作的方向、頻率的快慢、用力的輕重、手法刺激的性質與治療的部位、穴位以及具體病情、患者體質強弱等相結合,就能發揮調整臟腑,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理筋整復等作用,這是祖國醫學對推拿治療作用的基本認識。

 

一、調整臟腑

推拿具有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臟腑是化生氣血,通調經絡,主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器官。臟腑功能失調後,所產生的病變,通過經絡傳導反應在外,如有精神不振,情志異常,食欲改變,二便失調,汗出異常,寒熱,疼痛以及肌強直等異常表現,即所謂「有諸內,必形諸外」。推拿是通過手法刺激相應的體表穴位、痛點,並通過經絡的連屬與傳導作用,對內臟功能進行調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如:按揉脾俞、胃俞穴可調理脾胃,緩解胃腸痙攣,止腹痛;一指禪推法在肺俞、肩中俞穴上操作能調理肺氣,止哮喘。臨床運用表明,不論是陰虛、陽虛,還是陰盛、陽亢,也不論是虛証或實証、寒証或熱証,只要在相宜的穴位、部位上選用相宜的推拿手法進行治療,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調整,如腎陽不足可用擦命門穴達到溫補腎陽的作用;肝陽上亢者可用強刺激點按太沖穴,達到平肝潛陽的作用。這些說明瞭推拿不僅可以調整陰陽,補虛瀉實,而且對臟腑功能具有良好的雙向調節作用,這種作用一是直接作用,即通過手法刺激體表直接影響臟腑功能;二是間接作用,即通過經絡與臟腑間的聯繫來實現

 


 

二、疏通經絡

經絡是人體內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它內屬臟腑,外連肢節,通達表裏,貫穿上下,象網絡一樣分佈全身,將人體的臟腑組織器官各部分聯繫成一個統一協調而穩定的有機整體。具有「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之功能。人體就是依賴它來運行氣血,發揮營內衛外的作用,使臟腑之間及其與四肢百骸保持動態平衡,使機體與外界環境協調一致。當經絡的正常生理功能發生障礙時,外則皮、肉、筋、脈、骨失養不用,內則五臟不榮,六腑不運,氣血失調,不能正常地發揮營內衛外的生理作用,則百病由此而生。

 

經氣是臟腑生理功能的動力,經氣的盛衰,直接反映了臟腑功能的強弱,推拿手法作用於體表的經絡穴位上,可引起局部經絡反應,起到激發和調整經氣的作用,並通過經絡影響到所連屬的臟腑、組織、肢節的功能活動,以調節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況,達到百脈疏通,五臟安和,使人體恢復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經絡包含經脈、絡脈、經筋和皮部,因此,推拿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意義非常廣泛,在臨床各科疾病的治療作用中均有表現。所謂「經脈所至,主治所及」就是這個道理。如搓摩脅肋可疏肝理氣而使脅肋脹痛緩解;掐按合穀穴可止牙痛;按揉角孫穴可治療頭痛。其調整、疏通作用的大小,與推拿時手法操作的經絡、穴位(或部位)的準確與否、手法作用時間的長短、刺激量大小等,有明顯的關系。又如風、寒、濕邪侵入人體,客阻經絡,則產生肌肉酸痛,此屬經絡「不通則痛」,通過推拿手法治療使風寒濕邪外達,經絡疏通而痛消,此屬「通則不痛」,故《素問·舉痛論》說:「寒氣出於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說:「……按其經絡,以通鬱閉之氣……」均說明瞭推拿的疏通經絡作用。

 

三、行氣活血

氣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是臟腑、經絡、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基礎。氣具有溫煦和推動作用,血具有營養和滋潤作用。氣血周流全身運行不息,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人體一切疾病的發生、發展,無不與氣血相關。氣血調和能使陽氣溫煦,陰精滋養;氣血失和則皮肉筋骨、五臟六腑均失去濡養,以致臟腑組織等人體正常的功能活動發生異常,而產生一系列的病理變化。《素問·調經論》說:「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推拿具有調和氣血,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其途徑有三:

第一:推拿對氣血的生成有促進作用。

推拿通過手法的刺激可調節與加強脾胃的功能,即健運脾胃。脾胃有主管飲食消化和運輸水穀精微的功能,而飲食水谷是生成氣血的重要物質基礎,故有脾胃是「後天之本」和「氣血生化之源」之說,推拿可引起胃運動的增強,促進脾的運化功能,進而增強脾胃的升降,有利於氣血的化生。

 

第二:通過疏通經絡和加強肝的疏泄功能,促進氣機的調暢。

氣血的運行有賴於經絡的傳注,經絡暢通則氣血得以通達全身,發揮其營養組織器官,抵禦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關系著人體氣機的調暢,氣機條達舒暢,則氣血調和而不致發生瘀滯。

 


 

第三:通過手法的直接作用,推動氣血循行,活血化瘀。

推拿對氣血運行的促進作用,是通過手法在體表經穴、部位的直接刺激,而使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肌肉血管的痙攣緩解或消除,經脈通暢,血液循環加快,瘀血消除等來實現的。

 

四、理筋整復

中醫學中所說的筋,又稱經筋,是指與骨相連的肌筋組織,類似於現代解剖學的四肢和軀幹部位的軟組織,如肌肉、肌腱、筋膜、韌帶、關節囊、腱鞘、滑液囊、椎間盤、關節軟骨盤等軟組織。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有關軟組織損傷,統稱為筋傷或傷筋。筋傷後由筋而連屬的骨所構成的關節,亦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產生「筋出槽、骨錯縫」等有關組織解剖位置異常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出現諸如小關節紊亂、脫臼滑脫、不全脫位、關節錯縫、椎間盤突出、肌肉或韌帶、筋膜等部分纖維撕裂等病症。

 

筋傷後,通過醫生認真檢查,從壓痛點、形態、位置變化等,可以瞭解損傷的部位、性質。《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說:「以手捫之,自悉其情」,同時記載了筋歪、筋斷、筋翻、筋轉、筋走等各種病理變化。目前對這些病症的治療,有賴於推拿手法。

 

肌肉、肌腱、韌帶完全斷裂者,須用手術縫合才能重建,但部分斷裂者則可使用適當的按、揉、推、擦等手法理筋,將斷裂的組織撫順理直,然後適當加以固定,這樣可使疼痛減輕並有利於斷端的生長吻合。肌腱滑脫者,在疼痛部位能觸摸到條索樣隆起,關節活動嚴重障礙,若治療不當,可轉化為肌腱炎,產生粘連,須及時使用彈撥或推扳手法使其恢復正常。

 

關節內軟骨板損傷者,往往表現為軟骨板的破裂或移位,以致出現關節交鎖不能活動或肢體活動困難。通過適當的推拿手法可使移位嵌頓的軟骨板回納,解除關節的交鎖,疼痛明顯減輕。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由於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壓迫,繼發無菌性炎症,每見下腰痛與下肢坐骨神經放射痛,致腰部活動受阻,行走不便,運用適當的推拿手法,例如牽引拔伸、一指禪推法、滾法、按法、扳法、搖法等,改變突出物與神經根的位置關系,從而解除或減輕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壓迫或刺激,消除無菌性炎症,使疼痛減輕或消除。

 

脊柱後關節紊亂患者,棘突常偏向一側,關節突關節間隙常有寬窄改變,致關節囊及鄰近的韌帶因受牽拉而損傷,運用推扳、斜扳、脊柱旋轉復位及旋轉拔伸復位法等,可整復其紊亂。

 

骶髂關節紊亂患者,因關節排列紊亂,關節滑膜受到嵌頓擠壓及局部軟組織受到牽拉,繼發無菌性炎症而出現骶髂部劇烈疼痛或伴有坐骨神經痛,通過各種扳法及髖膝關節的屈伸等被動活動手法,將錯位整復,疼痛便隨之減輕或消失。

 

總之,對筋傷和骨縫錯位、紊亂等,可通過手法的作用進行理筋整復,糾正解剖位置的異常;使各種組織各守其位,才能有利於軟組織痙攣的緩解和關節功能的恢復。

 

 

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