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穴﹝specific_points﹞:

十四經穴﹝acupoints_of_the_fourteen_meridians﹞中,有一部分腧穴﹝acupoint﹞被稱之為「特定穴﹝specific_points﹞」,它們除具有經穴的共同主治特點外,還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療作用。

 特定穴﹝specific_points﹞是針灸臨床最常用的經穴,掌握特定穴﹝specific_points﹞的有關知識,對針灸臨床選穴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特定穴﹝specific_points﹞的意義

十四經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療作用,並有特定稱號的經穴,稱為特定穴﹝specific_points﹞。

 根據其不同的分佈特點、含義和治療作用,將特定穴﹝specific_points﹞分為:

 「五輸穴﹝five_Shu_Points﹞」、

 「原穴﹝Yuan-Primary_point﹞」、

 「絡穴﹝Luo-Connecting_Points﹞」、

 「郄穴﹝Xi-Cleft_point﹞」、

 「下合穴﹝lower_He-Sea_point﹞」、

 「背俞穴﹝back_Shu_point﹞」、

 「募穴﹝front_Mu_point﹞」、

 「八會穴﹝eight_influential_points﹞」、

 「八脈交會穴﹝eight_confluent_points﹞」和

 「交會穴﹝crossing_point﹞」等十類。

二、特定穴﹝specific_points﹞的分類和特點

(一)五輸穴﹝five_Shu_Points﹞

十二經脈﹝the_twelve_meridians﹞中的每一經脈分佈在肘、膝關﹝LR07﹞節以下的五個特定腧穴﹝acupoint﹞,即「井﹝Jing-Well_point﹞、滎﹝Ying-Spring_point﹞、輸﹝Shu-Stream_point﹞、經﹝Jing-River_point﹞、合(He-Sea_point)」穴,稱「五輸穴﹝five_Shu_Points﹞」,簡稱「五輸」。

 古人把十二經脈﹝the_twelve_meridians﹞氣血在經脈中的運行比作自然界之水流,認為具有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特點,並將「井、滎、輸、經、合」五個名稱分別冠之於五個特定穴﹝specific_points﹞,即組成了五輸穴﹝five_Shu_Points﹞。

 五輸穴﹝five_Shu_Points﹞從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意為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頭;井穴分佈在指或趾末端,其經氣﹝meridian-Qi﹞初出。

  「滎」,意為小水,喻剛出的泉水微流;滎穴分佈於掌指或蹠趾關節之前,為經氣﹝meridian-Qi﹞開始流動。

  「輸」,有輸注之意,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淺漸深;輸穴分佈於掌指或蹠趾關節之後,其經氣﹝meridian-Qi﹞漸盛。

  「經」,意為水流寬大通暢;經穴多位於腕、踝關節以上之前臂、脛部,其經氣﹝meridian-Qi﹞盛大流行。

  「合」,有匯合之意,喻江河之水匯合入海;合穴位於肘膝關﹝LR07﹞節附近,其經氣﹝meridian-Qi﹞充盛且入合於臟腑。

 《靈樞•九針十二原》指出:「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是對五輸穴﹝five_Shu_Points﹞經氣﹝meridian-Qi﹞流注特點的概括。

 五輸穴﹝five_Shu_Points﹞與五行相配,故又有「五行輸」之稱。

(二)原穴﹝Yuan-Primary_point﹞、絡穴﹝Luo-Connecting_Points﹞

十二臟腑原氣輸注、經過和留止於十二經脈﹝the_twelve_meridians﹞的部位,稱為原穴﹝Yuan-Primary_point﹞,又稱「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氣之意,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為十二經之根本。

 十二原穴﹝Yuan-Primary_point﹞多分佈於腕踝關節附近。

 陰經之原穴﹝Yuan-Primary_point﹞與五輸穴﹝five_Shu_Points﹞中的輸穴同穴名,同部位,實為一穴,即所謂「陰經以輸為原」,「陰經之輸並于原」。

 陽經之原穴﹝Yuan-Primary_point﹞位於五輸穴﹝five_Shu_Points﹞中的輸穴之後,即另置一原。

十五絡脈﹝the_fifteen_collaterals﹞從經脈分出處各有一腧穴﹝acupoint﹞,稱之為絡穴﹝Luo-Connecting_Points﹞,又稱「十五絡穴﹝Luo-Connecting_Points﹞」。

 「絡」,有聯絡、散佈之意。

 十二經脈﹝the_twelve_meridians﹞各有一絡脈分出,故各有一絡穴﹝Luo-Connecting_Points﹞。

 十二經脈﹝the_twelve_meridians﹞的絡穴﹝Luo-Connecting_Points﹞位於四肢肘膝關﹝LR07﹞節以下;任脈﹝RN﹞絡穴﹝Luo-Connecting_Points﹞鳩尾﹝RN15﹞位於上腹部;督脈﹝DU﹞絡穴﹝Luo-Connecting_Points﹞長強﹝DU01﹞位於尾骶部;脾之大絡大包﹝SP21﹞穴位於胸脅部。

(三)郄穴﹝Xi-Cleft_point﹞

十二經脈﹝the_twelve_meridians﹞和奇經八脈﹝the_eight_extra_meridians﹞中的陰蹺、陽蹺、陰維、陽維脈﹝Yangwei_Meridian﹞之經氣﹝meridian-Qi﹞深聚的部位,稱為「郄穴﹝Xi-Cleft_point﹞」。

 「郄」有空隙之意。郄穴﹝Xi-Cleft_point﹞共有十六個,除胃經的梁丘﹝ST34﹞之外,都分佈於四肢肘膝關﹝LR07﹞節以下。

(四)背俞穴﹝back_Shu_point﹞、募穴﹝front_Mu_point﹞

臟腑之氣輸注於背腰部的腧穴﹝acupoint﹞,稱為「背俞穴﹝back_Shu_point﹞」,又稱為「俞穴﹝back_Shu_point﹞」。

 「俞」,有轉輸、輸注之意。

 六臟六腑各有一背俞穴﹝back_Shu_point﹞,共十二個。

 俞穴﹝back_Shu_point﹞均位於背腰部足太陽膀胱經﹝BL﹞第一側線上,大體依臟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並分別冠以臟腑之名。

臟腑之氣彙聚於胸腹部的腧穴﹝acupoint﹞,稱為「募穴﹝front_Mu_point﹞」又稱為「腹募穴﹝front_Mu_point﹞」。

 「募」,有聚集、匯合之意。

 六臟六腑各有一募穴﹝front_Mu_point﹞,共十二個。

 募穴﹝front_Mu_point﹞均位於胸腹部有關經脈上,其位置與其相關臟腑所處部位相近。

(五)下合穴﹝lower_He-Sea_point﹞

六臟之氣下合於足三陽經的腧穴﹝acupoint﹞,稱為「下合穴﹝lower_He-Sea_point﹞」,又稱「六腑下合穴﹝lower_He-Sea_point﹞。

 下合穴﹝lower_He-Sea_point﹞共有六個,其中胃、膽、膀胱的下合穴﹝lower_He-Sea_point﹞位於本經,大腸、小腸的下合穴﹝lower_He-Sea_point﹞同位於胃經,三焦的下合穴﹝lower_He-Sea_point﹞位於膀胱經。

(六)八會穴﹝eight_influential_points﹞

指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等精氣聚會的八個腧穴﹝acupoint﹞,稱為八會穴﹝eight_influential_points﹞。

 八會穴﹝eight_influential_points﹞分散在軀幹部和四肢部,其中臟、腑、氣、血、骨之會穴位於軀幹部;筋、脈、髓之會穴位於四肢部。

(七)八脈交會穴﹝eight_confluent_points﹞

十二經脈﹝the_twelve_meridians﹞與奇經八脈﹝the_eight_extra_meridians﹞相通的八個腧穴﹝acupoint﹞,稱為「八脈交會穴﹝eight_confluent_points﹞,又稱「交經八穴﹝eight_confluent_points﹞」。

 八脈交會穴﹝eight_confluent_points﹞均位於腕踝部的上下。

(八)交會穴﹝crossing_point﹞

兩經或數經相交會的腧穴﹝acupoint﹞,稱為「交會穴﹝crossing_point﹞」。

 交會穴﹝crossing_point﹞多分佈於頭面、軀幹部。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