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骨皮質和骨膜由於化膿性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稱化膿性骨髓炎。好發於四肢長骨的幹骺端,尤以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最多,脊柱也偶有發生。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溶血性鏈球菌。

 

    因化膿性骨髓炎主要表現是附著於骨的深部膿瘍,所以中醫稱之為附骨疽。隋代《諸病源候論》把本病分為附骨癰和附骨疽兩種類型。化膿性骨髓炎按病情發展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慢性者常反復發作,多年不癒,慢性骨髓炎也可有急性發作的臨床表現。

 

一、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邪熱之毒是骨髓炎的致病因素,正氣虛弱是其發病的基礎,損傷是其常見的誘因。

 

    1、邪毒注骨:由於患疔毒瘡癤、麻疹、傷寒等病後,餘毒未盡,久而不解,深蘊於內,熱毒內盛;或六淫人侵,化熱成毒,蘊熱釀膿,發為本病。

 

    2、外傷感染:凡開放性損傷,邪毒直竄入骨,阻塞經絡,久而化熱,熱盛腐骨,附骨成癰;或跌打閃挫,氣血凝滯,邪毒乘虛而人,積瘀成癰,借傷發病。

 

    3、正氣虛弱:由於正氣內虛,毒邪侵襲,正不勝邪,毒邪不能外散反而深竄入骨,繁衍為害,蘊郁成膿;這是本病發生的內在因素。

 

    化膿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徑是:細菌從身體其他部位的化膿性病灶經血液迴圈傳播至骨骼,稱血源性骨髓炎;由開放性骨折、損傷後外界致病菌直接感染而引起;鄰近軟組織感染直接蔓延到骨骼。血源性骨髓炎有典型的病理變化和臨床症狀,其他兩類基本與之相似。

 


 

    現代醫學認為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發生於小兒長管骨的幹骺端。小兒長管骨生長活躍,幹骺端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血流緩慢,血中細菌容易在此沉積。或因外傷使幹骺端毛細血管網破裂出血,局部抵抗力降低,易受感染。或因全身性疾病、營養不良等,使全身抵抗力下降。或因身體其他部位有活動性感染病灶,如扁桃體炎、癤、癰、咽喉炎、中耳炎等,這些部位的細菌進入血液迴圈,引起菌血症並傳播至骨內,在於骺端生長繁殖,形成感染灶。

 

    小兒骺板是一道屏障,膿腫不易穿過骺板進入關節腔。但當幹骺端位於關節囊內(如股骨頸位於髖關節囊內),則膿腫可穿破幹骺端骨皮質而進入關節。成人骺板融合,屏障消失,膿腫可直接穿人關節,形成化膿性關節炎。

 

    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特點是骨質破壞、壞死和新骨形成互相並行。早期以破壞、壞死為主,後期以新骨形成為主。 ·

 

    當骨內感染病灶已形成後,其發展後果取決於病人的抗病能力、細菌的毒力和治療措施。身體抵抗力強、細菌毒力低、治療及時,病變可能痊癒或形成局限性膿腫。身體抵抗力弱,細菌毒力強,治療不及時,則病灶迅速擴大而成彌漫性骨髓炎。此時病灶內的膿液首先在骨髓腔內蔓延,再經骨小管(哈佛管和福爾克曼管)達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膿腫。也可先穿破幹骺端的骨皮質,達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膿腫,再經骨小管進入骨幹骨髓腔。骨膜下膿腫繼續增大可穿破骨膜,進入軟組織,形成蜂窩織炎或軟組織膿腫,然後穿破皮膚,流出體外,形成竇道。此後急性炎症的症狀漸消退,臨床上轉入慢性骨髓炎階段。

 

    當膿腫將骨膜掀起時,骨皮質表層失去血液供給而壞死。膿液進入骨髓腔、哈佛管和福爾克曼管後,骨內的供血被阻塞,整個骨幹或其一部分因缺血而壞死,在死骨周圍形成炎性肉芽組織,逐漸將死骨的邊緣吸收,死骨與主骨逐漸分開,而影響骨的堅固性,此時容易發生病理性骨折。

 

    在死骨形成的同時,病灶周圍的骨膜因炎性充血和膿液的刺激而產生新骨,包圍於原骨幹之外,稱為「包殼」。包殼上常有多個小孔與皮膚竇道相通,膿液經此竇道流出。包殼將死骨和感染的肉芽組織包圍於其中,形成感染的骨性死腔。小塊死骨雖可被吸收或經竇道排出,或經過「爬行替代」作用而被新骨形成所替代,但大塊死骨則長期留於其內。死腔不能閉合,感染不能消滅,成為慢性骨髓炎的病理基礎。臨床上一般將化膿性骨髓炎病程分為兩期,發病後4周左右,死骨未形成前為急性期,以後逐漸轉為慢性期。

 

    當急性骨髓炎炎症消退後,若有死骨、竇道、死腔,即為慢性骨髓炎。由於急性骨髓炎未能及時控制,產生大塊死骨,雖然膿液穿破皮膚後得以引流,急性炎症逐漸消退,但死骨未能排出,其周圍有包殼形成,形成死腔,經常有分泌物自竅道流出。死腔內含炎性肉芽組織、膿液、死骨、瘢痕組織和殘留細菌。

 

    有時竇道雖能暫時癒合,但因膿液得不到引流,或當病人抵抗力降低時,急性炎症即可反復發作。待膿液重新穿破皮膚流出後,炎症又逐漸消退。如此反復發作,使骨質增生硬化,周圍軟組織大量瘢痕增生,皮膚色素沉著。竇道附近皮膚長期受炎性分泌物刺激,久之可發生鱗狀上皮癌。全身內臟器官可因長期慢性消耗而發生澱粉樣變。

 

    多數慢性骨髓炎是由於急性骨髓炎治療不當或不及時引起的。但若致病菌毒力較低,或病人抵抗力較強,或由皮膚創口感染的骨髓炎,也可能從一開始即為亞急性或慢性骨體炎,而無明顯急性期症狀。

 


 

二、辨證論治:

 

(一)辨證:依據

 

    1、常發生於10歲以下兒童,發病部位以脛骨、股骨最常見,其次是肱骨等,亦可發生於四肢其他骨和脊椎。

 

    2、常有感染灶病史或外傷史。

 

    3、起病急驟,有明顯中毒症狀:全身不適、食欲減退、煩躁不安、頭痛、發高熱伴寒戰,體溫在39℃以上,口乾,脈數,或有嘔吐、驚厥。

 

    4、局部紅、腫、熱、劇痛,有壓痛,慢性者竇道長期不癒合,有膿液、小死骨排出。起病1~2周後容易並發病理性骨折。3~4周後膿液穿破皮膚,形成竇道,體溫漸下降,疼痛緩解,轉入慢性骨髓炎階段。

 

    5、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有時可高達(20~30)X10°幾以上,中性粒細胞升高。血培養多為陽性。穿刺得骨膜下膿液更易培養出致病菌。

 

    6、X光片和Cr檢查:在起病10~土4天內X光片常無明顯異常,不能作為早期診斷的依據。發病兩周後可見骨皮質有蟲蛀樣破壞,骨膜增生。進入慢性期X光檢查可見死骨、空腔及新生骨的包殼。常有透亮帶與皮膚竇道開口相通。有時可有病理性骨折的存在。

 

    Cr檢查較X光片可明顯提早發現病灶,精確顯示病變範圍。

 

    (二)辨證鑒別

 

    1、化膿性關節炎:鑒別肢體化膿性病變在關節內或外。急性化膿性關節炎早期即有關節內液體積聚,關節穿刺可抽出炎性滲出液;紅腫熱痛在整個關節而不在於骺端;疼痛和壓痛局限於受累關節,關節活動明顯受限,周圍肌肉痙攣;後期關節穿刺可抽出膿性關節液。早期X光表現為關節間隙增寬,隨著病變發展,關節間隙變窄甚至消失。

 

    2、蜂窩組織炎:雖有化膿性感染局部及全身體征,但腫痛常局限在患區一側,紅腫熱痛表淺。 ·

 

    3、急性風濕熱:雖有發熱和關節疼痛,但多呈關節遊走性腫痛,局部症狀主要在關節而非幹骺端。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4、尤因(EWinG)肉瘤:尤因肉瘤和化膿性骨髓炎均可引起體溫上升、白細胞升高和X光片呈蔥皮樣改變。但是,尤因肉瘤病變靠近骨幹,破壞區廣泛,早期產生放射狀骨膜反應;全身及局部症狀不如急性骨髓炎嚴重;活檢可找到腫瘤細胞;血清鹼性磷酸酶、乳酸脫氫酶常可增高。

 

    5、骨結核:患者多有結核感染或接觸病史,並有結核中毒的全身表現。多數發病隱漸,初起全身症狀和局部症狀均不明顯,關節穿刺有助於鑒別,潰後膿液夾有乾酪樣物質,X光表現以骨質破壞為主。

 

    (三)辨證

 

    1、邪毒蘊盛:患肢紅、腫、熱、痛,高熱寒戰,食欲不振,頭痛,身重,舌紅苔黃膩,脈數。

 

    2、氣陰兩虛:全身常表現形體瘦弱,面色不華,神疲乏力,盜汗,食欲減退,舌質淡紅或嫩紅,苔白,脈細弱等。

 

    (四)論治

    1、外治

    (1)制動:可採用皮膚牽引或石膏固定,以減少炎症擴散,減輕肌肉痙攣,減少疼痛,又可防止病理性骨折。

 

    (2)外敷:早期未成膿者局部紅腫疼痛劇烈,壓痛顯著,可用金黃膏、芙蓉膏外敷。

 

    (3)引流:膿腫已形成者,有波動感,可切開引流,並用八二丹或九一丹等藥線引流,膿淨後再用生肌散,促進創口癒合。對經久不癒瘺管竇道,可搔刮其管壁以促進癒合。

 

    (4)手術治療:全身中毒症狀不減輕,用藥療效不明顯反而加劇者應予手術骨開窗減壓引流。慢性骨髓炎必需等待死骨包殼充分形成,能代替原骨幹的作用後,方能進行手術。

 

    (5)慶大黴素珠鏈置人:慢性化膿性骨髓炎長期不能癒合者,在病灶清除後,用慶大黴素珠鏈埋人病灶內,逐日拔除,短期可置放7~10日,長期放1~3個月。

 

    2、內治

    (1)邪毒蘊盛:早期膿未成者,應以消法為主,宜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用仙方活命飲合黃連解毒湯或五味消毒飲加減;若膿已成而未潰者,應以托法為主,宜托裏透膿,用托裏消毒飲。毒熱深竄,神昏譫語加用安宮牛黃丸。

 

    (2)氣陰兩虛:膿已潰或已轉入慢性期者,應以補法為主,宜氣血雙補,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但治療時應酌加涼血解毒的犀角、丹皮、玄參之類藥物。

 

    高熱時降溫、補液、糾正酸中毒、補充營養,必要時少量多次輸血,以增強病人的抵抗力。早期根據細菌藥物敏感試驗,調整不同藥物,聯合使用有效抗生素,有可能使病變痊癒。體溫下降後須繼續使用抗生素2~3周左右。

 

    由於早期治療,能及時控制症情發展,因此早期診斷十分重要。治療時,必須積極採用中西醫結合,以防炎症擴散,危及生命。感染造成骨質破壞可致骨折或脫位(脫臼),必須預防和對症治療。因炎性刺激骨骺,或骺板破壞,可導致過度生長或生長障礙,患肢增長或縮短,關節內、外翻畸形;軟組織疤痕攣縮可致屈曲畸形;竇道口皮膚長期不癒,反復的炎性刺激可致惡變,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