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骨骨折是手部常見的骨折,多見於成人。以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和第5掌骨頸骨折為多發。
(一)病因病機
1.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多由間接暴力引起,骨折多位於第l掌骨基底lcm處,橫斷及粉碎骨折多見,骨折遠端受屈拇長肌、拇內收肌牽拉,近端受外展拇長肌的牽拉,骨折總是形成向背、橈側的成角畸形。
2.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
亦由間接暴力引起,骨折線由掌骨基底部呈斜形進入第1掌腕關節。第1掌骨基底部內側的三角形骨塊,因有掌側韌帶相連,仍留在原位,而骨折遠端從大多角骨關節面上脫位至背側及橈側。
3.掌骨頸骨折
由間接暴力或直接暴力所致,多見於第5掌骨。由於肌肉的牽拉,骨折遠端向背側成角畸形,手指越伸直,畸形越明顯。
4.掌骨幹骨折
可為單根骨折或多根骨折。由直接暴力引起的,多為橫斷或粉碎骨折;由間接暴力引起者,多為斜形或螺旋形。因骨間肌及屈指肌的牽拉,骨折均以向背側成角多見。
(二)辨證論治
1、辨證:
局部腫脹、畸形、疼痛及明顯壓痛,縱壓或叩擊掌骨頭則疼痛加劇,活動時,疼痛加劇,有時可聞及骨擦音。如合併脫位則功能完全喪失,如有重疊移位,則該掌骨短縮。X光片宜攝手掌的正位與斜位。
2、論治
(1)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在局麻下,術者一手握腕,將拇指放在骨折斷端的背面,另一手握掌關節作對抗牽引並使掌骨逐漸外展,同時一手的拇指按壓成角畸形的突出部,一般均易整復且不易再移位,然後用30°弧形外展夾板固定3-4周。
(2)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
整復手法和固定方法同掌骨基底部骨折。但因這種骨折不穩定,容易引起短縮與移位。手術切開內固定,為治療此種不穩定骨折的最好方法,可採用細鋼針經皮膚作閉合穿針內固定。亦可在局部加壓短臂石膏管形外固定的同時加用拇指牽引3-4周。
(3)掌骨頸骨折
以手法復位為主,局麻後,在牽引下,先屈曲掌指關節至90°位,使掌拇關節側副韌帶緊張,移位的掌骨頭受近節指骨基底部的壓迫被推向背側,然後以一手拇指按壓骨折近段背側,便可使成角畸形糾正,骨折完全復位。復位後,固定掌指關節於90°屈曲位約3-4周。如錯誤地將掌指關節置於過伸位時,則對側副韌帶鬆弛,掌骨頭仍向掌側屈轉不能整復。
(4)掌骨幹骨折
橫斷和短斜形骨折,宜採用手法整復、夾板固定。在拔伸牽引下先矯正背側突起成角,以後用食指與拇指在骨折的兩旁自掌側與背側行分骨擠壓,並放兩個分骨墊,以膠布固定,根據原來成角方向將小氈墊放在骨折部背側或掌側,最後在掌側與背側各放一塊厚2-3mm的夾板,用膠布固定,外加繃帶包紮。對不穩定的斜形、粉碎、螺旋或短縮較多的不穩定骨折,為了維持骨折整復位置,宜加用指骨末節骨牽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