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4_骨傷科辨證~望診.gif

 

 

對骨傷科患者進行診治時,應該首先通過望診來進行全面觀察。傷科的望診,除了對全身的神色、形態、舌象及分泌物等作全面的觀察檢查外,對損傷局部及其鄰近部位必須特別認真察看。如《傷科補要》中就明確指出,「凡視重傷,先解開衣服,遍觀傷之輕重」。要求暴露足夠的範圍,一般採用與健肢對比觀察,作功能活動的動態觀察。通過望全身、望損傷局部、望舌質苔色等方面,初步確定損傷的部位、性質和輕重。

 

一、望全身

()望神色首先察看神態色澤的變化。

臨床上根據患者的精神和色澤來判斷損傷輕重,病情之緩急。

精神爽朗、面色清潤者,正氣未傷。

若面容憔悴、神氣萎頓、色澤晦暗者,是正氣已傷,病情較重的表現。

對重傷患者要觀察其神志是否清醒。

若神志昏迷、神昏譫語、目暗睛迷、瞳孔縮小或散大、面色蒼白、形羸色敗、呼吸微弱或喘急異常,多屬危候。

 

()望形態望形態,可瞭解損傷部位和病情輕重。

形態發生改變多見於骨折、關節脫位及嚴重傷筋。

如下肢骨折時,患者多不能直立行走;

肩、肘關節脫位時,多用健側手扶持患側的前臂,身體也斜向患側;

顳頜關節脫位時,多用手托住下頜;

腰部急性扭傷,身體多向患側傾斜,且有用手支撐腰部慢行的表現。

 

 

二、望局部

()望畸形骨折或關節脫位後,肢體一般出現畸形。

可通過觀察肢體標誌線或標誌點的異常改變,判斷有無畸形,畸形往往表示有骨折或脫位存在。

如關節脫位後,原關節處出現凹陷,而在附近,因骨脫出而出現隆起,患肢可有長短粗細等變化。

 

肩關節前脫位有方肩畸形。

又如,完全性骨折的傷肢,因重疊移位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增粗和縮短,在骨折處出現高突或凹陷等;股骨頸和股骨粗隆間骨折,多有典型的患肢縮短與外旋畸形;橈骨遠端骨折有「餐叉」樣畸形。所以望畸形對於外傷的辨證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望腫脹、瘀斑損傷後,因氣滯血凝,都伴有腫脹,故需要觀察其腫脹的程度,以及色澤的變化。腫脹較重,膚色青紫者,為新傷;腫脹較輕,青紫帶黃者,多為陳傷。

 

()望創口對開放性損傷,須注意創口的大小、深淺,創緣是否整齊,有否污染及異物,色澤鮮紅還是紫暗,以及出血情況等。如已感染,應注意流膿是否暢通,膿液的顏色及稀稠等情況。

 

()望肢體功能肢體功能的望診,對瞭解骨關節損傷有重要意義。

除觀察上肢能否上舉,下肢能否行走外,還應進一步檢查關節能否進行屈伸旋轉等活動。例如,肩關節的正常活動有外展、內收、前屈、後伸、內旋和外旋六種。凡上肢外展不足90。,而外展時肩胛骨一併移動者,提示外展動作受限制。當肘關節屈曲、肩關節內收時肘尖可接近中線,若作上述動作肘尖不能接近中線,說明內收動作受限制。

 

若患者梳髮的動作受限制,提示外旋功能障礙。

若患者手背不能置於背部,提示內旋功能障礙。

肘關節雖僅有屈曲和伸直的功能,但上下尺橈關節的聯合活動可產生前臂旋前和旋後活動。

如有活動障礙時,應進一步查明是何種活動有障礙。

為了精確掌握其障礙的情況,除囑其主動活動外,往往與摸法、運動、量法等檢查結合進行,通過與健肢對比觀察測定其主動與被動活動的活動度。

 

三、望舌苔

望其舌苔雖然不能直接判斷損傷部位,但心開竅於舌,又為脾胃之外候,它與各臟腑均有密切聯繫。《辨舌指南》說:「辨舌質,可辨五臟之虛實;視舌苔,可察六淫之淺深。」所以它能反映人體氣血的盛衰、津液的盈虧、病邪的性質、病情的進退、病位的深淺及傷後機體的變化。因此,望舌是傷科辨證的重要部分。

 

舌質和舌苔都可以診察人體內部的寒熱、虛實等變化,兩者既有密切的關係,又各有側重。大體上,反映在舌質上的,以氣血的變化為重點;反映在舌苔上的,以脾胃的變化為重點。所以,察舌質、察舌苔可以得到相互印證、相得益彰的效果。

 

1.正常人舌色為淡紅色,如舌色淡白,為氣血虛弱,或為陽氣不足而伴有寒象。

 

2.舌色紅絳為熱證,或為陰虛。

舌色鮮紅,深於正常,稱為舌紅,進一步發展而成為深紅者稱為絳。兩者均主有熱,但絳者為熱勢更甚,多見於裏熱實證、感染發熱和創傷大手術後。

 

3.舌色青紫為傷後氣血運行不暢,瘀血凝聚。

局部紫斑表示血瘀程度較輕,或局部有瘀血。全舌青紫表示全身血行不暢或血瘀程度較重。青紫而滑潤,表示陰寒血凝,為陽氣不能溫運血液所致。絳紫而幹表示熱邪深重,津傷血滯。

 

4.觀察舌苔的變化,可鑒別疾病是屬表還是屬裏。

舌苔的過少或過多表示著正邪兩方的虛實。薄白而潤滑為正常舌苔,或為一般外傷複感風寒,初起在表,病邪未盛,正氣未傷;舌苔過少或無苔表示脾胃虛弱;厚白而滑為損傷伴有寒濕或寒痰等兼證;厚白而膩為濕濁;薄白而乾燥為寒邪化熱,津液不足;厚白而乾燥表示濕邪化燥;白如積粉可見於創傷感染、熱毒內蘊之證。

 

5.舌苔的厚薄與邪氣的盛衰成正比。

舌苔厚膩為濕濁內盛,舌苔愈厚則邪越重。根據舌苔的消長和轉化可測知病情的發展趨勢,由薄增厚為病進,由厚減薄為病退。但舌紅光剝無苔則屬胃氣虛或陰液傷,老年人股骨頸等骨折時多見此舌象。

 

6.黃苔一般主熱證。

在創傷感染、瘀血化熱時多見。臟腑為邪熱侵擾,皆能使白苔轉黃,尤其是脾胃有熱。薄黃而乾,為熱邪傷津;黃膩為濕熱;老黃為實熱積聚;淡黃薄潤表示濕重熱輕;黃白相兼表示由寒化熱,由表人裏。白、黃、灰、黑色澤變化表示著人體內部寒熱以及病邪發生變化,如由黃色轉為灰黑苔時表示病邪較盛,多見於嚴重創傷感染伴有高熱或失水等。

 

四、量法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提出要「相度患處」。量法至今仍為骨傷科臨床醫師廣泛應用。對傷肢望診時,可用帶尺測量其長短、粗細,量角器測量關節活動角度大小等,並與健側作比較。通過量法進行對比分析,能使辨證既準確又具體。

 

()肢體長短、周徑測量法上肢長度:

從肩峰至橈骨莖突(或中指尖)

上臂長度: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前臂長度:肱骨外上髁至橈骨莖突。

下肢長度:髂前上棘至內踝下緣,或臍至內踝下緣(骨盆骨折或髖部病變時用之)

大腿長度:髂前上棘至膝關節內側間隙。

小腿長度:膝關節內間隙至內踝。

肢體周徑:兩肢體取相應的同一水準測量,測量腫脹時取最腫處,測量肌萎縮時取肌腹部。如下肢常在髕上1015釐米處測量大腿周徑,在小腿最粗處測定小腿周徑等。通過肢體周徑的測量,可瞭解其腫脹程度或有無肌肉萎縮等。

 

肢體長短、周徑變化可見如下幾種情況:

1.長於健側:傷肢比健肢顯著增長者,常為脫位的表現,多見於肩、髖等關節向前或向下脫位,亦可見於骨折過度牽引等。

 

2.短於健側:傷在肢體,多系骨折有短縮畸形;傷在關節,則因脫位而引起。如髖關節、肘關節之向後脫位等。

 

3.粗於健側:較健側顯著增粗並有畸形者,多屬骨折、關節脫位等重證。如無畸形而量之較健側粗者,多系傷筋腫脹等。

 

4.細於健側:可為陳傷誤治或有神經疾患而致筋肉萎縮者。

 

()測量注意事項

(1)測量前應注意有無先天或後天畸形,以防混淆。

(2)患肢與健肢須放在完全對稱的位置上,如患肢在外展位,健肢必須放在同樣角度的外展位。

(3)定點要準確,可在起點及止點做好標記,帶尺要拉緊。

 

()測量關節活動範圍可用特製的量角器來測量關節活動範圍,並記錄其屈伸旋轉角度的度數,與健側進行對比,如小於健側,多屬關節活動功能障礙。測量角度時可先將量角器的軸對準關節中心,量角器的兩臂對準肢體的軸線,然後記載量角器所示的角度(沒有量角器時,也可用目測並用等分的方法估計近似值),與健肢的相應關節比較。

 

目前臨床應用的記錄方法多為中立位元0。法。中立位0。法:先確定每一關節的中立位為0。。例如,肘關節完全伸直時定為0。,完全屈曲時可成140。。對難以精確測量角度的部位,關節活動功能可用測量長度的方法記錄各骨的相對移動範圍。例如,頸椎前屈活動可測量下頦至胸骨柄的距離,腰椎前屈測量下垂的中指尖與地面的距離等。

 

精確比對肩、肘、腕、髖、膝、踝、的浮沉,尤其舊傷(陳傷),多數的舊傷患者,在傷出找不到明顯的問題,它已被代償至其他部位去了,所以在經筋望診上要審慎的判證與辨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