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血證論》(清•唐容川撰)

 卷二:

 咳血﹝Hemoptysis﹞:

肺主氣。咳者氣病也。

 故咳血﹝Hemoptysis﹞屬之於肺。肺之氣。外合於皮毛。而開竅於鼻。

 外證鼻塞。皮毛固閉。則其氣反而內壅。嗆出喉間。發為咳嗽﹝cough﹞。此外因﹝external_cause﹞之咳也。肺之氣下輸膀胱。轉運大腸。通調津液。而主制節。制節下行。則氣順而息安。若制節不行。則氣逆而咳。此內因﹝Internal_cause﹞之咳也。

 夫外因﹝external_cause﹞之咳。不過其竅閉塞。肺氣不得達於膚表。於是內奔喉間而為咳。其於肺之本體。固未常受傷也。

 至於內因﹝Internal_cause﹞之咳。則由於制節不行之故。

 蓋肺為金體。其質輕清。肺中常有陰液。衝養其體。

 故肺葉下垂。

 如天道下際。其氣澤之下降。亦如雨露之下滋。因之膀胱通。大便調。五臟六腑之氣。

 皆得潤利而不壅遏。肺氣通調之益也。

 設肺中陰液不足。被火克刑。則為肺痿﹝lung_flaccidity﹞。肺葉焦舉不能下垂。由是陰液不能垂之下注。肺中之氣。乃上逆而為咳。此內因﹝Internal_cause﹞之咳。難治之證也。

 以上二者。乃肺之本病。自致咳嗽者﹝cough﹞也。

 又有:為他臟所干。而亦咳嗽者﹝cough﹞。則以肺為華蓋。諸臟皆居其下。

 故他臟痰飲﹝phlegm_and_fluid_retention﹞火氣。

 皆能上熏沖射。使肺逆咳。

 故《內經》咳嗽﹝cough﹞論。詳別臟腑。

 而總言之曰:聚於胃關於肺。病雖由於他臟。而皆關於肺。此肺之所以主咳嗽﹝cough﹞也。人必先知咳嗽﹝cough﹞之原。而後可治咳血﹝Hemoptysis﹞之病。

 蓋咳嗽﹝cough﹞固不皆失血。而失血則未有不咳嗽者﹝cough﹞。或外感失血。病由皮毛。內合於肺。自應咳嗽﹝cough﹞。

 或由胃中積熱。火盛乘金。氣上而咳。

 或由肝之怒火上逆而咳。此失血之實證。必致咳嗽者﹝cough﹞也。

 或由陰虛火旺。肺失清肅之令。痿燥作咳。

 或挾脾經憂鬱。心經虛火。以致咳嗽﹝cough﹞。或

 腎經陰虛。陽氣不附。上越而咳。此失血之虛證。不免咳嗽者﹝cough﹞也。

又有痰咳。界在半虛半實之間。

 又有:氣咳。屬在虛多實少之證。或先咳而後失血。或先失血而後咳。或暫咳即愈。或久咳不止。

 種種不一。必細推究之。而于失血虛勞﹝consumptive_disease﹞。庶得調治之法。

一實咳。外感風寒。先見頭痛﹝Headache﹞。惡寒發熱﹝aversion_to_co1d_with_fever﹞等證。

 仲景云: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吐血者﹝haematemesis﹞。用麻黃湯。

 李東垣師其意。用麻黃人參芍藥湯。可見咳嗽﹝cough﹞吐紅之證。多有因外感者。

 古法用麻黃。乃劫病之劑。且是氣分之藥。于血分尚少調治。須知咳固氣病。然使不犯血分。又何緣而失血也哉。

 故必以兼顧血分為宜。

 《醫宗金鑒》用蘇子降氣湯。

 予則用小柴胡湯,加紫蘇、荊芥、當歸、白芍、丹皮、杏仁。於氣分血分兩兼治之。最得和表清裏之法火重秘結者:加酒軍。

 惡寒﹝aversion_to_cold﹞無汗者﹝anhidrosis﹞:加麻黃。

 胸脇腰背刺痛﹝stabbing_pain﹞脹滿者。為有瘀血﹝blood_stasis﹞。再加桃仁紅花。

 蓋小柴胡。為通利三焦。治肺調肝。和榮衛之良方。加減得宜。左宜右有。

 凡血家兼有表證者。以此方為主。極為妥當。普明子止嗽散亦可用。但藥力薄。不堪治重病。

 如咳嗽﹝cough﹞輕帶血少者。又須用此輕劑以調之。斯為中病。而不致太過。止血者,再加蒲黃、藕節。清火者,再加枯芩、寸冬。降痰加尖貝、茯苓。降氣加杏仁、枳殼。補血加當歸、生地。

 凡上兩方。及加減之法。

 皆為新病咳血﹝Hemoptysis﹞而設。

 其有外感既久。陳寒入肺。久咳喘﹝cough_and_panting﹞滿。因而失血者。乃咳嗽﹝cough﹞氣逆。牽動諸經之火。以克肺金。肺氣亦能牽動胸背脈絡之血。隨咳而出。是病雖生於寒。而實因寒動火。

 治法:但溫其寒。益動其火。宜清火疏寒。面面俱到。斯不差爽。用千金麥門冬湯。並小柴胡加蘇子、冬花。

 寒中包火者,宜小柴胡加減。以清鬱火。

 火中伏寒者,宜千金麥門冬湯。以搜陳寒。或用細辛代麻黃。再加黑薑五味。尤去肺寒要藥。

 但血證﹝blood_syndrome﹞多忌剛燥。更合枯芩、寸冬、玉竹、瓜霜以柔之。用去火中伏寒。庶幾調劑得法。

 然而寒在肺中。久亦變從火化。既化為火。便當專治其火。兼溫其寒。是猶抱薪救火矣。

 以上所論。外感風寒。變為咳血﹝Hemoptysis﹞。此證最多。

 醫者誤治。往往釀成癆瘵﹝consumption﹞。慎之慎之。此外又有內受溫暑濕熱者。亦能攻發而為咳血﹝Hemoptysis﹞。

 其證:身熱口渴﹝Thirst﹞。小便不利﹝Dysuria﹞。胸腹煩滿。與外感風寒相似。治宜專清其裏。忌發其表。

 蓋此病皆襲人口鼻。侵入脈絡。伏留腸胃膜原﹝membrane_source﹞之間。不似傷寒﹝Typhoid﹞。從膚表入者。

 故但用清裏之藥。不可發表。以張病勢。裏清則表自和。咳血﹝Hemoptysis﹞自止。人參瀉肺湯治之。

若其人素嗜濃味。

 胃火炎上作咳者,用犀角地黃湯,加麥冬、五味、杏仁、枳殼、藕節。

 又或肝經怒火逆上。侮肺作咳。則用柴胡梅連散,加青皮、牡蠣、蒲黃、丹皮、生地。

 又有熱邪激動水氣。水上衝肺。咳逆﹝cough_and_counterflow﹞不得臥﹝Insomnia﹞。或其人面目浮腫者。

 仲景謂之風水﹝wind_edema﹞。用越婢湯。血家風火相動。激水氣上升者。毋庸以麻桂發表。

 平肝風。宜柴胡、白芍、桑寄生、僵蠶、青蒿、荊芥、薄荷之屬。

 清肺火。宜枯芩、知母、石膏、天麥冬。清肝火。宜膽草、黃柏。

 清心火。宜黃連、炒梔。

 治激動衝上肺中之水。宜葶藶、苡仁、防己、桔梗、杏仁、雲苓。

 合此數品藥。以求方治。

 其於風火激動水氣衝肺。肺脹﹝Lung_distention﹞、咳嗽﹝cough﹞之證。乃為合宜。

 蓋仲景越婢湯:是治外感肺脹﹝Lung_distention﹞之法。

 吾所論者。乃血證﹝blood_syndrome﹞內傷肺脹﹝Lung_distention﹞之法。吾曾治數人。

 有用瀉白散。合葶藶瀉肺湯而效者。

 有用二陳湯。和知母、石膏、荊芥、薄荷、防己、木通而效者。

 有用小柴胡。加荊芥、紫蘇、杏仁、防己、木通、寸冬、兜鈴而效者。

 又丹溪云。此證多系痰挾瘀血﹝blood_stasis﹞。礙氣為病。

 若無瘀血﹝blood_stasis﹞。何致氣道如此阻塞。以致咳逆﹝cough_and_counterflow﹞倚息。而不得臥哉。用四物湯,加桃仁、訶子、青皮、竹瀝、薑汁治之。

 丹溪此論。洵中病情。

 蓋失血之家。

 所以有痰。

 皆血分之火。所結而成。然使無瘀血﹝blood_stasis﹞。則痰氣有消容之地。尚不致喘息咳逆﹝cough_and_counterflow﹞。而不得臥﹝Insomnia﹞也。血家病此。

 如徒以肺脹﹝Lung_distention﹞法治之。豈不南轅北轍。

 丹溪此論。可謂發矇振聵。第其用四物湯加減。於痰瘀兩字。未盡合宜。

 予謂可用通竅活血湯,加雲苓、桔梗、杏仁、桑皮、丹皮、尖貝。小柴胡,加當芍、桃仁、丹皮、雲苓尤妥。

 此皆血家咳嗽﹝cough﹞屬實證者,再兼參咳嗽﹝cough﹞條更詳。

一虛咳。肺為嬌臟。無論外感內傷。但一傷其津液。則陰虛火動。肺中被刑。金失清肅下降之令。其氣上逆。嗽痰咳血﹝Hemoptysis﹞。變為肺痿﹝lung_flaccidity﹞重病。吐白沫如米粥。咽痛﹝pharyngalgia﹞聲啞。皮毛灑淅。惡寒﹝aversion_to_cold﹞憎熱。

 皆金損之證。不易治也。此病無論寒久變火。火鬱似寒。

 總以《十藥神書》保和湯治之。

 蓋肺金火甚。則煎熬水液而為痰。水液傷。則肺葉不能腴潤下垂。其在下之肝腎。氣又熏之。肺葉焦舉。不能制節。

 故氣逆為咳。氣愈逆。

 所以久咳不止也。

 此方潤肺滌痰。止血和氣。無論寒久變火。火鬱似寒。痰血痿燥等證。

 皆統治之。

 凡由外傷。變作虛咳勞證者。以此方為第一。

 又有:肺中陰虛。本臟氣燥。生痰帶血。發為痿咳。以及失血之後。肺燥成痿。痰凝氣鬱。久咳不止。此乃內傷所致。不必治其餘病。但補其肺。諸病自愈。用清燥救肺湯。甘涼滋潤。以補胃陰。而生肺金。肺金清潤。則火自降。痰自祛。氣自調。咳自止。血枯﹝blood_desiccation﹞加生地。火甚加犀角。痰多加貝母。帶血加蒲黃。

 以上二方。于肺經虛火治法綦詳。失血之人。多是陰虛火旺。

 照上治法者。十居八九。亦有一二屬肺經虛寒者。

 《內經》云:形寒飲冷則傷肺。肺惡寒﹝aversion_to_cold﹞。多漩唾上氣。

 仲景用甘草乾薑湯治之。然《金匱》自言遺溺小便數﹝frequent_urination﹞。

 所以然者。

 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則明見有虛冷遺溺之實據。乃用甘草乾薑以溫之。且其脈必沉弦遲微。痰必清稀泛溢。不似清燥保和二湯所治。

 故主溫藥。

 吾謂可用六君子為主。再加當歸白芍炮薑五味。則於止咳止血皆宜。脾經虛寒。痰動咳嗽者﹝cough﹞。 此方亦宜。

 若脾經虛火。生痰帶血。則宜逍遙散,加寸冬藕節蒲黃。

 若肝經虛火生痰帶血。亦宜逍遙散,加丹皮山梔五味。

 又有:腎經虛火。生痰帶血者。另詳唾血﹝spitting_blood﹞、咯血門。肝腎虛證。

 均詳吐血門。降衝氣條。並詳見六卷咳嗽門。

一痰咳。

肺中痰飲﹝phlegm_and_fluid_retention﹞實熱。氣逆而咳血者﹝Hemoptysis﹞。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瀉肺丸主之。

 夫咳血﹝Hemoptysis﹞之證。未有不與痰為緣者。人身之氣以運血。人身之血。即以載氣。血少。則氣多不能載之。壅於內而為熱。熱則水津被灼。煎熬成痰。是以火旺則痰盛。痰盛。則滯氣之往來。氣阻則壅積。而益生其熱。

 故痰甚而火益旺。此時補虛。則助邪。此時逐邪。則重虛。是惟攻補兼用。庶幾兩得其治。

 先用《十藥神書》消化丸。臨臥。用飴糖拌吞。以攻其實。即噙化太平丸以補之。攻補兼施。為除暴安良之妙法。時醫但事滋補。豈不誤了多人。

 若病家兢業。不敢用消化丸者。可用二陳湯以初解之。二陳降氣利水。為祛痰通劑。

 若欲兼利肺氣。加杏仁蘇子桑皮。咳逆﹝cough_and_counterflow﹞倚息不得臥者﹝Insomnia﹞。為水飲衝肺。肺葉不得下降。加葶藶大棗。

 若火甚者:加栝蔞霜黃芩老連。

 火輕者,加寸冬知母。兼理風寒。加柴胡荊芥防風。兼理血分。加當歸白芍丹皮桃仁。上方皆是去實痰之治法。

 又有:虛痰。乃肺經陰虛。燥氣生痰。粘著喉間。滯澀聲音。喘咳發熱﹝fever﹞。脈細數者。不宜滲利。再傷水津。但宜滋潤以生津。津生則痰豁。宜保和湯。清燥救肺湯。紫菀散。

 如喉中有痰核﹝phlegm_node﹞氣核。哽塞不得吞吐者。為梅核證。乃心火凝痰。宜豁痰丸加牛蒡子。香蘇飲加桔梗枳殼尖貝雲苓旋復甘草。亦治之。

 又有:胃中疼氣動膈。

 證見胸脇逆滿。咳喘﹝cough_and_panting﹞噦﹝Dry_Vomiting﹞呃者。失血家往往有之。宜用礞石滾痰丸治之。

 若胃中氣虛挾痰飲者﹝phlegm_and_fluid_retention﹞。宜旋復代赭石湯。兼治血分。則加當歸白芍蘇木。兼治火熱。則加寸冬枯芩。噦﹝Dry_Vomiting﹞呃詳六卷。

 茲論痰咳。未及備載。痰咳之證。又在肝氣上逆。干犯肺經。挾痰滯氣。以致咳嗽﹝cough﹞。

 其證:口苦﹝bitter_taste_in_mouth﹞頭痛﹝Headache﹞。頰赤多怒。兩脇作痛。宜溫膽湯,加青皮白芥柴胡山梔。

 若肝火橫決怒逆者:加薑黃大黃。

 若肝經虛火鬱而生痰。宜用丹梔逍遙散,加龍骨牡蠣阿膠貝母。

 夫痰飲﹝phlegm_and_fluid_retention﹞之病。其標在肺。其本在腎。腎水﹝kidney_edema﹞上泛。是為痰飲﹝phlegm_and_fluid_retention﹞。痰飲﹝phlegm_and_fluid_retention﹞衝肺。乃生咳嗽﹝cough﹞。

 故治痰飲﹝phlegm_and_fluid_retention﹞以腎為主。腎經陽虛。不能鎮水。水氣泛上。振寒喘咳者,用真武湯,加細辛乾薑五味。

 若腎水﹝kidney_edema﹞因寒而動。上淩心火。心悸﹝Palpitations﹞喘咳。虛陽上浮。咽痛﹝pharyngalgia﹞面熱。宜用苓桂術甘湯,加細辛五味。

 溫寒利水。然此乃單為痰飲﹝phlegm_and_fluid_retention﹞立法。血家陰虛陽亢。多忌剛燥。往往以此等藥劑為忌。即系腎陽不能化水。以致便短。喘咳。痰飲﹝phlegm_and_fluid_retention﹞上干。亦只宜腎氣丸。從陰化陽。溫而不烈。

 此方自宋元來。莫不珍為至寶。謂失血虛癆。上熱下寒。陽浮於外。陰孤於內。唯此方引陽入陰。用藥神妙。顧腎陽虛﹝deficiency_of_kidney_yang﹞浮者。

 此方誠為至寶。若腎陰虛﹝deficiency_of_kidney_yin﹞浮者。

 此方又非所宜。

 夫失血之人。浮熱昏煩。痰喘咳嗽﹝cough﹞。多是真陰內虛。陽無所守。究陽之所以不守。實由陰虛使然。非陽虛也。徑投此方。陰未生而陽愈亢:名為以陽生陰。實則以陽促陰也。

 如果上熱下寒。外陽內陰之證。則尺脈必微弱。大小便必溏泄﹝sloppy_diarrhea﹞。手足必清冷。即渴欲飲。亦是飲一溲二。乃用此方最為神效。

 設純是陰虛。則此方又不宜用。即欲以陽生陰。亦只可少用桂附。以反佐之。

 如滋腎用知柏各五錢。而桂只五分。藉以從陽引陰耳。豈可多用桂附。而助陽以敵陰哉。

 若是腎中陰虛。火上水升。凝滯為痰。則宜豬苓湯主之。地黃湯,加麥冬、五味、旋復、阿膠、杏仁、蛤蚧、牛膝。

 亦仲景豬苓湯意。而滋補之功尤多。

 參看咯血門更詳。

一氣咳。無痰無血。但是氣嗆作咳。乃失血家真陰虛損﹝vacuity_detriment﹞。以致肺氣不斂。腎氣不納。其病至重。最為難治。

 審其由肺氣不斂者。其人不能仰臥﹝supine_posture﹞。臥則氣逆而咳。咳則心下煽動。或肺葉偏枯﹝hemilateral_withering﹞。則側臥一邊。翻身則咳不休。俱宜用清燥救肺湯,加百合、五味、琥珀、鐘乳石。以鎮補肺金。金得保養。則能覆下收斂。而氣自不咳。

 審其由腎氣不納者。其人短氣﹝brachypnea﹞喘息﹝asthma﹞。陰火上衝。兩顴發赤。咽喉不利。

 仲景謂:失血脈數。發熱﹝fever﹞而咳者。不治。即謂此陽不附陰。氣不歸元之重證。六味丸,加沉香五味麥冬磁石。以滋補鎮納之。使氣既吸引歸腎。而腎水﹝kidney_edema﹞滋生。

 又有:以封鎮其氣。則氣自不咳逆﹝cough_and_counterflow﹞矣。或用腎氣丸,加麥冬五味、牛膝。借桂附以引氣歸元。

 陳修園謂肺腎不交。水天俱虛。用二加龍骨湯,加阿膠麥冬五味。予按腎氣丸。二加龍骨湯。

 皆是腎陽虛﹝deficiency_of_kidney_yang﹞。肺陰虛﹝deficiency_of_lung_yin﹞。上熱下寒之治法也。

 若肺腎之陽俱虛。元氣﹝primordial_qi﹞不支。喘息困憊者。則宜用保元湯,加五味。上二方。又不恰切。

 若肺腎之陰俱虛者。上三方俱不中肯。

 失血家氣喘﹝asthma﹞、咳逆﹝cough_and_counterflow﹞者。多是陰虛。氣生於腎而主於肺。

 肺陰足。則氣道潤而不滯。腎陰足。則氣根蓄而內涵。惟肺陰不足。是以氣燥而咳。腎陰不足。是以氣浮而咳。

 此乃肺腎陰虛﹝deficiency_of_kidney_yin﹞不交之證。治宜參麥地黃湯。及三才湯。以滋二臟之陰。納肺氣。則加百合、五味、鐘乳石。

 納腎氣。則加磁石、沉香、五味。

 此外又有衝氣上逆之治法。

 說詳吐血﹝haematemesis﹞。及六卷咳嗽門。

一骨蒸咳。

 失血證﹝blood_loss_syndrome﹞久咳不止。發熱﹝fever﹞、盜汗﹝Perspiration_sweating﹞。

 世謂之骨蒸﹝bone_steaming﹞勞咳。乃肝之血分。夾有瘀滯癥結。則肝氣鬱而不和。肝寄相火﹝ministerial_fire﹞。肝氣即相火也﹝ministerial_fire﹞。相火﹝ministerial_fire﹞內行三焦。外行腠理。血分無瘀滯。則腠理無阻。是以相火﹝ministerial_fire﹞往來。溫養肌肉。而不遏抑。

 故肌肉不寒冷。相火﹝ministerial_fire﹞溫之也。而亦不發熱﹝fever﹞。相火﹝ministerial_fire﹞不遏鬱之故也。觀婦人經不調。每遇行經必發寒熱。為血分瘀滯所致。則失血骨蒸﹝bone_steaming﹞。為血分瘀滯。鬱遏相火﹝ministerial_fire﹞而使然也。小柴胡湯清理之。若延日既久。發熱﹝fever﹞、咳嗽﹝cough﹞不止。恐成癆瘵﹝consumption﹞。用團魚丸﹝turtle_pills﹞。疏理肺氣。滋利肝血。攻補兼用。方法最善。

一癆蟲咳。

 心中鬱鬱微煩。面色乍赤乍白。喉中癢不可耐。咳嗽﹝cough﹞不止。不知香臭。宜用月華丸。調肺殺蟲治之。究蟲之生。乃由瘀血﹝blood_stasis﹞停聚。熱蒸濕腐。又被肝風扇動。是以化生癆蟲。既變成蟲。則從蟲治之。而亦須兼去瘀血﹝blood_stasis﹞。以除其根。清濕熱﹝dampness-heat﹞以滌其源。息風木以靖其機。聚毒藥以殺其類。

 此方數法兼備。於治癆蟲已得大概。另詳癆蟲門。

 參看自知。

又有肺癰﹝abscess_of_lung﹞、咳嗽﹝cough﹞。吐膿血者。另詳吐膿門。

又有食積﹝Food_stagnation﹞之火。衝肺作咳。其火多在五更。流入肺中而咳。此病不關血分。然虛人往往有之。隨用小柴胡逍遙散,加山楂、神曲、麥芽、萊菔子、山梔、麥冬。黃昏咳嗽﹝cough﹞。為陽將入陰。浮火不能內斂。入肺而咳。宜用五味子、川文蛤、兜鈴等治之。

 其餘雜血咳嗽﹝cough﹞。不關血證者﹝blood_syndrome﹞。自有方書可查。茲不具論。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