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時病論歌括新編》卷三 春傷于風夏生飧泄大意: |
二、分述: |
痰瀉﹝phlegm_diarrhea﹞: |
痰瀉﹝phlegm_diarrhea﹞者,因痰而致瀉也。 昔賢云:「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蓋痰乃濕氣而生,濕由脾弱而起。 脾為太陽濕土,得溫則健,一被寒濕﹝cold-dampness﹞所侵,即形困頓。 脾困則健運失權,水穀之精微變而為痰。 痰氣上襲於肺,肺與大腸相表裏,若大腸固,則肺經自病而成痰嗽。 腸不固,則胸腹迷悶,頭暈﹝dizziness﹞、噁心﹝nausea﹞,神色不瘁,時瀉時停等。 【宜以】:化痰順氣法治之。 氣順痰消,則瀉自止矣。 |
【歌括】: |
痰瀉因濕由脾虧,脾被寒侵困頓憊。 |
脾陽困頓失健運,精微變痰上襲肺。 |
大腸若固成痰嗽,不固移腸痰瀉墜, |
胸腹迷悶脈弦滑,頭昏噁心色不瘁。 |
時瀉時停化痰(順)。氣,氣順痰消病自退。 |
【注釋】: |
瘁:即勞累之意。神色不瘁:是指精神顏色沒有勞累的表現。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