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病論歌括新編》卷三 春傷于風夏生飧泄大意:

 二、分述:

食瀉﹝food_damage_diarrhea﹞(【附】:飲瀉)

食瀉﹝food_damage_diarrhea﹞者即胃瀉也。

 由於脾為濕困不能健運,陽明胃腑失其消化,以致食積﹝Food_stagnation﹞太倉而成便瀉。

 其脈,氣口緊盛或右關沉滑。

【其症】:吞酸﹝acid_swallowing﹞噯臭,惡聞食氣,腹滿甚而不瀉,得瀉則腹疼緩解,當用楂曲平胃法治之。

 又有:渴能飲水,水下腹瀉﹝Diarrhea﹞,瀉而大渴,名為「溢飲滑瀉」,即《金匱要略》中之飲瀉,是由水漬於胃而然。

【宜用】:增損胃苓法去厚朴、蒼術,加白術、甘草治之。

 須辨症詳明,不可混稱。

【歌括】:

食瀉因脾為濕困,胃失消化食積屯。

右關沉滑氣口緊,吞酸惡食胸脘悶,

腹痛不瀉瀉得快,楂曲平胃迎刃應。

渴飲復瀉為飲瀉,水積於胃增(損)胃苓,

加入術草去蒼樸,食瀉飲瀉莫混稱。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