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涼血藥: |
清熱涼血藥,常用於血熱妄行之吐血﹝haematemesis﹞、衄血﹝epitaxis﹞、血熱發斑疹及溫熱病邪入營血、熱甚心煩﹝vexation﹞、舌絳神昏等症。 熱邪入于營分、血分,往往傷陰耗液。 本節藥物中,如鮮生地、玄參等兼有養陰滋液的作用,故在熱病傷陰時,應用此類藥物有標本兼顧之效。 清熱涼血藥,一般適用於熱在血分的病症,如果氣血兩燔,可配合清熱瀉火藥同用。 |
《中草藥學》鮮生地(附:生地)(清熱藥,清熱涼血藥): |
【藥用】: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塊根。 |
【性味﹝nature_and_flavour﹞與歸經﹝channel_tropism﹞】: 甘、苦,寒。入心、肝、腎經。 |
【功效】:清熱涼血,生津。
|
【臨床應用】: 用於熱病熱邪入營、舌絳口渴﹝thirsty﹞,或身發斑疹,或陰虛火旺,咽喉焮腫,以及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haematemesis﹞、衄血﹝epitaxis﹞等症。 鮮生地瀉火而涼血,氣清質潤,能清營血之邪熱,並具生津作用。 營熱得清,傷津劫液之象可解;血熱得涼,則血不妄行,吐衄﹝hematemesis_and_epistaxis﹞可止,斑疹可消。故適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的症候,可合丹皮、赤芍、玄參等同用。 |
【處方用名】:鮮生地(新鮮者,洗淨用) |
【一般用量與用法】: 五錢至二兩,煎服。 【附藥】:生地:本品即為地黃的塊根。 曬乾入藥,故又稱乾地黃。 性味﹝nature_and_flavour﹞甘寒。 入心、肝、腎、小腸經。 功能滋陰涼血,適用於熱病發斑疹、身熱舌絳,或熱病傷陰、低熱不退、舌紅、口乾、唇燥,以及血熱妄行等症。 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一兩,煎服。 |
【按語】: 鮮生地甘寒多汁,略帶苦味,性涼而不滯,質潤而不膩,主要功用為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且能止血而不留瘀。 配以玄參,則滋陰降火,用治咽喉焮腫; 配以丹皮、赤芍,則清熱涼血,用於熱入營血; 配以茅根、側柏葉,則涼血止血,用於血熱妄行; 配以鮮石斛、麥冬,則清熱生津,用以熱病傷津。 |
【方劑舉例】: 地黃煎《證治準繩》:生地黃汁、生門冬汁、白沙蜜酥。 治小兒壯熱心煩﹝vexation﹞、臥不安。 清營湯《溫病﹝epidemic_febrile_disease﹞條辨》:生地、犀角、玄參、竹葉心、銀花、連翹、黃連、丹參、麥冬。 治熱病熱入營血,高熱神昏等症。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