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學》牛蒡子(解表藥,發散風熱藥):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實。 |
【性味﹝nature_and_flavour﹞與歸經﹝channel_tropism﹞】: 辛、苦,寒。入肺、胃經。 |
【功效】:疏散風熱,祛痰止咳,清熱解毒。 |
【臨床應用】: |
01、用于外感風熱,咽喉紅腫﹝red_swollen_throat﹞疼痛。 本品疏散風熱,且能利咽,臨床應用以風熱表症兼有咽喉腫痛﹝swelling_and_pain_in_throat﹞者為宜,常配合桔梗、銀花、連翹等同用。 |
02、用于麻疹透發﹝outthrust_measles﹞不暢。 牛蒡子散風熱而透疹,對麻疹﹝measles﹞初起、疹出不暢者,往往配升麻、葛根、蟬蛻、薄荷等同用。 |
03、用于咳嗽﹝cough﹞咯痰不暢。 牛蒡子散風熱,宣肺氣,祛痰而止咳,故外感風熱,咳嗽﹝cough﹞不暢痰多者,往往用為要藥,可配荊芥、桔梗、甘草等同用。 |
04、用于瘡癰腫痛等症。 牛蒡子配黃連、板藍根等又能清解熱毒,對熱毒瘡癰有一定療效。 |
【處方用名】: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熟牛蒡、炒牛蒡(炒微焦用) |
【按語】: |
01、牛蒡子辛苦而寒,主要有透發與清泄兩種功效,既能疏散風熱,又能清解熱毒。 但本品透發的力量較弱,并無發汗作用,故在用于感風熱或透發麻疹﹝measles﹞時,須與薄荷同用,始能收透發之效。 至于它的清泄熱毒的作用,則較顯著,無論咽喉紅腫﹝red_swollen_throat﹞,痄腮﹝mumps﹞腫痛,瘡癰腫毒﹝swollen_welling-abscesses_and_toxin_sores﹞以及痰熱咳嗽﹝cough﹞等症。 都可適用,常與銀花、連竅等配伍﹝combine﹞。 |
02、牛蒡子疏散風熱的作用,與薄荷相似,常配合同用,唯牛蒡清熱解毒之功較優,薄荷解表發汗之力較強。 |
03、由于它性寒滑利,能滑腸通便,故脾虛腹瀉者忌用;癰疽已潰、膿水清稀者也不宜應用。 |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
【方劑舉例】: 牛蒡湯《證治准繩》: 牛蒡子、大黃、防風、薄荷葉、荊芥穗、甘草治咽喉腫痛﹝swelling_and_pain_in_throat﹞、丹毒﹝erysipelas﹞。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
|
答案 |
牛蒡子 |
【E】 |
治療風熱鬱閉,咽喉腫痛,大便秘結者,應首選:※※A、薄荷;※※B、蟬蛻;※※C、菊花;※※D、蔓荊子;※※E、牛蒡子。《中藥藥理學》 |
【A】 |
牛蒡子具有的功效:※※A、透疹,利咽消腫;※※B、透疹,利咽清利頭目;※※C、透疹,明目退翳;※※D、透疹,解熱生津;※※E、透疹,清熱解毒。《中藥學》 |
【C】 |
牛蒡子具有的功效:※※A、疏散風熱,清利頭目;※※B、疏散風熱,熄風止痙;※※C、疏散風熱,解毒透疹;※※D、疏散風熱,清肝明目;※※E、疏散風熱,疏肝解鬱。《中藥學》 |
【B】 |
男,18歲。兩目模糊,視物不清,目赤腫痛,多淚,頭暈。宜選下列何組藥物治療:※※A、熟地黃、枸杞子、桑椹;※※B、菊花、桑葉、蟬蛻;※※C、牛蒡子、薄荷、辛夷;※※D、羌活、白芷、細辛;※※E、荊芥、防風、紫蘇。(中醫執業醫師,《中藥學》) |
【C】 |
男孩,5歲。發熱惡寒,咽喉腫痛,咳嗽,頭痛,面部和耳後有針頭大小的丘疹,部分融合成片狀斑丘疹。診斷為麻疹初起,屬風熱外束肌表,宜選下列何組藥物治療:※※A、荊芥、防風、桂枝;※※B、銀花、連翹、生薑;※※C、薄荷、牛蒡子、蟬蛻;※※D、葛根、桑葉、蔓荊子;※※E、柴胡、升麻、葛根。(中醫執業醫師,《中藥學》) |
【B】 |
下列哪組藥物是辛涼解表藥:※※A、薄荷、桑葉、荊芥;※※B、蟬衣、柴胡、菊花;※※C、柴胡、淡豆豉、防風;※※D、牛蒡子、蒼耳子、升麻;※※E、蔓荊子、辛夷、葛根。(中醫執業醫師,《中藥學》) |
【C】 |
下列哪組藥物屬於辛溫解表藥:※※A、荊芥、防風、蔓荊子;※※B、藁本、牛蒡子、辛夷;※※C、紫蘇、香薷、白芷;※※D、白芷、桂枝、葛根;※※E、麻黃、羌活、桑葉。(中醫執業醫師,《中藥學》) |
【B】 |
外感風熱,咽喉腫痛,咳痰不利,兼大便秘結者宜用:※※A、銀花;※※B、牛蒡子;※※C、薄荷;※※D、山豆根;※※E、桔梗。《中藥學》 |
【D】 |
治療肝經風熱,目赤腫痛宜選用:※※A、柴胡、桑葉;※※B、牛蒡子、葛根;※※C、蟬蛻、升麻;※※D、桑葉、夏枯草;※※E、菊花、白芷。《中藥學》 |
【B】 |
既能疏散風熱,又能熄風止痙的藥物是:※※A、薄荷;※※B、蟬蛻;※※C、桑葉;※※D、菊花;※※E、牛蒡子。《中藥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