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津液病證: |
【主要證候及特徵】: |
氣與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又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 臟腑的生理現象、病理變化,均以氣血為重要的物質基礎。 津液是人體正常水液的總稱,也是維持人體生理活動的重要物質。 津液代謝失常多繼發於臟腑病變,而它又會反過來加重臟腑病變,使病情進一步發展。 氣血津液的運行失常或生成不足,是氣血津液病證的基本病機,而其主要的證候有如下幾種。 |
氣虛: |
01、主要脈症: 精神萎頓,倦怠,四肢乏力﹝fatigue﹞,眩暈﹝dizzy_head﹞,白汗,易於感冒﹝common_cold﹞,面皏白﹝pallid_complexion﹞,舌質淡,脈虛無力。 |
02、證候特徵: 本證表現為一系列元氣耗損,臟腑機能減退的症狀。隨發病臟腑的不同,症狀側重點有所差異。 |
氣鬱: |
01、主要脈症: 精神抑鬱,情緒不寧,胸部脹悶,脇肋脹痛﹝rib-side_distending_pain﹞,痛無定處,脘悶噯氣﹝belching﹞,不思飲食,大便不調,苔薄膩,脈弦。 |
02、證候特徵: 本證的輕重程度,常與情志﹝emotion﹞舒暢與否有較密切的關係。 本證與氣滯的區別是:氣鬱由精神因素所致,以肝為主要病及之臟;引起氣滯的原因很多,病及的臟腑﹝zang-fu_viscera﹞也多,肺、肝、脾、胃等臟腑﹝zang-fu_viscera﹞均可能發生氣滯﹝qi_stagnation﹞。 |
氣滯﹝qi_stagnation﹞: |
01、主要脈症: 病變臟腑﹝zang-fu_viscera﹞或相應部位出現脹滿、疼痛,苔薄膩,脈弦。 |
02、證候特徵: 氣滯﹝qi_stagnation﹞以脹滿、疼痛為主要症狀,其疼痛多為脹痛﹝distending_pain﹞而非刺痛﹝stabbing_pain﹞。 |
氣逆: |
01、主要脈症: 頭脹頭疼﹝Headache﹞,面紅目赤﹝red_face_and_eyes﹞,煩躁﹝dysphoria﹞、易怒﹝Irritabilit﹞,甚則昏厥,或有咯血﹝emptysis﹞、吐血﹝haematemesis﹞。 |
02、證候特徵: 氣逆與氣滯的區別在於:氣滯﹝qi_stagnation﹞是局部或全身的氣機不暢甚或阻滯;氣逆是氣機的升降失常而氣逆于上,易發生於肺、胃、肝。 在本章的病證中,主要為肝的氣逆。 |
血虛﹝blood_deficiency﹞: |
01、主要脈症: 頭暈﹝dizziness﹞、目眩﹝dizzy_vision﹞,神疲﹝Spiritlessness﹞、乏力﹝fatigue﹞,失眠﹝agrypnia﹞、健忘﹝amnesia﹞,心悸﹝Palpitations﹞、怔忡﹝terror﹞,臉色蒼白﹝pasty-faced﹞或萎黃﹝chlorsis﹞,唇舌色淡,脈細。 |
02、證候特徵: 本證表現一系列血虛﹝blood_deficiency﹞失養、臟腑機能減退的症狀。 其與氣虛的主要區別在於,本證面色萎黃﹝chlorsis﹞不華、唇舌色淡等營血虧虛的表現突出,且常有失血過多的原因存在。 |
血瘀: |
01、主要脈症: 病變部位疼痛,痛有定處,或有腫塊,或致發熱﹝fever﹞,面色黧黑﹝blackish_complexion﹞,肌膚甲錯﹝squamous_and_dry_skin﹞,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或弦。 |
02、證候特徵: 血瘀以疼痛為最常見的症狀,其痛以痛處固定,多為刺痛﹝stabbing_pain﹞,久痛不癒,反復發作為特徵。 舌象對瘀血的診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
津傷化燥: |
01、主要脈症: 口乾﹝xwrostomia﹞、口渴﹝Thirst﹞,唇焦咽燥,鼻乾目澀﹝dry_eyes﹞,咯血﹝emptysis﹞或衄血﹝epitaxis﹞,大便秘結﹝constipation﹞,甚或肌肉消瘦﹝emaciation﹞,舌質紅,舌上少津,少苔甚至無苔。 |
02、證候特徵: 本證以津液虧少,表現一系列乾燥不潤的症狀為特徵。 |
【病機述要】: |
01、氣虛: 主要由於飲食失調﹝dietary_imbalance﹞,水穀精微不充,以致氣的來源不足;或因大病久病,年老體弱及疲勞過度等,以致臟腑機能減弱,氣的化生不足。 由於正氣不足,不能正常發揮氣的推動、固攝、溫煦、衛外等作用,而表現倦怠乏力﹝fatigue﹞,精神萎頓,自汗﹝Spontaneous_sweating﹞,易於感冒﹝common_cold﹞等症。 |
02、氣鬱: 由情志內傷﹝affect-mind_internal_damage﹞所致,肝氣鬱結,氣機不暢,而表現精神抑鬱、胸脇脹滿疼痛﹝rib-side_distention_pain﹞等症,繼則常引起血郁、火鬱、痰鬱和病及脾胃等。 |
03、氣滯﹝qi_stagnation﹞: 情志﹝emotion﹞不舒,飲食失調﹝dietary_imbalance﹞,感受外邪,閃挫跌僕,以及痰濁﹝Phlegm_turbidity﹞、瘀血阻滯等多種原因均可導致氣滯﹝qi_stagnation﹞。 由於氣機阻滯,氣血運行障礙,以致病變部位或臟腑﹝zang-fu_viscera﹞出現脹滿、疼痛。 |
04、氣逆: 多由情志內傷﹝affect-mind_internal_damage﹞,飲食不節﹝dietary_irregularities﹞,寒溫不適,或痰濁﹝Phlegm_turbidity﹞壅阻所致。 氣逆於上,以屬實者為多。 肝氣上逆而發生頭疼﹝Headache﹞頭脹,面紅,煩躁﹝dysphoria﹞、易怒﹝Irritabilit﹞等症。 因肝為剛臟﹝liver_being_bold_and_firm_viscera﹞,又為藏血之臟,故肝氣上逆之時,甚則可血隨氣逆,引起咯血吐血﹝emptysis_and_haematemesis﹞,或壅遏清竅而致昏厥。 |
05、血虛﹝blood_deficiency﹞: 常由失血過多,脾胃虛弱﹝stomach_vacuity﹞,營養不良,久病不癒,以及血液化生障礙等原因所致。 由於營血虧虛,臟腑、經絡﹝meridian﹞失於濡養,而表現頭暈﹝dizziness﹞、眼花﹝flowery_vision﹞,神疲﹝Spiritlessness﹞、乏力﹝fatigue﹞,面色萎黃﹝chlorsis﹞,唇舌色淡等症。 |
06、血瘀: 情志﹝emotion﹞不舒,飲食失調﹝dietary_imbalance﹞,感受外邪,跌僕損傷,以及久病正虛等多種原因均會導致血瘀。 由於血行不暢甚至脈絡瘀阻,不通則痛,而引起疼痛、積塊﹝accumulation_lump﹞、壅遏發熱﹝fever﹞等症。 |
07、津傷化燥: 由素體陰虧,內熱亢盛,或熱傷津液所致。 由於津液虧少,失于滋潤,而出現口渴﹝Thirst﹞,心煩﹝vexation﹞,唇焦咽燥,鼻乾目澀﹝dry_eyes﹞,舌紅少苔少津等症。 |
【治療要點】: |
01、針對氣血津液的病變性質進行治療,補益其虧損不足,糾正其運行失常。如氣虛宜補氣益氣,氣鬱宜理氣解鬱,氣滯宜理氣行氣,氣逆宜順氣降逆,血虛﹝blood_deficiency﹞宜補血養血,血瘀宜活血化瘀,津傷化燥宜滋陰潤燥。 |
02、氣血津液的病證,雖有其共同性,但發病的臟腑﹝zang-fu_viscera﹞不同,則症狀表現的側重點也就有所不同,應結合五臟病變的不同特點進行治療。 |
03、重視補益脾胃。 因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尤其是對氣血津液虧耗過多或生成不足所形成的病證,應充分重視補益脾胃,以助生化之源。 |
04、重視氣、血、津三者之間的關係,注意將氣為血帥,氣能行血、行津,氣能攝血、攝津,血為氣母,津能載氣,津血同源等理論,用於指導氣血津液有關病證的臨床治療。 |
05、注意攻補之適宜。 氣血津液疾病大多虛實夾雜,除純屬虛證者外,當分清標本緩急,虛實兼顧,補虛勿忘實,祛邪﹝dispel_evils﹞勿忘虛。 |
06、做好調攝護理﹝health_care﹞工作對氣血津液病證的好轉及治癒有重要作用。 氣機鬱滯是本章病證的基本病機之一,故首先應保持心情舒暢,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其次要注意飲食調養。有的病證需著重補益,如虛勞﹝consumptive_disease﹞及血證﹝blood_syndrome﹞出血停止之後。但對消渴﹝diabets﹞則控制飲食具有重要的治療意義。再則是注意勞逸結合。除病情重者需臥床外,一般患者可視情況適當工作及活動。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