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辨瘡疽善惡法: |
夫瘡疽證候,善惡逆從,不可不辨。 從來醫瘡,概舉五善七惡,殊不知此特謂腸胃之內腑瘡疽所論之證也。 發背、腦疽,別有善惡之證,載之於後。 蓋七惡者: 煩躁時嗽,腹痛渴甚,或泄痢無度,或小便如淋者,一惡也; 膿血既泄,腫焮尤甚,膿色敗臭,痛不可近,二惡也; 目視不正,黑睛緊小,白睛青赤,瞳子上看,三惡也; 喘麤短氣,恍惚嗜臥,四惡也; 肩背不便,四肢沉重,五惡也; 不能下食,服藥而嘔,食不知味,六惡也; 聲嘶色敗,唇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腫者,七惡也。 動息自寧,飲食知味,一善也; 便利調勻,二善也; 膿潰腫消,水鮮不臭,三善也; 神彩精明,語聲清亮,四善也; 體氣平和,五善也。 病有證合七惡,皮急緊而如善者,病有證合五善,而皮緩虛如惡者。 夫如是者,豈淺識之所知哉! 只知五善並至,則善無以加矣;七惡並至,見惡之極矣。 愚意裁之,凡患瘡疽之時,五善之中,乍見一二善證,瘡亦回也;七惡之內,忽見一二惡證,宜深懼之。 大抵證候,瘡疽之發,虛證見惡證者洪滑麤散者,難療;微澀遲緩者,易痊。 此善惡之證,於診候之中,亦可知也。 發背、腦疽及者,是為五逆。 其餘熱渴痢嘔,蓋毒氣入裏,臟腑之傷也,當隨證以治之。 |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