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痔瘡﹝haemorrhoids﹞:

肛門內外出現的小肉狀突出物稱痔,又稱痔核,因痔核常出現腫痛、瘙癢、流水、出血等症,所以通稱為痔瘡﹝haemorrhoids﹞。

 痔瘡﹝haemorrhoids﹞為成年人多發病,故有「十人九痔」之說。

西醫學認為,痔瘡﹝haemorrhoids﹞是直腸下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靜脈叢由於各種原因擴大曲張而形成的靜脈團塊。

【病因病機】:

本病多與久坐久立、負重遠行,飲食不節、妊娠多產、瀉痢日久、長期便秘﹝constipation﹞等有關,以上因素均可導致濕熱下注,使肛部筋脈橫懈,而發為痔瘡﹝haemorrhoids﹞。

 病久可致脾氣下陷。

從經脈看,督脈﹝DU﹞過肛門,足太陽的經別入於肛中,所以本病主要與膀胱經、督脈﹝DU﹞有關。

【辨證】:

【主症】:肛門部出現小肉狀突出物,無症狀或僅有異物感,也可伴有肛門處疼痛、腫脹和大便時出血。

兼見

 痔瘡﹝haemorrhoids﹞伴有疼痛、腫脹者,為濕熱下注;病久伴有脫肛﹝proctoptosia﹞、乏力者,為脾氣下陷。

 本病宜辨清是內痔、外痔還是混合痔。

 發於肛門齒線以上者為內痔,齒線以下者為外痔,齒線上下均有者為混合痔。

【治療】:

【基本治療】:

【治法】:清熱﹝the_heat_syndrome_treated_with_clearing_method﹞利濕,化瘀止血。

 以足太陽、督脈﹝DU﹞經穴為主。

【主穴】:承山﹝BL57﹞、次﹝BL32﹞,二白﹝EX~UE2﹞、長強﹝DU01﹞

【配穴】:

 便秘﹝constipation﹞者,加支溝﹝SJ06﹞、大腸俞﹝BL25﹞;

 脾虛氣陷者,加脾俞﹝BL20﹞、百會﹝DU20﹞。

【操作】:諸穴均針用瀉法,脾虛氣陷者宜用補法,可灸。

【方義】:

 承山﹝BL57﹞、次﹝BL32﹞均為膀胱經穴,足太陽經別自承山穴﹝BL57﹞處上行入於肛中,故取之用瀉法,既能調理膀胱氣化以清濕熱,又能疏導肛門局部氣血,屬經脈所過主治所及。

 督脈﹝DU﹞亦過肛門,長強穴﹝DU01﹞屬督脈﹝DU﹞,位近肛門,刺之可直達病所,清利濕熱。

 二白﹝EX~UE2﹞為治療痔瘡﹝haemorrhoids﹞的經驗用穴。對以上諸穴治療痔瘡﹝haemorrhoids﹞,《玉龍歌》曰:「九般痔疾最傷人,穴在承山﹝BL57﹞妙入神,縱饒大痛呻吟者,一刺長強﹝DU01﹞病絕根……痔漏之疾亦可針,裏急後重最難禁,或癢或痛或下血,二白穴﹝EX~UE2﹞從掌後尋。」

2、其他治療:

三棱針法﹝three-edged_needle_therapy﹞:在第七胸椎兩側至腰骶部範圍內尋找痔點,其狀為紅色丘疹,一個或數個不等,出現的部位亦不一致。每次選一個痔點,用粗針挑刺,並擠出血珠或粘液,7天左右1次。

【按語】:

1、痔瘡﹝haemorrhoids﹞腫痛發作時,用針刺能迅速緩解症狀,若求根治一般需專科處理。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