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脫肛﹝proctoptosia﹞:

脫肛﹝proctoptosia﹞:又名直腸脫垂﹝proctoptosia﹞,是指直腸下端脫出肛門之外而言,常見於老人、小兒和多產婦女。

【病因病機】:

脫肛﹝proctoptosia﹞除了與大腸有關外,還與肺、胃、脾、腎等臟腑有關。

 肺與大腸相表裏,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腎開竅于二陰,主一身之元氣,以上臟腑有病變都可能影響大腸,發生脫肛﹝proctoptosia﹞。

 脫肛﹝proctoptosia﹞病機不外虛實兩端。

若久痢、久瀉,久咳以及婦女生育過多,體質虛弱,勞傷耗氣,中氣不足,以致氣虛下陷,固攝失司,而致脫肛﹝proctoptosia﹞;

 小兒先天不足,氣血未旺,或年老體衰,或濫用苦寒攻伐藥物,亦能導致真元不足,關門﹝ST22﹞不固,而致脫肛﹝proctoptosia﹞。

實者多因便秘﹝constipation﹞、痔瘡﹝haemorrhoids﹞等病,濕熱郁於直腸,局部腫脹,裏急後重,排便過度努責,約束受損,而致脫肛﹝proctoptosia﹞。

【辨證】:

【主症】:肛門墜脹,腸端脫出。

兼見

 發病緩慢,初起僅在大便時感覺肛門墜脹,腸端輕度脫出,便後自行回納,日久失治,脫肛﹝proctoptosia﹞日趨嚴重,稍勞即發,脫垂後收攝無力,須用手幫助回納,面色萎黃,神疲乏力,頭暈心悸﹝palpitation﹞,舌淡,苔白,脈細弱,為中氣下陷。

兼見

 於痢疾﹝dysentery﹞急性期或痔瘡﹝haemorrhoids﹞發炎時,便前自覺肛門墜脹,便意頻急,以求通便為快,於是努責不遺餘力,迫使直腸脫垂﹝proctoptosia﹞,局部有紅腫熱感,腹脹,小便黃赤,舌紅,苔膩,脈滑數,為濕熱下注。

【治療】:

【基本治療】:

【治法】:升提固脫。

 以督脈﹝DU﹞、足太陽經穴為主。

【主穴】:百會﹝DU20﹞、長強﹝DU01﹞,大腸俞﹝BL25﹞、承山﹝BL57﹞

【配穴】:

 中氣下陷者,加脾俞﹝BL20﹞、氣海﹝RN06﹞、足三裏﹝ST36﹞;

 肺氣不足者,加肺俞﹝BL13﹞;

 腎氣不足者,加腎俞﹝BL23﹞、三陰交﹝SP06﹞;

 濕熱下注者,加陰陵泉﹝SP09﹞、飛揚﹝BL58﹞。

【操作】:百會﹝DU20﹞用補法或灸法,其餘主穴用平補平瀉法。

【方義】:

 百會﹝DU20﹞是督脈﹝DU﹞與三陽經的交會穴﹝crossing_point﹞,氣為陽,統於督脈﹝DU﹞,故灸百會﹝DU20﹞可使陽氣旺盛,有升提收攝之功。

 長強﹝DU01﹞為督脈﹝DU﹞之別絡,位近肛門,可增強肛門的約束功能。

 大腸俞﹝BL25﹞為大腸經氣﹝meridian-Qi﹞轉輸之處,可充實大腸腑氣。

 承山﹝BL57﹞為膀胱經穴,足太陽經別入肛中,故可疏調肛部氣血。

2、其他治療:

(1)挑刺法:在第三腰椎至第二骶椎之間,脊柱旁開1.5寸處的縱線上任選一處皮膚反應點,用三棱針或圓利針,挑破出血後,外敷消毒紗布。

(2)耳針法﹝auricular_acupuncture﹞:選直腸、大腸、皮質下、神門﹝HT07﹞。毫針﹝filiform_needle﹞刺,用中等刺激,亦可用鍁針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貼壓。

【按語】:

1、針灸治療:脫肛﹝proctoptosia﹞效果較好,重度脫肛﹝proctoptosia﹞或局部感染者應綜合治療。

2、針對誘發原因如慢性咳嗽﹝cough﹞、慢性泄瀉﹝chronic_diarrhea﹞、便秘﹝constipation﹞者,要配合治療原發病。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