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積滯﹝indigestion﹞:

積滯﹝indigestion﹞:是指由乳食內積、脾胃受損而引起的胃腸疾病,臨床以腹瀉﹝diarrhea﹞或便秘﹝constipation﹞、嘔吐﹝vomit﹞、腹脹為主要症狀。

積滯﹝indigestion﹞與傷食、疳證﹝infantile_malnutrition﹞等有密切關係。

 若傷于乳食,經久不癒,可發展為積;積久不消,遷延失治,可轉化為疳。

 三者名異而源一,而病情有輕重深淺不同,故治療應相互參考。

【病因病機】:

多由餵養不當,乳食過度,或過食生冷肥甘及難以消化食物,脾胃受損,致使脾胃運化失司,氣機升降失常,而成積滯﹝indigestion﹞;

 或因小兒脾胃素弱,或病後體弱,一旦飲食稍有不當,則停滯不消,而成虛中夾實的積滯﹝indigestion﹞。

【辨證】:

【主症】:食慾不振﹝anorexia﹞,胃脘脹滿或疼痛,嘔吐﹝vomit﹞酸餿乳食,大便酸臭,或溏薄或便結,舌苔膩。

兼見

 腹痛﹝bellyache﹞、脹滿拒按,煩躁多啼,夜臥不安,納呆,小便短黃如米泔,低熱,手足心熱,舌紅,苔白厚或黃膩,脈滑數,指紋紫滯者,為乳食內積;

 面色萎黃,形體較瘦,困倦乏力,夜臥不安,不思飲食,腹滿喜伏臥,大便稀溏,夾有乳食殘渣,唇舌淡紅,苔白膩,脈細滑者,為脾胃虛弱。

【治療】:

【基本治療】:

【治法】:健脾和胃,化積消滯。以足陽明經穴為主。

【主穴】:天樞﹝ST25﹞、足三裏﹝ST36﹞

【配穴】:

 乳食內積者,加中脘﹝RN12﹞;

 脾胃虛弱者,加胃俞﹝BL21﹞、脾俞﹝BL20﹞;

 腹脹痛者,加氣海﹝RN06﹞;嘔吐﹝vomit﹞者,加內關﹝PC06﹞;

 發熱者,加大椎﹝DU14﹞、曲池﹝LI11﹞;

 煩躁不安﹝dysphoria﹞者,加神門﹝HT07﹞、三陰交﹝SP06﹞。

【操作】:天樞﹝ST25﹞用毫針﹝filiform_needle﹞平補平瀉法,足三裏﹝ST36﹞用補法。

【方義】:

 天樞﹝ST25﹞為大腸募穴﹝front_Mu_point﹞,足三裏﹝ST36﹞為胃之合穴,能通調腸道,健脾和胃,以消積滯﹝indigestion﹞。

【其他治療】:

皮膚針法﹝skin_needle_therapy﹞:選脾俞﹝BL20﹞、胃俞﹝BL21﹞、華佗夾脊(第7~17椎)。輕輕叩打,每日1次,每次叩打20分鐘。

【按語】:

注意飲食定時定量,不宜過食油膩、生冷。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