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哮喘﹝asthma﹞:

哮喘﹝asthma﹞:是一種常見的反復發作性疾患。

 臨床以呼吸急促,喉間哮鳴,甚則張口抬肩,不能平臥為主症。

 哮與喘同樣會有呼吸急促的表現,但症狀表現略有不同,

 「哮」是呼吸急促,喉間有哮鳴音;

 「喘」是呼吸困難,甚則張口抬肩。

正如

 明代虞搏《醫學正傳》說:「大抵哮以聲響名,喘以氣息言」。

臨床所見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兩者每同時舉發,其病因病機也大致相同,故合併敍述。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尤以寒冷季節和氣候急劇變化時發病較多。男女老幼皆可罹患。

 哮喘﹝asthma﹞多見於支氣管哮喘﹝Bronchia_asthma﹞、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asthmatic_bronchitis﹞、肺炎﹝pneumonia﹞、肺氣腫﹝Emphysema﹞、心原性哮喘﹝cardiac_asthma﹞等。

【病因病機】:

本病之基本病因為痰飲內伏。

 小兒每因反復感受時邪而引起;

 成年者多由久病咳嗽﹝cough﹞而形成。

 亦有脾失健運,聚濕生痰,或偏嗜鹹味、肥膩或進食蝦蟹魚腥,以及情志、勞倦等,均可引動肺經蘊伏之痰飲。

 痰飲阻塞氣道,肺氣升降失常,而發為痰鳴哮喘﹝asthma﹞。

 發作期可氣阻痰壅,阻塞氣道,表現為邪實證;如反復發作,必致肺氣耗損,久則累及脾腎,故在緩解多見虛象。

【辨證】:

1、實證:

【主症】:病程短,或當哮喘﹝asthma﹞發作期,哮喘﹝asthma﹞聲高氣粗,呼吸深長,呼出為快,體質較強,脈象有力。

兼見咳嗽﹝cough﹞喘息,咯痰稀薄,形寒無汗,頭痛﹝headache﹞,口不渴,脈浮緊,苔白薄,為風寒外襲;咳喘粘痰,咯痰不爽,胸中煩悶,咳引胸脅作痛,或見身熱口渴,納呆,便秘﹝constipation﹞,脈滑數,苔黃膩,為痰熱阻肺。

2、虛證:

【主症】:病程長,反復發作或當哮喘﹝asthma﹞間歇期,哮喘﹝asthma﹞聲低氣怯,氣息短促,體質虛弱,脈象無力。

兼見

 喘促氣短,喉中痰鳴,語言無力,吐痰稀薄,動則汗出,舌質淡,或微紅,脈細數,或軟而無力,為肺氣不足;

 氣息短促,動則喘甚,汗出肢冷,舌淡,脈沉細,為久病肺虛及腎。

【治療】:

【基本治療】:

(1)實證:

【治法】:祛邪肅肺,化痰平喘。

 以手太陰經穴及背俞穴﹝back_Shu_point﹞為主。

【主穴】:列缺﹝LU07﹞、尺澤﹝LU05﹞、膻中﹝RN17﹞、肺俞﹝BL13﹞、定喘﹝EX~B1﹞。

【配穴】:

 風寒者,加風門﹝BL12﹞;

 風熱者,加大椎﹝DU14﹞、曲池﹝LI11﹞;

 痰熱者,加豐隆﹝ST40﹞。

【操作】:毫針﹝filiform_needle﹞瀉法。

 風寒者可合用灸法,定喘穴﹝EX~B1﹞刺絡拔罐﹝blood-letting_puncturing_and_cupping﹞。

【方義】:

 手太陰經列缺﹝LU07﹞以宣通肺氣,祛邪外出。

 選其合穴尺澤﹝LU05﹞,以肅肺化痰,降逆平喘。

 膻中﹝RN17﹞乃氣之會穴,可寬胸理氣,舒展氣機。

 取肺之背俞穴﹝back_Shu_point﹞,以宣肺祛痰。

 定喘﹝EX~B1﹞為平喘之效穴。

(2)虛證:

【治法】:補益肺腎,止哮平喘。以相應背俞穴﹝back_Shu_point﹞及手太陰、足少陰經穴為主。

【主穴】:肺俞﹝BL13﹞、膏肓﹝BL43﹞、腎俞﹝BL23﹞、定喘﹝EX~B1﹞、太淵﹝LU09﹞、太谿﹝KI03﹞、足三裏﹝ST36﹞

【配穴】:肺氣虛者,加氣海﹝RN06﹞;腎氣虛者,加陰谷﹝KI10﹞、關元﹝RN04﹞。

【操作】:定喘﹝EX~B1﹞用刺絡拔罐﹝blood-letting_puncturing_and_cupping﹞,餘穴毫針﹝filiform_needle﹞補法。可酌用灸法或拔火罐。

【方義】:

 肺俞﹝BL13﹞、膏肓﹝BL43﹞針灸並用,可補益肺氣。

 補腎俞﹝BL23﹞以納腎氣。

 肺經原穴﹝Yuan-Primary_point﹞,太淵﹝LU09﹞配腎經原穴﹝Yuan-Primary_point﹞太谿﹝KI03﹞,可充肺腎真原之氣。

 足三裏﹝ST36﹞調和胃氣,以資生化之源,使水穀精微上歸於肺,肺氣充則自能衛外。

 定喘﹝EX~B1﹞為平喘之效穴。

2、其他治療:

(1)穴位貼敷法:選肺俞﹝BL13﹞、膏肓﹝BL43﹞、膻中﹝RN17﹞、定喘﹝EX~B1﹞。用白芥子30克、甘遂15克、細辛15克共為細末,用生薑汁調藥粉成糊狀,制成藥餅如蠶豆大,上放少許丁桂散,敷於穴位上,用膠布固定。貼30至60分鐘後取掉,局部可有紅暈微痛為度。若起泡,消毒後挑破,塗龍膽紫。

(1)穴位貼敷法:選膻中﹝RN17﹞、定喘﹝EX~B1﹞、肺俞﹝BL13﹞。常規消毒後,局部浸潤麻醉,用三角縫合針,將「0」羊腸線埋於穴下肌肉層,每10~15天更換1次。

(3)穴位割治法:選膻中穴﹝RN17﹞,常規消毒後,局部浸潤麻醉,切開穴位1公分,割去皮下脂肪,縫合後,外用消毒敷料固定即可。每10~15天做1次,一般做1~2次。

(4)耳針法﹝auricular_acupuncture﹞:選平喘、下屏尖、肺、神門﹝HT07﹞、皮質下、下腳端。每次取2~3穴,撚轉法﹝twirling_method﹞用中、強刺激,適用於哮喘﹝asthma﹞發作期。

【按語】:

1、哮喘﹝asthma﹞可見於多種疾病,發作緩解後,應積極治療其原發病。

2、對發作嚴重或哮喘﹝asthma﹞持續狀態,應配合藥物治療。

3、氣候轉變時應注意保暖。屬過敏體質者,注意避免接觸致敏原和進食過敏食物。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