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合用諸方 第六:

黃礬丸:﹝即護膜散﹞

 明礬﹝一兩重,生用為末﹞、黃蠟上以蠟熔開出火,俟及九分冷,傾入礬末在內,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或米湯下。

 未破者即潰,已破者即合。大能護膜救心,防毒內攻。

柞木飲子:

 治發背癰疽已成、未成,並宜服之。﹝此乃救貧良方﹞

 乾柞木葉﹝四兩﹞、乾荷葉心蒂、萱草根、甘草節、地榆﹝各一兩重﹞。

 上為散,每服半兩,水二碗煎至一碗,分作二服,早晚各進一服,再合滓煎。

 有膿者自乾,成膿者自消。

 忌一切毒食之物。

三石散:

 治患瘡消渴﹝consumptive_thirst﹞小便數,宜服此藥。

 人參、白術、當歸、白芍藥﹝各一錢﹞;桔梗、知母、山梔子﹝各二錢﹞;茯苓、連翹、天花粉、乾葛﹝各二錢﹞;肉桂、藿香、木香﹝各半錢﹞;甘草﹝六錢﹞、樸硝﹝一兩六錢﹞、寒水石、石膏﹝各八錢﹞、滑石﹝一兩﹞、大黃﹝八錢﹞。

 上為末、散,每服﹝五錢﹞,水一盞、薑﹝三片﹞,煎至一半,用布絹絞汁,入蜜少許服。

 漸加一兩重,一日三服,常使小便疏通

 。如有自利,不用樸硝、大黃。

 《外科精要》八味丸,亦治此證。

栝蔞散:

 治癰疽。

 栝蔞﹝新舊皆可,和椒炒,碎﹞、川椒﹝二十粒﹞、甘草﹝三四寸,銼﹞、乳香﹝五粒,如皂角子大﹞。

 上用無灰酒三碗,煮作一碗,去滓溫服,其毒立散。

 未成即破,已成者膿自出,皆不用手。

 《海上方》:治內癰有膿,敗血,腥穢殊甚,遂至臍腹冷痛。

 此乃敗膿所致,用此方推膿下血。

 白芷﹝一兩﹞、白芍、白礬﹝枯,各半兩﹞、單葉紅蜀葵根﹝二兩﹞。

 上為末,蠟礬熔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米飲下三十丸。

 俟膿出盡,十宣散補之。

 一方:用豬膏煎鯽魚治腸癰。

 一方:以鱉甲燒存性服之。

真君妙貼散:

 通明硫黃﹝三兩﹞、蕎麥粉﹝二兩﹞。

 上作末,以井花水調和稀稠得所,捏作餅子曬乾,或焙乾收之。

 如有惡瘡,再用研碎,以井花水調敷之。

 如痛、即不痛,如不痛、即痛而癒。

追風丸:

 治男子婦人冷痹血氣,手足頑麻,流注﹝Multiple_abscess﹞經絡成鼓椎風,並皆治之。

 沉香﹝五錢重,焙﹞、牛膝﹝酒浸,炒﹞、當歸﹝各三兩重,焙﹞、薏苡仁、白芷、川芎﹝各二兩重﹞羌活、防風﹝炒﹞、川烏﹝一隻,泡﹞、赤芍﹝炒﹞、天麻﹝炒﹞、草烏﹝炒黃﹞、肉桂、乾薑﹝炒,各一兩﹞、丁皮、乳香、沒藥、木香﹝各五分重﹞、木瓜﹝炒,三兩重﹞。

 上為末蜜丸,每服三十丸,酒下。

 如腳氣﹝barbiers﹞,用酒糊為丸,溫酒下;為末,則用酒調服,忌熱食。

搜損尋痛丸:

 能接骨,遍身疼痛,久損至骨。如金刃傷則後用之。

 乳香﹝二錢﹞、沒藥﹝二錢﹞、當歸﹝一兩﹞、軍薑﹝五錢,炒﹞、肉桂﹝三錢﹞、川芎﹝一兩﹞薏苡仁﹝炒一兩。如筋絕脈絕,多加此一味﹞、丁皮﹝五錢﹞、獨活﹝五錢,炒﹞、茴香﹝炒,二錢﹞、草烏﹝五錢,炒黃色﹞、骨碎補﹝二兩,炒﹞、赤芍﹝五錢,炒﹞、石粘藤﹝炒,五錢,云二兩﹞、白芷﹝炒,五錢﹞。

 上作末,蜜為丸,用生薑細嚼,溫酒吞下。

 如為末,用薑酒調服亦可,浸酒吃亦可。

 如折傷,則須用藥,遍身頑麻,方可用藥。

 接骨加草烏一匕多,熱酒調服,量人老弱虛實,加減用之。

 如其人麻不解,可用大烏豆濃煎汁解之;如無豆,淡煎濃豉亦可。

 如吐,加薑汁。

複煎散:

 治癰疽發背。

 黃柏、黃芩、黃連、知母、生地黃﹝各一錢,酒洗﹞、防己、山梔、羌活、黃耆、麥門冬甘草﹝炙﹞、獨活﹝各半錢﹞、人參﹝半錢﹞、當歸尾﹝二錢﹞、陳皮、防風梢﹝生﹞、甘草梢﹝生﹞、蘇木、當歸身、五味子、豬苓、藁本、連翹、桔梗﹝各一錢﹞;

 上咀,每服四錢,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隨證上下,食前後服。

神鋒散:

 ﹝又名替針膏﹞

 餅藥、針水、白丁香﹝七粒﹞、砂﹝一字﹞。

 上用針水調勻敷貼。

烏金散:

 去惡肉,潰滯膿。

 巴豆﹝半錢﹞、寒食麵﹝二兩﹞。

 上用水和麵作餅子,巴豆燒黑色,量瘡口大小乾之。

索血散:

 凡刀刃傷,有潮熱,面腫氣喘,乃破傷風﹝tetanus﹞者,此藥亦以治之。

 乾葛﹝虛弱老人出血多者,去此,加川芎代﹞、防風、赤芍、細辛、羌活、桔梗﹝炒﹞、甘草、肉桂、白芷﹝各三錢﹞;

 上為散,薑、蔥煎服。

葛根湯:

 治刀刃傷後發寒熱,男女流注﹝Multiple_abscess﹞初發,潮熱紅腫赤痛者,以此發散。

 升麻﹝一兩﹞、葛根﹝二兩﹞、甘草﹝二錢﹞、半夏、蘇葉、白芷、丁皮、川芎、香附子、陳皮﹝各五錢﹞;

 上為散,每服二錢,薑、蔥煎,空心服之。

散血散:

 被刀刃傷,血出過多,用此藥補之。

 人參、當歸、白芷、白茯苓、黃耆﹝各五錢﹞;砂仁、陳皮、丁香﹝各二錢﹞;枳殼﹝炒﹞牛膝﹝酒浸,各三錢﹞、川芎﹝一兩﹞、蒼術﹝炒﹞、茴香﹝炒﹞、甘草﹝各一錢﹞;肉桂﹝一錢,若去血多,多用此一味﹞。

上為咀,每服三錢,薑、棗煎,不拘時。凡瘡口及杖瘡要生肉,須服此藥。或十宣散亦可。

通血散:

 如肉傷無血者,及打撲遍身赤腫,大小便不通,服此通之。

 大黃﹝三錢,麵裹煨﹞、當歸﹝三錢,焙﹞

 上用蘇木、枳殼煎湯調,溫服。如用酒,加童便;有潮熱,不用酒;如不通,用炒枳殼煎湯引發。

雞鳴散:

 亦通血。

 大黃末﹝生用﹞、杏仁﹝去皮、尖,炒﹞。

 上為末調服。

伯顏丞相軍中方:治刀箭兵刃所傷。

 乳香、沒藥、羌活、紫蘇、細辛、烏藥、麝香﹝半字﹞、蛇含石﹝煅﹞、濃桂、白芷﹝不見火﹞、降香、當歸、蘇木、檀香、龍骨、南星、硫黃、寄生尾、花蕊石﹝童便淬十數次﹞

 上等分為末,乾敷傷處,止血止痛,去風生肌。瘡口四圍,用洪寶丹敷貼,神妙。

熏洗方:

 凡患一切癰疽發背諸瘡,打破傷損骨斷,未破或未斷而腫痛者,並皆治之。

 桑白皮﹝殺傷,此為主﹞、白芷﹝一兩半﹞、赤芍﹝二兩﹞、烏藥﹝腫骨痛,此為主﹞、左纏藤荊芥、橘葉、藿香﹝臭爛加此﹞、葉根﹝亦可﹞。

 上銼散,隨證加減,每藥一兩重,用水二碗煎。

 如洗金瘡加荊芥、桑白皮,臭加藿香,毒瘡加烏桕根皮,溫溫用瓶斟洗。

 如傷損遍身,重者可于小房內無風之處,用火先燒紅大磚數片,先用熱藥湯熏洗。

 如氣息溫,又用紅磚逐旋淬起藥氣令熱,得少汗出為妙。

麝香輕粉散:

 ﹝又名桃花散﹞、生肉合口,去痛住風,一切癰瘡傷折,口不合,用藥洗後,以此方乾。

 乳香、沒藥、五倍子﹝焙,為主﹞、白芷﹝不見火,去風生肌﹞、赤芍﹝散血止痛﹞、輕粉國丹﹝水飛﹞、赤石脂﹝煅,性急﹞、麝香、血竭﹝止血生肉﹞、檳榔﹝止血﹞、宣郎、當歸﹝酒浸,焙、洗﹞、海螵蛸。

 上研為細末棪口。

神異四七膏:

 治一切疰瘡、惡瘡、毒瘡久不癒者,即癒。

 乳香、沒藥、防風、羌活、白芷、赤芍、當歸、宣連、肉桂、皂角、五倍子、巴豆﹝去殼﹞木鱉子、國丹、蓖麻子、無名異、檳榔、水粉、輕粉、楓香、蓽茇﹝一用烏葉﹞、松香、黃蠟﹝各等分﹞;桃、柳、槐枝、蠟膏、清油。

 上除乳、沒、麝、輕粉、丹另研外,先用清油煎諸藥令焦,方下楓香、松香、黃蠟、蠟膏,又熬令熔,用絹濾去前藥,卻下國丹、水粉,再熬令紫色,然後下乳、沒、麝、輕末,用桃、柳、槐枝,不停手攪勻,滴水不散為度,將瓦器收貯,出火毒方用。

 又方:止血、生肉、合口,通變用法。

 滑石﹝性緩﹞、寒水石﹝煅﹞、石膏﹝煅,性緩﹞、番香﹝燒﹞、雄黃﹝住臭去爛﹞、龍骨﹝煅,性急﹞穿山甲﹝灰炒能去水﹞、百草霜、王不留行﹝炒,止血﹞、劉寄奴﹝炒,止血﹞、金櫻子、九裏光﹝止血﹞、苧根﹝燒存性﹞、老松皮﹝燒存性﹞。

 上各為細末,加減用之。

住痛一黑散:

 亦能止血。

 百草霜、苧根﹝燒存性﹞、番降﹝燒存性﹞、口用。

 先用老松皮燒存性為末,能住刀口杖瘡,一切痛不止者,亦能止之。

神效複元通氣散:

 治一切惡瘡,初覺發時,連進三服,癰疽、丁瘡、腫痛並皆治之。

 當歸﹝三兩﹞、甘草﹝一兩﹞、生地黃﹝半兩﹞、黃耆﹝一兩﹞、白芍﹝一兩﹞、天花粉﹝一兩﹞熟地黃﹝半兩﹞、金銀花﹝二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隨證上下,食前後服。

本方藥品今注於後異名:

 馬肝石上何首烏,碧蓮﹝艹角﹞水通可呼。

 紅牡丹名赤芍藥,陽春木臘水菖蒲。﹝又名陽春雪,望見消﹞

 快胃香茴香更好,長生草獨活人蘇。

 金鴉散草烏形變,虎骨膏南星不殊。

 淮上橘來為枳殼,龍泉香炒軍薑敷。

 補血脂當歸酒焙,寶鼎香薑黃最殊。

 玉箭名為香白芷,土烏藥化土木蘇。

 金屑香桂不見火,紫霞膠即紫荊呼。

 玉髓瓊漿番乳沒,天花粉瑞雪模糊。

 國老實名為甘草,尋方取類可相扶。

制法:

 白芷肉桂不見火,何首烏不犯鐵器,土烏藥、赤芍、茴香、紫荊皮、望見消、軍薑並炒,獨活去節炒,當歸酒洗焙,枳殼煨,甘草炙,木通去皮節,南星煨,淮草烏煨,薑黃、天花粉生用。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