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是一種外治法,與藥物內治是有區別的。臨床上,如果手法操作不當,不但達不到應有的療效,而且能加重患者的痛苦,甚至會導致不良後果,危及生命,故應當積極預防推拿意外的發生。一旦發生,應及時正確處理。

 

推拿意外涉及有肢體的軟組織、骨與關節、神經系統、內臟系統等。

 

一、軟組織損傷

軟組織包括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肌腱、韌帶、關節附件等。皮膚損傷在推拿臨床最為常見。其原因有三:

第一、初學推拿者,手法生硬不能做到柔和滲透,從而損傷皮膚。

第二、粗蠻的手法是造成皮膚損傷的另一原因。粗蠻施加壓力或小幅度急速而不均勻地使用擦法,則易致皮膚損傷。

第三、過久的手法操作,長時間吸定在一定的部位上,局部皮肉及軟組織的感覺相對遲鈍,痛閾提高,可導致皮膚損傷。

 

預防及處理:

要求醫者加強手法基本功的訓練,正確掌握各種手法的動作要領,提高手法的熟練程度,並使用適當的推拿介質。

 


 

二、骨與關節損傷

主要包括骨折和脫位兩大類。推拿臨床上,由於手法過於粗暴,或對關節的正常活動度認識不足,被動運動超過正常關節活動度,而使骨與關節、軟組織損傷。或由於對疾病的認識不足,毫無準備施行手法操作造成病理骨折,甚至醫源性骨與關節損傷。

 

預防及處理:

要求施術者對骨與關節的解剖結構和正常的活動幅度有深刻的瞭解;在推拿治療時不亂使用強刺激手法及大幅度地超越骨與關節的活動範圍,一旦發生意外應及早處理,同時要分辨是局部損傷還是合並有鄰近臟器的損傷。

 

三、環樞關節脫位

第一頸椎又稱環椎,無椎體、棘突和關節突,由前弓、後弓和兩個側塊構成;第二頸椎又稱樞椎,椎體小而棘突大,椎體向上伸出一指狀突起,稱為齒突。環樞關節是由兩側的環樞外關節和環樞正中關節構成,可圍繞齒突作旋轉運動。環樞外側關節由環椎下關節面和樞椎上關節面組成,環樞正中關節由齒突和環椎前弓和環椎橫韌帶組成。正常情況下,進行頸部旋轉、側屈或前俯後仰的運動類推拿手法,一般不會出現環樞關節脫位。當上段頸椎有炎症或遭受腫瘤組織破壞後,在沒有明確診斷的情況下,手法操作者盲目地作較大幅度的頸部旋轉運動或急劇的前屈運動,可導致環椎橫韌帶撕裂、環樞關節脫位;或者有齒突發育不良等先天異常,也可因盲目的頸部手法操作,姿勢不當,手法過度,引起環樞關節脫位。

 

預防及處理:

環樞關節脫位屬高頸位損傷,多為自發性,可由頸部、咽後部感染引起的環樞韌帶損傷,也可因推拿手法,在外力作用下引起頸椎關節脫位。頸部活動受到年齡限制,年齡過小頸部活動範圍的大,年齡越大頸部活動越小。因而在預部手法操作特別是頸部旋轉復位類手法之前,應常規攝X光片,檢查血常規、紅細胞沉降率等,以排除頸部、咽部及其它感染病灶,瞭解其疾病的變化和轉歸,方能行頸部旋轉手法,但不宜超過45°,頸部扳法不要強求彈響聲。

 

四、胸腰椎壓縮性骨折

造成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因素,多由高處下墜或足臀部著地,其衝擊力由下向上傳遞到脊柱,從而發生腰椎上部或胸椎下部骨折。推拿操作時,當病員取仰臥位,過度地屈曲雙側髖關節,使腰椎生理弧度消失,並逐漸發生腰椎前屈,胸腰段椎體前緣明顯擠壓,在此基礎上,再驟然增加屈髖、屈膝的衝擊力量,則容易造成胸腰段椎體壓縮性骨折。

 

預防及處理:

正常的雙下肢屈膝、屈髖運動是用來檢查腰骶部病變的特殊檢查方法之一,在臨床上也常用此法來解除腰骶後關節滑膜的嵌頓和緩解骶棘肌的痙攣。運用此種方法的時候,只要在正常的髖、骶關節活動範圍內,且雙下肢屈髖關節的同時,不再附加腰部前屈的衝擊力,腰椎壓縮性骨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特別是對於老年人,久病體弱或伴有骨質疏鬆的患者,行此法時更需謹慎。

 


 

單純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是指椎體壓縮變形小於二分之一,無脊髓損傷者,可採用非手術療法,指導患者鍛煉腰背伸肌,可以使壓縮的椎體復原,早期鍛煉不致於產生骨質疏鬆現象,通過鍛煉增強背伸肌的力量,避免慢性腰痛後遺症的發生。對於脊柱不穩定的損傷,即椎體壓縮變形大於二分之一,同時伴有棘上、棘間韌帶損傷或附件骨折,或伴有脊髓損傷者,應以手術治療為主。

 

五、肋骨骨折

肋骨共有12對,左右對稱,連接胸椎和胸骨而組成胸廓,對胸部臟器起著保護作用。肋骨靠肋軟骨與胸骨相連,肋軟骨俗稱「軟肋」,能緩衝外力的衝擊。造成肋骨骨折的因素主要是直接和間接的暴力。

 

在推拿治療時,由於過度擠壓胸廓的前部或後部,使胸腔的前後徑縮短,左右徑增長,導致肋骨的側部發生斷裂。如患者俯臥位,醫者在其背部使用雙手重疊掌根按法或肘壓法等重刺激手法,在忽視病人的年齡、病情、肋骨有無病理變化等情況下使用此類手法,易造成肋骨骨折。

 

預防及處理:

目前的推拿治療床一般是硬質鐵木類結構,在上背部俯臥位推拿時,要慎重選用手法。對年老體弱的患者,由於肋骨逐漸失去彈性,肋軟骨也常有骨化,在受到外力猛烈擠壓時易造成肋骨骨折;對某些轉移性惡性腫瘤肋骨有病理變化的病人,此背部及胸部的按壓手法極易造成醫源性或病理性骨折。

 

單純的肋骨骨折,因有肋間肌固定,很少發生移位,可用膠布外固定胸廓,限制胸壁呼吸運動,讓骨折端減少移位,以達到止痛的目的。肋骨骨折後出現反常呼吸、胸悶、氣急、呼吸短淺、咯血、皮下氣腫時,應考慮肋骨骨折所產生的胸部並發症,應及時轉科會診治療。

 

六、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位:肩關節由肩胛的關節盂與肱骨頭所構成。

其解剖特點是:肱骨頭大,呈半球形,關節盂小而淺,約為肱骨頭關節面的1/3,關節囊被韌帶和肌肉覆蓋,其運動幅度最大,能使上臂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上舉。由於肩關節不穩定的結構和活動度大,用此它是臨床中最常見的受損關節部位之一。

 

對肩部疾病推拿治療時,如果方法掌握不當,或不規範地做肩部的被動運動,就可能達成醫源性的肩關節脫位,甚至並發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肱骨外科頸骨折等。

 


 

預防及處理:

要求施術者對肩關節的解剖結構和關節正常的活動幅度有深刻的瞭解,在做被動運動時,雙手要相互配合,運動幅度要由小到大,順勢而行,切不可急速、猛烈、強行操作;對於肩部有骨質疏鬆改變的患者,在推拿治療時不應使用強刺激手法及大幅度的肩關節外展、外旋的被動運動,尤其是操作者的雙手不能同時作反方向的劇烈運動。

 

一旦造成單純性的肩關節脫位,應使用手牽足瞪法復位,完成整復。如肩關節脫位合並肱骨大結節骨折、骨折塊無移位者,只要脫位一經整復後,骨折塊也隨之復位。如推拿肩部時造成肱骨外科頸骨折,應分析其骨折類型,再確定整復手法,必要時須轉科手術治療,以免貽誤治療時機。

 

七、神經系統損傷

由於推拿手法使用不當或外力作用造成神經系統的損傷,包括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損傷兩大類。其危害程度之嚴重,可居推拿意外之首,輕則造成周圍神經、內臟神經的損傷,重則造成腦幹、脊髓的損傷,造成癱瘓甚或死亡。

 

腋神經、肩胛上神經損傷:腋神經從屬鎖骨部分支,由第五、六頸神經前支組成。在腋窩發自臂叢後束,穿過四邊孔間隙,繞行於肱骨外科頸至三角肌下間隙部,其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圓肌;其皮支由三角肌後緣穿出,分佈於肩部和臂部的皮膚。肩胛上神經從屬鎖骨上部分支,由第五、六頸神經前支組成,起於臂叢上幹,向後經肩胛骨上緣入岡上窩轉至肩峰下方入岡下窩,支配岡上肌和岡下肌。

 

推拿治療頸部疾患時,如強行做頸椎側屈的被動運動,易導致患者的臂叢神經和關節囊損傷,同時對側關節囊也受到擠壓損傷。一般在行手法治療後,若立即出現單側肩、臂部陣發性疼痛、麻木、肩關節外展受限,肩前、外、後側的皮膚感覺消失,應警惕神經損傷的可能性,日久可出現三角肌、岡上肌廢用性肌萎縮。

 

頸椎斜扳法前,忽略了局部骨質檢查,如存在骨質的破壞或畸形;患者畏懼不配合;加之,術者對解剖的不熟悉,操作時對手法掌握不好,採用暴力強行超範圍的旋扳,導致對脊髓的損害而出現高位截癱,甚至死亡。

 


 

預防及處理:

在頸部行側屈被動運動時,尤其要注意,頸椎側屈運動的生理範圍只有45°, 運動時絕對不能超過此界限,同時切忌使用猛烈而急劇的側屈運動。在行頸椎扳法時,一定要通過影像學檢查去瞭解患者局部骨質情況,注意手法的力度、角度、幅度和方向,避免暴力旋扳,推拿意外是可以避免的。

 

八、休克

休克是由於感染、出血、脫水、心功能不全、過敏、嚴重創傷等原因引起的綜合症,共同的特徵表現為微循環機能障礙,引起組織血流灌注不足,進而導致組織缺氧、酸中毒、血漿成分丟失,器官與組織機能障礙,甚至主要器官損害。臨床上根據不同的病因,可將休克分為: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過敏性休克、神經性休克五類。推拿治療的過程中,如果使用特殊的手法,持續刺激或在患者空腹、過度疲勞、劇烈運動後行手法治療,可出現休克反應。休克早期,由於腦缺氧,神經細胞的反應進一步降低,神經細胞功能轉為抑制,患者表現為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嗜睡、意識模糊甚至昏迷,皮膚蒼白、口唇甲床輕度紫紺、四肢皮膚濕冷、脈搏細弱而快、血壓下降、呼吸深而快、尿量明顯減少等休克表現。

 

預防及處理:

為了防止推拿治療誘發休克意外,臨床上必須做到,空腹病員不予推拿治療,劇烈運動後或過度勞累後的病員不予重手法治療。使用重手法刺激時,必須在患者能夠忍受的範圍內,且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

 

推拿治療中,出現休克病症時應立即終止重手法的不良刺激,如僅表現為心慌氣短、皮膚蒼白、冷汗等症狀,應立即取平臥位,或頭低足高位。如症情較重應立即予以抗休克治療,補充血容量,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運用血管擴張劑,以維護心、腦、腎臟的正常功能。

 

 

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