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敷貼溫藥 第三: |
衝和仙膏: |
川紫荊皮﹝五兩重,炒。又名紅肉,又曰內消﹞、獨活﹝三兩重,炒,不用節﹞、赤芍藥﹝二兩重,炒﹞、白芷﹝一兩重,不見火﹞、木臘﹝又名望見消、陽春雪,隨加減妙,即石菖蒲﹞。 |
上五件,並為細末,用法詳見於後。 |
夫癰疽流注﹝Multiple_abscess﹞雜病,莫非氣血凝滯所成,遇溫即生,遇涼即死。 生則散,死則凝。 此藥是溫平,紫荊皮木之精,能破氣、逐血、消腫; 獨活土之精,能止風、動血、引氣、拔骨中毒,去痹濕氣,更能與木臘破石腫堅硬; 赤芍藥火之精,微能生血、住痛、去風; 木臘水之精,能生血、住痛、消腫、破風、散血; 白芷金之精,能去風、生肌、止痛。 蓋血生則不死,血動則流通,肌生則不爛,痛止則不掀作,風去則血自散,氣破則硬可消,毒自散,五者交攻,病安有不癒乎。 |
●凡病有三證,治有三法。 如病極熱,則此方中可倍加紫荊皮、木臘,少用三品,亦能消散之,但功少遲耳。 如病極冷,則此方微加赤芍藥、獨活,亦能活血而消散之,功亦稍遲,而不壞病。 |
●如病熱勢大盛,切不可用酒調,但可用蔥泡湯,調此藥熱敷上,蔥亦能散氣故也。 血得熱則行,故熱敷也。如病稍減,又須用酒調。 酒能生血,遇熱則血愈生;酒又能行血,遇溫則血愈行矣。 |
●瘡面有血泡成小瘡,不可用木臘,恐性粘起藥時生受,宜用四味先敷,後用木臘,蓋在上面,覆過四圍,以截助攻之血路。 凡敷藥皆須熱敷,乾則又以元湯濕透之,使藥性濕蒸而行,病自退矣。 |
●如用正方,四面黑暈不退,瘡口皆無血色者,是人曾用冷藥大過,不可便用玉龍,蓋肌未死也。 恐藥力緊,添痛苦。 宜於此方加肉桂、當歸,以喚起死血,自然黑暈退,見功效。 血回即除加藥,只以正方取效。 |
●如用正方痛不住,可取酒化乳香、沒藥,於火上使熔,然後將此酒調藥熱塗痛止。 |
●流注﹝Multiple_abscess﹞筋不伸者,可于此方加乳香敷之。其性能伸筋故也。 |
●如瘡口有赤肉突出者,其證有三: 一是著水,二著風,三是刀破後,刀口翻突。 宜以此方加少南星以去風,用薑汁酒調。 其不消者,必是庸醫以手按出膿核大重,又以涼藥涼了皮,以致如此。 若投以熱藥,則愈糜爛。 此又有口訣焉。 宜用白礬、枯樸硝二味為末敷之,次用硫黃、之外,服榮衛加對金飲,外貼衝和。 |
●若病勢熱盛者,不可便用涼藥。 熱盛則氣血壅會必多,大涼則血退不徹,返凝於涼,故宜溫冷相半用之。 血得溫則動,挾涼則散。 可用此方加對停洪寶丹,用蔥湯調塗貼之。 |
●此方乃發背流注﹝Multiple_abscess﹞之第一藥也。學人當通變妙用,表裏相應,則病在掌握之中。 但發背甚者,死生所系,惟此藥功最穩重,終始可恃,決無變壞。 若發之輕者,草醫亦能取效,然有變證流弊之患。 此無他,發于陰則非草醫之可治矣。 豈如是劑兼陰陽而並治,奪造化之神功哉! 至如流注﹝Multiple_abscess﹞一疾,雖不能死人,而十有九為廢疾。 廢疾流連,死亦隨之。 縱有醫之能愈者,亦必半年周歲之後,方見其效。 此乃百中之一,然終為殘弱之身矣。 惟吾此派仙方,藥奇效速,萬不失一,端有起死回生之效,非言所能盡述。 夫流注﹝Multiple_abscess﹞乃傷寒之餘毒也。 故有表未盡者,餘毒客於經絡,氣血不勻,則為熱流注﹝Multiple_abscess﹞。 所謂醫之能愈者熱也。 熱病少見,有表散大過氣血衰者。 餘毒流入腠理﹝striae_and_interstice﹞,腠理﹝striae_and_interstice﹞或疏或密為冷流注﹝Multiple_abscess﹞,所謂醫之難愈者冷也。 冷病常多,故傷寒表未盡者,非特為熱證而已。 其餘毒亦多為冷證,皆原於腎虛,故作骨疽。 冷則氣愈滯而血愈積,故但能為腫而不能為膿。 若醫者投之以涼劑,則所謂冷其所冷,而陰死于陰,惟有壞爛肉腐,毒氣著骨而為骨癰,流為廢疾。 故曰:骨癰者,流注﹝Multiple_abscess﹞之敗證也。 又曰:骨癰非流注﹝Multiple_abscess﹞之罪,乃醫者涼劑之過也。 流者動也,注者住也。 氣流而滯,則血注而凝。 氣為陽,血為陰。 陽動則陰隨,氣運則血行。 吾所以能移流注﹝Multiple_abscess﹞於他處而散之者,取其能動故也。 動則可移,陽既移而動矣。 陰豈能獨住而不隨之者乎。 是故以獨活引之者,以其性能動盪氣血也。 引之一動,則陰陽調和,不能為膿,而散之於所移之處,勢必然矣。 |
●流注﹝Multiple_abscess﹞在背膊腰腿緊要處,當用此方,濃敷患處。 卻單用一味獨活末,酒調熱塗一路,其盡處以玉龍誘之,此移法也。 使血氣趨於他所,聚於無緊要處作膿,又或消之。 若以成膿,則引不下,急將此藥拔之出毒氣,免作骨疽。 如庸醫用了涼藥,犯了針刀,使成骨癰,非藥所愈。 又待其碎骨出盡方愈。 若怯用針刀取之,則用玉龍。 治法在後。若正骨出無治法,副骨出可安。 |
一方:用白芷、紫荊皮酒調,以內消初生癰腫,名一勝膏。 又方:只用赤芍藥、木臘、紫荊皮作箍藥,名三勝膏。 |
一方: 治大人小兒偶含刀在口,割斷舌頭,已垂落而未斷,用雞白軟皮袋了舌頭,用破血丹蜜調塗舌根斷血,卻以蜜調和蠟,稀稠得所,調此正方敷在雞子皮上,取性軟薄,能透藥性故也。 如在口溶散,勤勤添敷,三日舌接住,方可去雞子白皮。 只用蜜蠟調藥,勤勤敷上,七日全安。 學人觀此,則知通變活法,妙用不在師傅之功。 如無速效,以金瘡藥參錯治之,尤妙,尤妙。 |
●治癰腫未成膿,不可使用洪寶丹敷貼頭上,恐為冷藥一冰,血凝不消,不能成膿,反能爛肉。 只用此方敷貼。 如不消,欲其成膿,卻以玉龍貼癰頭以燥之。 次用此正方在玉龍之下,四圍用洪寶丹箍住,以截新潮之血。 又若病未甚冰於涼藥者,玉龍之下,不必用此方。只以洪寶丹圍之。 |
●如救壞病,未見可用玉龍,只用此方自然穩當,免病患苦。 |
●發背初生未成,單用紫荊皮末酒調箍住,自然撮細不開,服藥只用柞木飲子,乃救貧良劑也。 |
●此方加南星、草烏二味三分之二,熱酒調敷,諸癰可以潰膿不痛。 若單玉龍,要洪寶丹箍住,實此法妙。 |
●猘犬咬人,單用紫交沙糖調塗留口,金丹退腫,嚼杏仁置口中去毒。 一法:加南星、草烏二味,與此方各一半,熱酒調敷,可治久損,至妙至妙。 |
●小兒軟節,用此方加軍薑酒調敷。若初發,只用此方酒調敷,成膿而止。若初發之時,用紫荊皮、木臘酒調敷,可以必消,切不用洪寶丹。 |
●熛疽,心火熱毒也。 見於五心,痛不可忍,其狀如泡瘡而血赤,外形雖小,內有熱毒在心,醃者難治,在手足心者可療。 然治之須早,稍遲或在心醃,則腐肉粉碎,神仙莫醫。 凡有此疾,在手心則用洪寶丹,於手心環圍敷之,以截其血。 卻用衝和於手心,留口收功。 在腳心則用洪寶敷;在腳脛交骨四圍一二寸長,以衝和收功如前。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