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陽膀胱經﹝BL﹞六穴: |
一、至陰﹝BL67﹞(井穴﹝Jing-Well_point﹞) |
【部位﹝location﹞】: 在足指外側。去爪甲如韭葉。 |
【證治﹝Therapeutic﹞】: 目生翳。鼻塞頭重。風寒從足小指起。脈痹上下。帶胸脅痛無常處。轉筋。寒瘧。汗不出。煩心。足下熱。小便不利。 |
【針灸﹝acupuncture﹞】: 針入二分。可灸三壯。 |
【按】: 至陰﹝BL67﹞乃足太陽膀胱所出之井金穴。 考經脈十二回環之次序。足太陽終於此穴。交足少陰腎之經。蓋太陽經穴至此已交于陰經。故曰至陰﹝BL67﹞。 |
二、通谷﹝KI20﹞:(滎穴﹝Ying-Spring_point﹞) |
【部位﹝location﹞】: 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 |
【證治﹝Therapeutic﹞】: 頭重目眩。善驚引。鼽衄。頸項痛。目䀮䀮。 |
【針灸﹝acupuncture﹞】: 針入二分。留三呼。可灸三壯。 |
【按】: 通谷﹝KI20﹞乃足太陽所溜之滎穴。 滎小水也。谷能通行小水。故名通谷﹝KI20﹞。 |
三、束骨﹝BL65﹞:(腧穴﹝Shu-Stream_point﹞) |
【部位﹝location﹞】: 在足小指外側本節之後。赤白肉際陷中。 |
【證治﹝Therapeutic﹞】: 腰脊如折。髀不可曲。膕如結。踹如裂。耳聾﹝deafness﹞。惡風寒。目眩。項強不可回顧。目內眦赤爛。 |
【針灸﹝acupuncture﹞】: 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
【按】: 束骨穴﹝BL65﹞乃足太陽所注之腧穴。 前有足小指本節骨。後有京骨穴﹝BL64﹞上之大骨。 此穴居外側赤白肉際陷者中。前本節骨後大骨如受約束之形。故名束骨﹝BL65﹞。 |
四、京骨﹝BL64﹞:(原穴﹝Yuan-Primary_point﹞) |
【部位﹝location﹞】: 在足外側大骨﹝BL64﹞之下。赤白肉際陷中。 |
【證治﹝Therapeutic﹞】: 膝痛不得屈伸。目內眦赤爛。瘧寒熱。善驚。不欲食。筋攣。足胻酸。髀樞痛。頸項強。腰背不可俯仰。衄血﹝rhinorrhagia﹞不止。目眩。 |
【針灸﹝acupuncture﹞】: 針入三分。可灸七壯。 |
【按】: 京骨穴﹝BL64﹞乃足太陽所過之原穴﹝Yuan-Primary_point﹞。 京大也。 其穴在足外側大骨﹝BL64﹞之下。 此大骨﹝BL64﹞本名京骨﹝BL64﹞。 因與穴同名。別其名曰大骨﹝BL64﹞。 與手腕骨﹝SI04﹞別稱起骨﹝SI04﹞。同一義也。 |
五、昆侖﹝BL60﹞:(經穴﹝Jing-River_point﹞) |
【部位﹝location﹞】: 在足外踝後。跟骨之上陷中。 |
【證治﹝Therapeutic﹞】: 腰尻痛。足踹腫。不得履地。鼽衄。膕如結。踹如裂。頭痛﹝headache﹞肩背拘急。咳喘暴滿。陰腫痛。小兒發癇瘛瘲。 |
【針灸﹝acupuncture﹞】: 針入五分。可灸三壯。炷如小麥大。妊婦刺之墮胎。 |
【按】: 昆侖﹝BL60﹞乃足太陽所行之經穴。膀胱為水府。 此穴居踝後。較井滎腧原各穴皆高。 昆侖﹝BL60﹞乃水之高源。故以此名其穴。 |
六、委中﹝BL40﹞:(合穴﹝He-Sea_point﹞) |
【部位﹝location﹞】: 在膕中央約紋動脈陷中。令人面挺伏地臥取之。 |
【證治﹝Therapeutic﹞】: 膝痛。腰挾脊沉沉然。遺溺。腰重不能舉體。風痹。髀樞痛可出血。痼疹皆愈。凡傷寒熱汗不出。取其經血立愈。委中﹝BL40﹞者。血郄也。大風髮眉墮落。可刺之出血。 |
【針灸﹝acupuncture﹞】: 針入八分。留三呼。瀉七吸。禁灸。 |
【按】: 委中﹝BL40﹞乃足太陽膀胱經﹝BL﹞所入之合穴。穴在膕中央。委而取之。故名委中﹝BL40﹞。 凡太陽經脈所過。 腰髀膝關﹝LR07﹞重痛。大風眉落。風邪深入于陽蹺奇經。乃足太陽之別脈。均可刺委中﹝BL40﹞出血。 以上所言。皆邪實宜瀉之之證。正虛者。則不可妄刺。 《素問》云:刺委中﹝BL40﹞大脈令人僕。脫色。不可不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