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穴的主治規律:

經穴的治療作用呈現出一定的主治規律,主要有分經主治和分部主治兩類。

 大體上,四肢部經穴以分經主治為主,頭身部經穴以分部主治為主。

(一)分經主治規律:

分經主治,是指某一經脈所屬的經穴均可治療該經經脈及其相表裏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證。

 「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是對這一規律的概括。

 古代醫家在論述針灸治療時,往往只選取有關經脈而不列舉具體穴名,即所謂「定經不定穴。」

 如

 《靈樞•雜病篇》記載:「齒痛,不惡清飲,取足陽明;惡清飲,取手陽明」。

 《靈樞•刺熱病篇》亦載:「熱病始於頭首者,刺項太陽而汗出止;熱病起於手足脛者,刺足陽明而汗出止。」

 實踐證明,同一經脈的不同經穴,可以治療本經相同病證。

 如

 手太陰肺經﹝LU﹞的尺澤﹝LU05﹞、孔最﹝LU06﹞、列缺﹝LU07﹞、魚際﹝LU10﹞,均可治療咳嗽﹝cough﹞、氣喘等肺系疾患,說明腧穴﹝acupoint﹞有分經主治規律。

 根據腧穴﹝acupoint﹞的分經主治規律,後世醫家在針灸治療上有「寧失其穴,勿失其經」之說。

經脈具有表裏關係。

 經穴既可主治本經循行部位的病證,又可治療相表裏經脈的病證。

 如手太陰肺經﹝LU﹞的列缺穴﹝LU07﹞,不僅主治本經的咳嗽﹝cough﹞、胸悶等病證,還能治療與其相表裏的手陽明大腸經﹝LI﹞的頭痛﹝headache﹞、項強等病證。

(二)分部主治規律:

分部主治,是指處於身體某一部位的腧穴﹝acupoint﹞均可治療該部位的病證。

 腧穴﹝acupoint﹞的分部主治與腧穴﹝acupoint﹞的局部治療作用有相關性。

  位於頭面、頸項部的腧穴﹝acupoint﹞,以治療頭面五官及頸項部病證為主;

  位於胸腹部的腧穴﹝acupoint﹞,以治療臟腑病證為主;

  位於四肢部的腧穴﹝acupoint﹞,可以治療四肢的病證。

 人體某一部位出現病證,均可選取位於相應部位的腧穴﹝acupoint﹞治療,或循經近道取穴,或在局部直接選取腧穴﹝acupoint﹞。

 《靈樞•絡始》載:「從腰以上者,手太陰陽明皆主之;從腰以下者,足太陰陽明皆主之……病生於頭者頭重,生於手者臂重,生於足者足重,治病者先刺其病所從生者也。」

 《素問•水熱穴論》載:「大杼﹝BL11﹞、膺俞﹝LU01﹞、缺盆﹝ST12﹞、背俞,此八者,以瀉胸中之熱也。」

 這些都與腧穴﹝acupoint﹞的分部主治規律有關。

十四經腧穴﹝acupoint﹞的主治既各具特點,又有其共性,茲分經列表、分部繪圖簡介於下。詳見圖2-1。

表2-1 十四經腧穴﹝acupoint﹞:主治異同表

手三陰經:

                                                                                     
   

主治

   
   

本經特點

   
   

二經相同

   
   

三經相同

   
   

經名

   
   

手太陰經

   
   

肺、喉病

   
   

 

   
   

胸部病

   
   

手厥陰經

   
   

心、胃病

   
   

神志病

   
   

手少陰經

   
   

心   病

   

手三陽經:

                                                                                         
   

主治

   
   

本經特點

   
   

二經相同

   
   

三經相同

   
   

經名

   
   

手陽明經

   
   

前頭、鼻、口、齒病

   
   

 

   
   

 

   
   

手少陽經

   
   

側頭、脅肋病

   
   

目病、耳病

   
   

咽喉病,熱病

   
   

手太陽經

   
   

後頭、肩胛病,神志病

   

足三陽經:

                                                                         
   

主治

   
   

本經特點

   
   

三經相同

   
   

經名

   
   

足陽明經

   
   

前頭、口齒、咽喉病,胃腸病

   
   

眼病,神志病,熱病

   
   

足少陽經

   
   

側頭、耳病、脅肋病

   
   

足太陽經

   
   

後頭、背腰病(背俞並治臟腑病)

   

足三陰經

                                                                         
   

主治

   
   

本經特點

   
   

三經相同

   
   

經名

   
   

足太陰經

   
   

脾胃病

   
   

前陰病,婦科病

   
   

足厥陰經

   
   

肝病

   
   

足少陰經

   
   

腎病,肺病,咽喉病

   

任督二脈

                                                           
   

主治

   
   

本經特點

   
   

三經相同

   
   

經名

   
   

任脈

   
   

回陽,固脫,有強壯作用

   
   

神志病,臟腑病,婦科病

   
   

督脈

   
   

中風,昏迷,熱病,頭面病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