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瘰癧(淋巴結結核)

【疾病科屬】:外科

【疾病概述】:

瘰癧是發生於頸部的慢性感染性疾患。因其結核累累如貫珠之狀,故名瘰癧,俗稱鬁子頸、老鼠瘡。相當於現代醫學的頸項部淋巴結結核。

又有結塊生於腋部者名腋疽,生於股陰部者名股陰疽,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腋窩部及腹股溝部淋巴結結核,其病因病理及證治同瘰癧基本相同,可以互相參閱,故從略。

【診斷要點﹝Diagnostic_key_points﹞】:

1、本病多見於青壯年及兒童。發病前可有虛癆病史。

2、好發於頸項及耳之前後的一側或兩側,也有延及頦下、缺盆、胸腋等處的。本病如由口服卡介苗引起的,多發於頸部兩側。

3、初起結核如指頭大,1枚至數枚不等,按之堅實,推之能動,不熱不痛。

4、成膿期結核增大,與皮膚粘連。有的結核之間互相融合成塊,推之不動,漸感疼痛。如皮色漸轉暗紅﹝dusky_redness﹞,按之微熱及微有波動感時,為內膿已成。

5、潰後膿水清稀,夾有敗絮狀物質。潰口潛行呈空殼狀,四周色紫暗,往往此愈彼潰,可形成竇道﹝sinus﹞。

6、本病需與下列諸病相鑒別:

 ㄅ、頸癰﹝carbuncle﹞:雖亦生於頸之兩側,但發病甚快,妝起即寒熱交作,結塊形如雞卵,漫腫堅硬,焮熱疼痛,易消,易潰,易斂。

 ㄆ、臖核:可由頭面,口腔等部破損或瘡癤﹝furuncle﹞、乳蛾引起,一般單個,在頜下、頦下、頸部結核如豆,起發迅速,壓之疼痛,很少化膿。※臖:ㄒㄧㄥˋ

 ㄇ、失榮:生於耳前後及項間,初起結核如粟子,頂突根收,按之石硬,推之不移,潰破之後創面如菜花樣,血水浸淫。

 ㄈ、肉癭:多生於結喉正中處,或稍偏向左右兩側,結塊能隨吞咽上下移動,終不破潰。

 ㄉ、惡性淋巴瘤:以青年男性多見。雖以頸部結塊腫大為多,早期腫在壟塊質中等硬,各自分開,活動度大;但後期即互相粘連,腫塊較瘰癧大而堅硬,帶有彈性如硬橡皮樣。此外,有全身淋巴結腫大﹝enlarged_lymph_nodes﹞及肝脾腫大,嚴重貧血﹝anemia﹞。早期可有不明原因的週期性發熱,或不規則發熱。活體組織檢查可明確診斷。

【辨證分析】:

1、本病多由情志不暢,肝氣鬱結,脾失健運,痰熱內生,或肺腎陰虧,痰火凝結於頸而成;也有因口服卡介苗引起者。其特點是起病緩慢,初起結核1枚或數枚,皮色不變,不知痛癢,繼則累累如串珠,成膿時皮色轉為暗紅﹝dusky_redness﹞,潰後膿水清稀,夾有敗絮狀物質,往往此愈彼潰,形成竇道﹝sinus﹞。

2、肝脈布胸脅,肝鬱氣滯,則見胸脅脹痛,木失條達,脾失健運,則腹脹﹝Abdominal_distention﹞納呆。肝鬱化火,下灼腎陰,陰虛火旺。熱勝則肉腐成膿。若潰破後日久不癒,肝腎愈虧,氣血虛弱,則見潮熱﹝hot_flush﹞,盜汗﹝night_sweat﹞,咳嗽﹝cough﹞少痰,或面色蒼白﹝pasty-faced﹞,頭暈﹝dizziness﹞,精神疲乏等虛象。若先由肺腎陰虧氣致者,則初起即有上述虛象表現。本病以滋腎養肝,解鬱化痰為治療原則。

【辨證論治】:

肝鬱痰凝證:

【證見】:結塊腫大如豆粒,數量一個或數個不等,皮色不變,按之堅實,推之能動,不熱不痛。伴有精神抑鬱,胸脅脹痛,腹脹﹝Abdominal_distention﹞納呆。舌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養血,解鬱化痰。

【方藥】:

→主方:逍遙散合二陳湯(均見於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柴胡6克,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9克,赤芍6克,白芍6克,夏枯草9克,茯苓﹝poria﹞12克,海藻9克,陳皮﹝pericarpium_citri_reticulatae﹞6克,半夏6克,百部12克,黃芩9克。水煎服,每日1劑。肝火偏旺者,加生山梔9克。

→中成藥:

 ㄅ、小金片,每次4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兒童減半,孕婦忌服。

 ㄆ、芩部丹,每次4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ㄇ、內消瘰癧丸,每次6~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3、單主驗方

 ㄅ、貓骨丸(畢明義《黑龍江中醫藥》1984.1)

處方;家貓頭骨1個,蝙蝠1只,朱砂末10克,天南星30克,白礬30克。將貓頭骨烘乾,趁熱放醋內煆碎,研為細末;取1只活蝙蝠,將肚剖開,把朱砂末放入肚內,包好後放瓦上炙焦,研為細末,再將天南星、白礬研為細末,與上末混勻,以黃蠟熔化,和藥末為小丸,如豆粒大。每服30克,每晚臨臥時以大米稀飯送下。

 ㄆ、一嗅靈(張小順驗方)

→→處方:麝香2克,煆珍珠1粒,雞爪皮5個(烘乾),蜈蚣3條,輕粉1.5克,壁虎半條。共為細末,以棗3枚去核研泥調勻,裝瓶內以石蠟封口備用。用時取上藥量的一半,用鼻嗅1~3小時,10日1次。用藥7日內禁食鹽、堿、油等。1個月內禁房事。孕婦及肝功能損害者禁用。

 ㄇ、海甘消瘰湯(湖北省漢陽縣黃陵公社衛生院科研小組《新中醫》1977.2)

→→處方:海藻24克,昆布24克,浙貝母﹝bulbus_fritillariae_thunbergii﹞9克,鬱金9克,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9克,青皮9克,枳實9克,元參12克,生牡蠣15克,桔核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陰虛痰火證:

【證見】:腫塊按之有波動感,皮色暗紅﹝dusky_redness﹞微熱。伴有疼痛,兩顴潮紅﹝flush﹞,低熱﹝febricula﹞盜汗﹝night_sweat﹞,腰腿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化痰托毒。

【方藥】:

→主方:知柏地黃湯(吳謙等《醫宗金鑒》)加味:

→→處方:熟地黃15克,生地黃15克,知母9克,黃柏9克,山藥15克,牡丹皮9克,茯苓﹝poria﹞15克,澤瀉15克,山萸肉6克,生黃芪﹝radix_astragali﹞15克,炙山甲9克,皂角刺9克。水煎服,每日1劑。低熱﹝febricula﹞者,加銀柴胡6克、鱉甲﹝carapax_trionycis﹞15克(先煎)。盜汗﹝night_sweat﹞者,加生牡蠣30克、浮小麥30克。

→中成藥:

 ㄅ、參照肝鬱痰凝證:中成藥。

 ㄆ、消鬁丸,每次6~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單方驗方:參照肝鬱痰凝證:單方驗方ㄅ、ㄆ。

肺腎陰虛證:

【證見】:腫塊破潰,流膿清稀,夾有敗絮狀物質,日久不癒伴有骨蒸潮熱﹝hot_flush﹞,盜汗﹝night_sweat﹞,胸痛,咳嗽﹝cough﹞痰紅,身體羸弱。舌紅苔光少津,脈細數。

【治法】:滋腎補肺,養陰化痰。

【方藥】:

→主方:六味地黃湯(錢乙《小兒藥證直訣》)加減:

→→處方:黨參﹝radix_codonopsis﹞9克,熟黃9克,大生地黃12克,山藥9克,山萸肉6克,茯苓﹝poria﹞9克,南沙參9克,麥冬9克,地骨皮9克,百部12克,生牡蠣30克,川貝末3克(沖服),黃芩9克。水煎服,每日1劑。

→中成藥:

 ㄅ、河車大造丸,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ㄆ、百部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ㄇ、芋艿丸,每次9克,每日2次,用陳海蛇、荸薺煎湯送下。

→單方驗方:

 ㄅ、蛋髮油(溫慶宗《陝西中醫》1980.5)

→→處方:蛋黃10個,碎頭髮50克。攪勻後放在鐵鍋中加熱,待濃煙過後,鍋內之物由黃變黑,逐漸出油(均勻翻炒),紗布過濾後放容器內備用。使用時用棉球或紗條蘸油入瘺管﹝fistula﹞內,每日換藥1次。

 ㄆ、複方澤漆膏(房學賢等《古今民間妙方》)

→→處方:澤漆5000克,龜板膠100克。澤漆加水濃煎,過濾去渣,取液加入龜板膠,煎至稀糊狀,收貯備用。使用時將藥膏攤於消毒紗布塊上,敷於患處,隔日或3日換藥1次,至愈為止。

氣血兩虛證:

【證見】:腫塊破潰,日久不癒,膿水清稀不止。面色少華,精神倦怠,頭暈﹝dizziness﹞失眠﹝Sleeplessness﹞,女子閉經。舌淡苔薄白,脈沉或細緩無力。

【治法】:益氣補血,養營化痰。

【方藥】:

→主方:香貝養營湯(吳謙等《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黨參﹝radix_codonopsis﹞9克,白術﹝rhizoma_atractylodis_macrocephalae﹞9克,茯苓﹝poria﹞9克,炙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3克,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9克,白芍6克,熟地黃12克,川芎6克,制香附9克,象貝母克,黃芪﹝radix_astragali﹞15克,阿膠﹝colla_corii_asini﹞9克(烊化)。水煎服,每日1劑。兼脾虛者,加山藥15克、廣木香3克(後下)、砂仁3克(後

→中成藥:

 ㄅ、人參養榮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ㄆ、夏枯草膏,每次1匙,每日2次,開水沖化後溫服。

→單方驗方:參照肺腎陰虛證:單方驗方。

【其他療法】:

【外治法】:

1、初期用陽和解凝膏摻黑退消外貼,5~7日換藥1次。

2、成膿期膿成未潰,用千捶膏外敷;膿熟宜切開排膿,引流須充分。

3、潰後期一般初潰用五五丹或七三丹,次用八二丹藥線引流,紅油膏外敷。腐脫新生改用生肌散,外敷生肌白玉膏。久潰不斂者,可用貓眼草膏或狼毒粉納入創口。竇道﹝sinus﹞深者,用千金散藥線腐蝕5~7天,再按一般處理。瘡口空殼或形成漏管,可作擴創或掛線手術後,再按一般處理。

【針刺】:

直接刺入腫大的結塊,配刺肝俞、膈俞穴,每日1次,中等刺激。已化膿者不宜應用。

【挑治】:

先在肩胛下方、脊柱兩旁,找尋結核點(略高於皮膚,色紅指壓不退色的即為結核點)進行挑治;也可在肩井、肺俞及其附近挑治。

【「0」號療法】:

以細銀針橫向貫穿結塊,可通電加溫,也可不加電,5天1次,5次為1個療程。適用於未化膿之時。

【拔核療法】:

腫核較小而淺表,體質尚好者,可用白降丹少許,摻於太乙膏上,蓋貼於結核處,每3天1次。結核小的7天左右脫落,大的10天左右可將核拔去。結核脫落後,可用白玉膏摻生肌散外貼。因所用的藥物有很大的刺激性,故使用時必須嚴格掌握。瘰癧較大而深在者,或與周圍組織粘連者,或年老體弱者,均不宜使用本法。

【飲食療法﹝dietetic_therapy﹞】:

 ㄅ、海帶肉凍:海帶、豬皮等量。將海帶泡軟洗淨切細絲,豬皮洗淨切細小塊,加水適量,以及調味品,文火煨成爛泥狀,盛入盤中,晾冷成凍食用。適於瘰癧初期無全身症狀者服食。

 ㄆ、炒綠豆芽:水發新鮮綠豆芽適量,素油炒拌以食鹽及調料品,佐餐服食。適用於瘰癧成膿期身伴微熱者服食。

 ㄇ、栗子糕:生板栗500克,水煮半小時,待冷去殼及內皮;再煮半小時,加入白糖,攔勻成泥,製成糕狀食用。適用於瘰癧成膿期患者服食。

 ㄈ、八寶芡實粥:芡實、薏苡仁、白扁豆、蓮子肉、山藥、紅棗、龍眼肉、百合﹝budix_lilii﹞各6克,大米150克。先將以上藥水煎40分鐘,再加入淘淨大米,煮爛成粥服食。適用於瘰癧潰後日久不毹患者服食。

【預防調護】:

 ㄅ、增加營養食物,忌食辛竦刺激之品。

 ㄆ、平時應節制性慾,保持心情舒暢和適當休息。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