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肩部-髎疽、肩風毒:
髎疽肩後腋外生,小腸肩貞風火凝,
肩風毒生臑端上,大腸肩髃風濕成。
疽圖(圖缺)
肩風毒圖(圖缺)
【注】:
髎疽,生於肩之後下,腋之後外微上,岐骨縫之間,經屬小腸肩貞穴,由風火凝結而成。
初起如粟,堅硬腫痛,肩髃拘急,不能舉揚。
初服荊防敗毒散,便燥實者,服雙解貴金丸雙解之。
肩風毒生於肩梢臑上骨尖處,經屬大腸肩髃穴,由邪風深襲骨縫,與濕稽留,化熱而成。
初起宣腫色赤,大者如桃,小者如杏,痛連肩髃,更兼拘急。
初服蠲痛無憂散汗之即消,若腫痛日深,不能盡消者,膿勢將成也,宜服托裏透膿湯。
二證潰後,內外治法俱按癰疽潰瘍門。
【蠲痛無憂散】
番木鼈(香油炸浮)、當歸(酒洗)、甘草(生,各二兩)、麻黃(三兩)、穿山甲(陳土炒)、川烏(黑豆酒煮,去皮、尖)、草烏(薑汁煮)、蒼術(米泔水浸炒)、半夏(制、各二兩)、威靈仙(一兩);
各制為末,共和勻,每服五七分至一錢,無灰酒調服,再飲酒以醉為度,蓋臥出汗避風。此方加鬧羊花四兩,亦治頭風痛。
【方歌】
蠲痛無憂肩風毒,風襲骨縫與濕凝,番鱉歸草麻黃甲,川芎烏蒼半威靈。
荊防敗毒散:(見項部腦疽)
雙解貴金丸:(見腫瘍門)
托裏透膿湯:(見頭部侵腦疽)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