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部-重舌、痰核、重腭、舌疔:
舌證發於心脾經,其證皆由積熱成。
重舌舌下血脈脹,痰核舌上一核生。
重腭生於口上腭,時覺心煩梅子形,
舌疔舌上生紫皰。其形如豆寒熱增。
【注】:
此證無論大人、小兒,俱可以生。
重舌者,由心、脾蘊熱,循經上沖舌本,遂令舌下血脈脹起,如小舌狀,故名重舌,宜用冰硼散搽之。
痰核者,心、脾痰涎鬱熱,舌上生核,強硬作痛,宜用衣針點破,搽冰硼散,內服加味二陳湯。
重腭者,心、脾有熱,以致上腭生瘡,形如梅子,外無寒熱,內時作煩,此屬熱極,禁用針刺,宜服黃連解毒湯加桔梗,不時用紫雪散噙化。
舌疔者,心脾火毒,舌生紫皰,其形如豆,堅硬寒熱,疼痛應心,初起宜用蟾酥丸含於舌下,隨化隨咽,或再服三粒,以解內毒;甚者刺之,服黃連解毒湯,兼搽紫雪散,及徐徐咽之即癒。
【紫雪散】
犀角(鎊)、羚羊角(鎊)、石膏、寒水石、升麻(各一兩)、元參(二兩)、甘草(生,八錢)沉香(銼)、木香(銼,各五錢);
水五碗,煎藥剩湯一碗,將渣用絹濾去,將湯再煎滾,投提淨樸硝三兩六錢,文火慢煎,水氣將盡,欲凝結之時,傾入碗內,下朱砂、冰片各三錢,金鉑一百張,各預研細和勻,將藥碗安入涼水盆中,候冷凝如雪為度。大人每用一錢,小兒二分,十歲者五分,徐徐咽之即效。或用淡竹葉、燈心煎湯,化服亦可。咽喉腫痛等證,吹之亦效。
【方歌】
紫雪散醫積熱效,沉木犀羚元參草,寒水升膏樸硝加,朱鉑冰研入內攪。
冰硼散:(見口部鵝口瘡)
加味二陳湯:(見痰包)
黃連解毒湯:(見耳部黑疔)
蟾酥丸:(見疔瘡門)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