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背部-上、中、下發背

 三發火毒發督經,中發屬肝對心生,上發屬肺天柱下,下發屬腎臍後凝。

 

【注】:

 上、中、下三發背,俱屬督脈經,皆由火毒而成。

 上發背火毒傷肺,生天柱骨下,一名脾肚發,其形橫廣如肚。

 中發背火毒傷肝,生於背心,一名對心發,其形中闊,兩頭有尖如瓜。

 下發背火毒傷腎,生於腰中,一名對臍發,其形平漫如龜。

 其初起皆形如粟米,痛麻癢,周身拘急,寒熱往來,因循數日,突然大腫,氣實者多痛,氣虛者多麻癢。

 

 


 

 初起治法,不論虛實,即宜隔蒜艾灸,灸之不應,則就患頂當肉灸之,至知痛為效,以大化小,移深居淺。

 灸後用針當瘡頂點破一孔,隨用拔法,務使毒氣內外疏通,庶不致內攻。

  如有表證,發熱惡寒無汗者,宜荊防敗毒散汗之;

  如有裏證,發熱、惡熱、大便燥者,宜內疏黃連湯下之;

  表裏證兼有者,宜神授衛生湯雙解之,以減瘡勢。

 膿將成,必行托裏。

 如潰破腐肉不去,外貼巴膏以化之。

 其餘治法,俱按癰疽腫瘍、潰瘍門。

 蓋此三證,無論老少,總以高腫紅活、痛者為順;若漫腫塌陷、焦枯紫黑者為逆。

 上中下發背圖(圖缺)

 

 荊防敗毒散:(見項部腦疽門)

 內疏黃連湯:神授衛生湯(俱見腫瘍門)

 巴膏:(見潰瘍門膏藥類方)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