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鍼灸》(明•朱梓撰)西元1406年

 卷一:

 鍼經標幽賦:

拯救之法。妙用者鍼。察歲時于天道。定形氣於予心。

 春夏瘦而刺淺。秋冬肥而刺深。不窮經絡陰陽。多逢刺禁。既論臟腑虛實。須向經尋。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陰為始。至厥陰而方終。

 穴出雲門﹝LU02﹞。抵期門﹝LB14﹞而最後。正經十二。別絡走三百餘支。正側仰伏。氣血有六百餘候。

 手足三陽。手走頭而頭走足。

 手足三陰。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識迎隨。須明逆順。

況乎陰陽氣血。多少為最。

 厥陰太陽。少氣多血。

 太陰少陰。少血多氣。

而又氣多血少者,少陽之分。氣盛血多者,陽明之位。

 先詳多少之宜。

 次察應至之氣。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熱而治疾。

 未至者,據虛實而氣之至也。若魚吞鉤餌之浮沉。氣未至也。似燕處幽堂之深邃。

 氣速至而速效。氣遲至而不治。觀夫九鍼﹝nine_needles﹞之法。

 毫鍼﹝filiform_needle﹞最微。七星上應。眾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長水也。有決凝開滯之機。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進陽補羸。循機捫而可塞以象土。實應五行而可知。然是一寸六分。

→【﹝疒有﹞:音,ㄨㄟˇ,同委。意:瘢痕﹝scar﹞。】

包含妙理。雖細擬於毫髮。同貫多岐。可平五臟之寒熱。能調六腑之虛實。拘攣﹝hypertonicity﹞閉塞。

 遣八邪﹝EX-UE9﹞而去矣。寒熱痛痹﹝agonizing_arthralgia﹞。開四關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GB13﹞朝而後入。既刺也。使本神﹝GB13﹞定而氣隨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腳處。取氣血為主意。下手處。調水木是根基。

 天、地、人三才也。湧泉﹝KI01﹞,同旋璣﹝RN21﹞,百會﹝DU20﹞。

 上、中、下三部也。大包﹝SP21﹞,與天樞﹝ST25﹞、地機﹝SP08﹞。

 陽蹺陽維並督脈﹝DU﹞。主肩腰腿在表之病。

 陰蹺陰維任衝脈﹝Chong_Meridian﹞。去心腹脇肋在裏之疑。

 二陵二蹺二交。似續而交五大。

 兩間兩商兩井。相根據而別兩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

 先審自意。次觀肉分﹝seam_of_the_flesh﹞。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陽部筋骨之側。陷下為真。在陰分郄膕之間。動脈相應。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經用一經而可正。

 頭部與肩部詳分。

 督脈﹝DU﹞與任脈﹝RN﹞異定。明標與本。

 論刺淺刺深之經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貫之逕。

 豈不聞臟腑病。而求門海俞募之微。經絡滯。

 而求原別交會之道。更窮四根三絡。

 根據標本而刺無不痊。但用八法五門。

 分主客而鍼無不效。

 八脈始終連八會。本是紀綱。十二經絡十二原。是為樞要。

 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見幽微。

 一時取十二經之原。始知要妙。

 原夫補瀉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識本經。

 交經繆刺﹝cross_needling_method﹞。左有病而右畔取。瀉絡遠鍼。頭有病而腳上鍼。

 巨刺﹝great_needling﹞與繆刺﹝cross_needling_method﹞各異。微鍼與妙刺相通。

觀部分而知經絡之虛實。視沉浮而辨臟腑之寒溫。

 且夫先鍼耀而慮鍼損。

 次藏口內而欲鍼溫目無外視。手如握虎。心無內慕。如待貴人。

 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

 直立側而多暈。目沉掐。坐臥平而沒昏。

 推於十干十變。

 知孔穴之開而下胎衣﹝placenta﹞。

 痹厥偏枯﹝hemilateral_withering﹞。迎隨俾經絡接續。

 漏崩帶下﹝leukorrhea﹞。溫補使氣血根據歸。靜以久留。停鍼待之。

 必準者,取照海﹝KI06﹞:治喉中之閉塞端處。

 用大鐘﹝KI04﹞:治心內之呆癡﹝feeble-mindedness﹞。

 大抵疼痛實瀉。癢麻虛補而愈。

 居心下痞滿而並主心脹咽痛鍼太衝而必除。

 脾痛、胃痛瀉公孫﹝SP04﹞,而立愈。

 胸滿腹痛﹝bellyache﹞刺內關﹝PC06﹞。

 脇痛﹝Hypochondriac_Pain﹞肋疼刺飛虎﹝SJ06﹞。

 筋攣﹝muscular_spasm﹞骨痛。而補魂門﹝BL47﹞。

 體熱勞嗽。而瀉魄戶﹝BL42﹞。

 頭風﹝head_wind﹞頭痛﹝headache﹞。刺申脈﹝BL62﹞與金門﹝BL63﹞。

 眼癢眼痛。瀉光明﹝GB37﹞與地五。瀉陰郄﹝HT06﹞,止盜汗﹝Night_Sweats﹞。

 治小兒骨熱。刺偏歷﹝LI06﹞,利小便。

 醫大人水蠱﹝water_tympanites﹞。

 中風﹝apoplexy﹞、環跳﹝GB30﹞,而宜刺。

 虛損天樞﹝ST25﹞而可取。

 由是午前卯後。太陰生而疾溫。離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循捫彈努。留吸母而堅長。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噓短。動退空歇。迎奪右而瀉涼。推內進搓。隨濟左而補暖。慎之大患危疾。色脈不順而莫鍼。寒熱風陰。饑飽醉勞而切忌。

 望不補而晦不瀉。弦不奪而朔不濟。精其心而窮其法。無灸艾而壞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鍼而失其位避灸處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處而除六俞。二十有二。

抑又聞高皇抱疾未瘥。

 李氏刺巨闕﹝RN14﹞而得蘇。太子暴死為厥。

 越人鍼維會而複醒。肩井﹝GB21﹞,曲池﹝LI11﹞。

 甄權刺臂痛﹝arm_pain﹞而複射。

 懸鐘﹝GB39﹞、環跳﹝GB30﹞,華佗刺足而立行。

 秋夫鍼腰俞﹝DU02﹞。而鬼起沉

 王纂鍼交俞而妖精立出。

 刺肝俞﹝BL18﹞與命門﹝DU04﹞。使士視秋毫之末。

 刺少陽與交別。俾聾﹝deafness﹞夫聽夏蚋之聲。嗟夫。去聖逾遠。此道漸墜。或不得意而散其學。或愆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淺。難契于玄言。至道淵深。得之者,有幾。偶述斯言。不敢示諸明達者焉。庶幾乎童蒙之心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