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腸癰:

 小腸癰之發,必先關元穴隱痛不已(穴在臍下三寸)。

 初起發熱惡風,脈芤而數,腹急腫痛,大便墜,小便濇,久則腹脹下淋,轉側有水聲者,內癰成也。

 由飽食負重,或醉飽入房,或產難弩力,或暴急奔走,致令氣血壅遏,週旋失度,凝滯而成,如失治則流注關節,變為敗症矣。

 初起小腹殷痛,儼似奔豚,小便淋濇者,薏苡仁湯加大黃下之,如已成,腹痛脹滿不食,小便淋者,薏苡仁湯主之,如腹痛重按則止,時時下膿者,毒未解也,牡丹皮湯并太乙膏主之,如下後膿多者,梅豆湯和之,如面白食少,氣血虛也,加減地黃湯,十全大補湯加丹皮、五味子補之。

 

 腸癰宜灸兩肘尖各百壯,艾如綠豆大,則大便下膿血,立癒,腸癰為病不可驚,驚則腸斷,凡坐臥轉側,俱宜徐緩,飲食宜少宜軟爛,大宜茲補,固其元氣。

 

 脈則左寸洪數;又云:趺陽脈滑而數,知當屎膿,古為膿從臍出者不治,惟大補之亦有效者。

 

 一人腸癰誤治服,腹脹如鼓,診其脈細數而有力,視其腹,臍下一塊光亮大熱,腹內不時場鳴,知為癰也,令備淨桶一箇,入滾水半桶,蓋之聽用,隨以薏苡仁湯加酒大黃三錢,徐徐服之,待腹覺痛,扶坐桶上,膿下如湧,其痛立減,隨大補之而癒。

 

 一人誤作脹治,致毒內攻,腹痛連陰,陰器腐爛,色敗無膿,水流臭穢,燥熱口乾,不治,果歿。

 

 一婦腹如懷孕,疼痛不止,余用川芎、當歸、炒蒲黃、炒吳茱萸、炒五靈脂、紅花,水煎服,下血塊上許而癒。

 

 

 

 小腸癰主治方:

牡丹皮湯:

 治腸癰冷症,腹濡而痛,重按則止,時時下膿者。

 牡丹皮、桃仁泥、薏苡仁、白芷、人參、黃、茯苓、當歸、芎藭、白芍(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

 水二鐘,煎八分,溫服。

 

加味地黃湯:

 治腸癰潰後,淋漓不已,或精神減少,飲食無味,自汗盜汗等症。

 熟地、山藥、山茱萸、白茯苓、丹皮、人參(等分)、黃(倍之);

 用煨薑三片,大膠棗二箇,水二鐘,煎一鐘,空心服。

 

梅豆湯:

 治腸癰下後,膿多者。

 薏苡仁(二合)、黑豆(百粒)、烏梅(一箇);

 水煎熟取湯一大鐘,入阿膠一錢,生蒲黃一錢,再煎服。

 

 

 

天丁散:

 治腸癰內癰,已有膿者。

 皂角刺(一兩);酒水煎,服則膿下。

 薏苡仁湯(見前內癰)、十全大補湯。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大腸癰之發,必先天樞穴隱痛不已(穴在臍旁二寸),右邊痛甚,脈則右寸洪數,治與內癰及小腸癰同法。

 

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