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對調整內臟功能的基本原理

 我國古代醫學家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理論運用於醫學領域。

 【例如】「天人相應」,人體內部的一切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均可以用陰陽的平衡與轉化來解釋。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疾病的發生則是陰陽平衡失調的結果,陰陽任何一方的有餘或不足,均可導致人體疾病的發生。

 

 1、推拿通過適當的手法疏通經絡,調暢氣機,促進氣血循行,調整陰陽,改善臟腑功能。

 

 2、推拿的補瀉作用對內臟功能的調節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是中醫治療的基本法則之一。

  「補」乃補正氣之不足,凡能補充人體物質之不足或增強人體組織某一功能的治療方法,即謂之「補」;

  「瀉」乃瀉邪氣之有餘,凡是有直接祛除體內病邪的作用,或抑制組織器官功能亢進的治療方法,則謂之「瀉」。

 他們的共同目的都是調節臟腑,平衡陰陽,補、瀉之間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

 

 古人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對推拿手法的補瀉作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進行了不斷的總結,特別在小兒推拿治療時十分強調,療效顯著不遜於針藥。《小兒按摩經》曾云:「以手代針之神術也」。 

 

 推拿治療中補、瀉作用乃是手法刺激在人體某一部位,使人體氣血津液、經絡臟腑產生相應的變化,其治療方法幾與針灸同。即:「以指頭按穴而分升降起落,以為順逆上下者,曰按摩術。按摩與金針無二理,知金針補瀉者,即知按摩補瀉。」因此推拿的補瀉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在患者體表的特定部位,把手法的輕重、方向、快慢,刺激的性質相結合,辨證施術。

 

 手法刺激的性質與量對內臟的「補瀉」作用

 手法刺激的頻率和方向與「補瀉」的關係

 推拿部位的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