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按摩療法

01、拉耳垂健身法

 吳康在《上海科技報》撰文說,筆者的愛人曾患有神經衰弱症,耳鳴、頭暈、頭痛得厲害,雖經多方醫治多年,但收效甚微。後堅持拉耳垂健身法,鍛煉不到3年,竟不治而愈。

 【操作方法】:先將雙手掌相互摩擦發熱,再用兩手掌同時輕輕地揉搓對側耳廓2~3分鐘,然後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屈曲分別揉壓對側耳垂2~3分鐘,最後開始向下有節奏地反復牽拉耳垂30~50次,直至耳廓有熱脹感為止。照此法堅持每天鍛煉3~5次,即可達到養生功效。【摘自《報刊文摘》】

 

02、「百會運轉操」治老年性頭痛、眩暈

 黑龍江省訥河市李群錄,用「百會運轉操」治療老年性頭痛、眩暈,效果顯著。

 【操作方法】:取立位,叉開雙腳,雙手重疊於頭頂上百會穴,推動頭皮旋轉,一呼一吸轉動3圈為一次,左轉24次,右轉24次為一節。每天清晨做3~4節即可。【原載《中華老年報》】

 

03、按摩治咽喉炎

 我患咽喉炎久治不癒。去年春天開始進行按摩治療:每天早起後,在左手掌心塗上3至4滴風油精,按摩(順時針方向)咽喉部位20至30次。二三個月後,病情大為好轉,一年後基本康復。【原載於《中華老年報》】

 

04、巧治頭暈目眩

 在距無名指和小指指根大約零點五釐米處,有一個叫「中渚」的穴位(按壓此處最疼)。每當人們頭暈目眩頭昏時,按揉此穴治療,可立即見效。

 【操作方法】:左手半握拳,用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挾按右手的此穴,用力按壓,同時吸一口氣,慢慢呼出。然後再換另一隻手來做,每只手做5次即可。【原載於《上海中醫藥報》】

 

05、按摩健腎三法

 揉丹田。丹田位於肚臍下一寸至二寸處,相當於石門穴位置。

 【操作方法】:是將手搓熱後,用右手中間三指在該處旋轉按摩五十至六十次。能健腎固精,並改善胃腸功能。

  按腎盂。腎盂穴位於第二、三腰椎間水準兩旁一寸半處,兩手搓熱後用手掌上下來回按摩五十至六十次,兩側同時或交替進行。對腎虛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摩湧泉。湧泉穴位於足心凹陷處,為足少陰腎經之首穴。方法是用右手中間三指按摩左足心,用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進行,各按摩六十至八十次至足心發熱為止,能強筋健步,引虛火下行,對心悸失眠、雙足疲軟無力等有防治作用。【原載於《經濟晚報》】

 

06、輕提耳尖治喉痛

 輕提兩耳尖,可以使耳朵部分充血減輕喉部的壓力,促進頜下腺、腮下腺、舌下腺腺體的分泌,使喉嚨由乾燥轉為濕潤,從而緩解嗓子的疼痛。

 具體方法是,用雙手提起兩耳朵的耳尖部分,有節奏的連續提動100下,之後,喝口白開水或桔子水,一天三次。【原載《雲南衛生報》】

 

07、熱水擦頸防腦栓塞

 預防腦栓塞,除了堅持低脂肪多蔬菜飲食外還可在每天早晚洗浴之際,以50度左右的熱水擦洗、按摩頸部四周,以皮膚發紅、發熱為度。長期堅持下去,能使頸部血管平滑肌鬆弛,改善對血管壁的營養,使已硬化的血管逐漸變軟,恢復彈性,從而減少或化解動脈內膜內因膽固醇沉積所形成的粥樣斑塊,確保腦組織的血氧供應。【原載《資訊時報》】

 

08、按摩魚際穴緩解哮喘

 春季是一些哮喘病人的「多事之秋」。如果在哮喘發作時,家屬能幫助患者揉一下魚際穴,能緩解症狀。魚際穴位於手掌大拇指側、肌肉隆起的邊緣。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的指端,在患者的一側魚際穴用力向下壓,並做左右方向按揉。患者產生明顯的酸脹感為宜。頻率為每分鐘100次,一般按揉2~3分鐘即可見效。【原載《生活報》】

 

09、常揉中脘健脾益胃

 中脘穴位於上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中脘具有理中和胃、降逆化滯等功能,可治療胃痛、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呃逆、神經衰弱等症。中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人出生後,成長發育是否正常,身體是否健康,都決定於脾胃功能正常與否。而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中脘穴(搓熱雙手,以一手手掌大魚際部按於中脘穴,另一手疊於掌背之上以助其力,先順時針方向按揉36次,再逆時針方向按揉36次),可健脾和胃,扶補正氣。【原載《現代保健報》】

 

 


 

10、做手指操,防心臟病

 謝勝坤在3月27日《健康報》介紹說,我65歲以前,常犯心臟病。醫生給我介紹一種手指操。

 【操作方法】:兩手同時打開,手指自然伸直,從大拇指開始,依次按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順序,用力彎曲,每彎曲一手指時,其餘四指自然伸直,這樣依次彎曲、伸直,循環往復地進行。要求兩手同步進行練習,手指彎曲儘量用力,每次練習不受時間和次數限制,可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量力而行,以產生酸痛感為佳。二十多年來我堅持每天練習,至今心臟病沒有重犯過。【摘自《報刊文摘》】

 

11、拍打足三裏改善手腳冰涼症

 拍打足三裏可以使手指、腳趾的微血管擴張,加強血液迴圈,使肢端暖和起來,從而改善手足冰涼症。足三裏位於外膝部直下三寸,小腿脛骨外側一橫指處。每日早晚各拍打百餘次,接著拍打小腿肚百餘次。最後拍打膝蓋32次,揉搓膝蓋,左右各32圈、微壓膝,右腿向前跨一步,雙手用力在膝蓋上向後壓,左腿向前跨一步,用同樣方法壓膝蓋,各32次。【原載《健康之友》】

 

12、穴位按摩治高血壓

 患了高血壓,除了服降壓藥外,還可以用穴位按摩功進行防治:

  每天早晚各一次梳爬按摩頭部發區36下。

  每天早晚各一次按摩風池穴36下。

  每天早晚各一次按摩腳心的湧泉穴36下。【原載《青年報》】

 

13、後頸按摩強記憶法

 在後頸的頸窗處有個叫「天柱」的穴位,再向上一點,還有個叫「風池」的穴位。每天按摩這兩個穴位可增強你的記憶力。方法是將手指連同掌部一起放在腦後處,用拇指的第一關節均勻地上下輕揉「天柱」和「風池」穴位。按摩時,下巴要抬起一些,腦袋後仰。按摩五、六秒後,可稍休息一下,這樣反復十次左右,你就會有頭腦清醒舒適的感覺。【原載《湖北農民報》】

 

14、足部按摩療失眠

 足部按摩對失眠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請患者不防一試,方法如下:

  01、每晚先以熱水泡腳15~20分鐘。

  02、再以一手握住腳趾,另一手握住腳腕部輕搖足約兩分鐘。

  03、以拇指指腹施力按揉額竇反射區(十個腳趾的趾端)約15分鐘。

  04、再以拇指的指腹施力按揉失眠點(位於雙腳足跟中點向足趾方向上移一橫指處)約50次。【原載《揚子晚報》】

 

15、熱水擦頸防腦栓塞

 預防腦栓塞,除了堅持低脂肪多蔬菜飲食外還可在每天早晚洗浴之際,以50度左右的熱水擦洗、按摩頸部四周,以皮膚發紅、發熱為度。長期堅持下去,能使頸部血管平滑肌鬆弛,改善對血管壁的營養,使已硬化的血管逐漸變軟,恢復彈性,從而減少或化解動脈內膜內因膽固醇沉積所形成的粥樣斑塊,確保腦組織的血氧供應。【原載《資訊時報》】

 

16、捏指可治糖尿病

 一位元糖尿病病友介紹,根據中醫的經絡理論和現代醫學的脊髓神經反射理論,最近日本流行一種捏指療法。

 【操作方法】:按捏左手拇指兩關節,每次按捏3分鐘,每天按捏一次。該法沒有負作用,但發熱或手指顫時應暫仃操作。筆者經過一段操作,的確有效。【原載《老年報》】

 

17、踏豆按摩治療失眠

 據《中國體育報》報導,臨床經驗證明,踏豆按摩可以治療失眠。

 【操作方法】:取赤小豆500克至1500克,艾葉適量,先將豆放入鐵鍋內文火炒熱,再加艾葉一起炒,至燙手,倒入盆中,取出艾葉,雙腳洗淨擦幹,借其餘溫(以不灼傷皮膚為宜)踏踩此豆,或腳底在此豆上來回摩動。睡前一小時做,每日一次,每次20至30分鐘。豆可反復使用。【摘自《報刊文摘》】

 

18、按摩養腎

堅持按摩可達到養腎目的。下面介紹兩種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01、搓腰眼擦腎前。兩手搓熱,緊按腰部,用力搓30次左右,可溫暖腰眼,疏通經絡,增強腎臟的功能。

  02、揉腹部按丹田。兩手搓熱,在腹部丹田處按摩幾十次。此法可增強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抵抗能力。【原載《老年報》】

 

19、穴位按摩治高血壓

 患了高血壓,除了服降壓藥外,還可以用穴位按摩功進行防治:

  每天早晚各一次梳爬按摩頭部發區36下。

  每天早晚各一次按摩風池穴36下。

  每天早晚各一次按摩腳心的湧泉穴36下。【原載《青年報》】

 

 


 

20、徒手治小病

 指壓太陽穴止頭痛:一般性頭痛,患者自己可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頭部雙側太陽穴,壓至脹痛,並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約1分鐘,頭痛就會減輕。

  01、按揉足三裏穴止胃痛:胃痛時,用雙拇指按揉患者雙腿足三裏穴。足三裏穴在膝蓋下10釐米,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待有雙麻脹感後3至5分鐘,胃痛可明顯減輕或消失。

  02、掐中指甲根緩解心餃痛:當心絞痛發作時,一時無法找到硝酸甘油片時,旁人可用拇指甲掐患者中指甲根部,讓其有明顯痛感,亦可一壓一放,堅持3至5分鐘,症狀便可緩解。

  03、點壓天樞穴治便秘:便秘者在大便時以左手中指點壓左側天樞穴上(位於肚臍旁3釐米直下1釐米處),到有明顯酸脹感即按住不動,堅持1分鐘左右就有便意,然後屏氣,增加腹內壓,即可排便。

  04、指壓少商穴治嗆逆:少商穴在大拇指外側,距指甲1/3釐米處。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穴,至有酸痛感為度,持續約1分鐘,呃逆可止。【原載《中國消費者報》】

 

21、心跳過速用壓眼法有特效

 我患有心動過速有多年,每次突然發作時心跳每分鐘在160次以上,難過極了。有位鄰居用壓眼法一刹那間心跳就恢復了正常。以後一旦發病,我就按著這個辦法自己壓,效果很好。

 壓眼法十分簡便:閉上雙眼站著坐著臥著均可,自己用右手指伸直,用力往左眼球上面中間眼框裏一戳,要戳到眼框底部,如一次不行,可略微向左右移動連續戳幾下,只要一戳到那根象弦似的神經,心速立即恢復正常。【原載《上海中醫藥報》】

 

22、拍唇駐顏

 拍唇就是用手指連讀輕輕拍擊嘴唇周圍50次,能夠剌激和加固牙齦,防止蛀牙、齲齒,加快牙周的血液迴圈,防治牙周病,固齒強身。拍唇還能促進唾液分泌,增進胃腸消化功能及食慾。拍唇也能促進嘴唇周圍肌肉的血液迴圈及新陳代謝,增強肌肉的彈性,減少嘴角的皺紋,延緩容顏的衰老。【原載《遼沈晚報》】

 

23、常捏脊背好處多

 中醫認為,人的前部屬陽,脊在背部的正中,是經絡中的督脈所在。捏背對小兒疳積、腹瀉、嘔吐、成年人胃腸疾病、婦科疾病、便秘、年老體虛等都具有預防保健作用。

 【捏脊操作方法】:讓患者坐著或趴在床上,操作者用雙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相對,從患者尾骨處的長強穴開始,把皮膚捏提起來,一捏一拿,經背部脊樑正中,由下而上,慢慢移動,不能間斷,直到頸背部的大椎穴或風府穴為止,連續捏拿3~5遍為一次。操作時,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從尾骨到頸部捏拿一遍大約20秒鐘左右。用力要柔中有剛、剛柔相濟。最好在晚上臨睡前操作,如果早晨醒來再補作一次,效果更好。【原載《中國資訊報》】

 

24、按摩耳朵治失眠

 兩手掌按住耳孔,再放開,連續做20次,然後用雙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再用同樣方法按摩耳垂30次,以耳部感覺發熱為度。【原載《婦女之友》第3期】

 

25、捏拽十指可調節五臟六腑

 按照中醫「五行之原理,

  大拇指為土,主脾胃;

  食指為木,主肝膽;

  中指為火主心臟和小腸;

  無名指為金,主肺和大腸;

  小指為水,主腎。

 常捏拽十指,可起到調節五臟六腑之作用。

 【操作方法】:先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搡捏左手五個指頭各15~20下,然後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搡捏右手五個指頭各15~20下。接著,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拽左手的五個指頭各9下,然後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拽右手的五個指頭各9下。每天捏拽3~4次。【原載《老同志之友》】

 

26、落枕自我按摩法

 在左右手背第二和第三掌骨間下1/3處,各有一落枕點。用大拇指直立切壓,順著掌骨間隙上下移動按壓,約2~3分鐘,症狀會立即消失,急性落枕一次即可痊癒。【原載《婦女之友》】

 

27、巧法止嗝

 屏氣法:先張口深吸一口氣,使胸腔充分擴張,然後屏住呼吸,10秒鐘左右,再恢復正常呼吸。如果一次不成,重復試試,一般2~3次即可。

 按穴法:打嗝發作時,立即用右手或左手的大拇指或食指使勁按掐另一隻手的合穀穴,要按到有麻酸感,越酸越好,時間為3~6分鐘即可止嗝。【原載《婦女之友》第3期】

 

28、漱口按摩大腦

 俄羅斯科學家研究後發現,連續漱口5至10分鐘,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漱口結束後瞬間分泌出的大量唾液會加劇這種興奮剌激。這些複雜的變化就是一種特殊的大腦按摩,對大腦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原載《中國食品報》】

 

29、點壓左手無名指尖治療咽喉痛

 中老年患咽喉炎是常見的疾病,患病後疼痛難忍吞咽困難。若點壓左手無名指尖,可起到良好止痛、消炎效果,供老年朋友一試。點壓方法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直接有節奏點壓左手無名指尖,堅持每日三次,飯前點壓。每次點壓10~15分鐘,一般3~4日即可起到治癒效果。

 

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