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按摩介質
1、生薑汁
配製:取薑科植物的根莖,榨取汁液,裝入容器中。還可把乾薑加入適量水煮沸,去渣即得。
作用:生薑汁辛溫,塗抹在按摩的部位,有溫中散寒效果。
2、蔥薑汁
配製:
取蔥白、鮮生薑等量,將其切碎、搗爛,按1:3比例浸入95%酒精,取汁待用。
作用:
通陽解表,溫中行氣。
3、紅花酒
配製:用紅花泡酒,或浸泡在85%醫用酒精之中,按1:500比例浸泡數日,取酒待用。
作用:塗抹受術部位,有潤滑、消腫、活血化瘀的功能。
4、滑石粉
配製:將單斜晶系滑石的礦石碾成細粉。
作用: 塗抹在術者手部,在按摩過程中有潤滑皮膚、乾燥除濕的作用。
5、鮮奶液
配製:取新鮮奶汁,每100毫升鮮奶加入微量滅滴靈,整個操作過程需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作用:常用於暴露部位,有美容作用。
6、薄荷水
配製:取鮮薄荷葉,浸泡於適量的開水中,在容器內密封數日後去渣取汁待用。
作用:清涼解表,祛暑除熱。
7、桃紅湯
配製:取紅花、桃仁等量,生水浸泡,微火加熱,煮沸後去渣取湯即得。
作用:在受術部位上徐抹後立刻搓,使局部溫度升高,能有活血化瘀、減輕疲勞之效。
8、冬青膏
配製:取水楊酸甲酯與凡士林按1:5混合調勻而成。
作用:消腫止痛,祛風散寒。
9、消腫膏
配製:取大黃、烏藥、黃柏、兒茶各12克,半夏、骨碎補、紅花、南星、赤芍各18克,混合加水煎3次,每次約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700毫升,然後加入甘油300毫升、三乙醇胺30毫升混合。另將硬脂酸150克、石蠟150克、液狀石蠟140毫升、羊毛脂40克加熱熔化。將以上兩液加熱至同溫(約80攝氏度以上),混合,攪拌,待皂化完全,冷至40攝氏度左右,加入冰片混勻,攪拌至冷即可。
作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抗菌收斂。
10、藥艾卷
配製:取艾葉2400克,桂枝125克,高良薑125克,廣霍香50克,降香175克,香附50克,白芷100克,陳皮50克,丹參50克,生川烏75克,雄黃12.5克。將艾葉碾成艾絨,雄黃碎成極細粉,其餘各藥碾成細粉後與雄黃粉混勻,過篩。取艾絨20克均勻平鋪在長30釐米、寬20釐米的桑皮紙上,均勻散佈上述藥粉8克,將桑皮紙兩端各折疊2釐米,然後卷緊成條狀,粘合,曬乾,即得。
作用:行氣血,逐寒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