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按摩的主要部位

一、頭面部

 1、常用經穴:百會、神庭、頭維、睛明、攢竹、絲竹空、魚腰、太陽、印堂、聽宮、聽會、顴髎、巨髎、迎香、頰車、地倉、人中、上下關、絡卻、腦空、翳風。

 2、作用:疏散風邪,開竅止痛,鎮靜安神,明目益聰。

 3、適應症適用於:頭痛頭暈、目脹鼻塞、耳聾耳鳴、牙痛及記憶力減退等症,同時能消除頭面部疲勞,長期按摩能延緩衰老,保持頭髮的光澤。

二、胸腹部

 1、常用經穴:漩鞏、華蓋、膻中、俞府、中府、上中下三脘、幽門、氣海、章門、關元、中極、天樞、歸來。

 2、作用:理氣寬胸,調和臟腑,散寒止痛。

 3、適應症適用於:胸腹諸痛、胸悶氣短、咳喘、腹脹、便秘、月經不調及相關臟腑的不適症。長期做腹部按摩,有消除腹部脂肪的功效。

三、頸部

 1、常用經穴:風府、風池、天柱、天鼎、缺盆、阿是穴。

 2、作用:舒筋活血,解痙止痛,溫經通絡,消腫散瘀。

 3、適應症適用於:頸椎病、落枕、頸項強痛等症。

四、腰背部

 1、常用經穴:大椎、肩中俞、肩外俞、天宗、中樞、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關元俞、命門、陽關、膀胱俞、八髎。

 2、作用:疏風散寒,行氣止痛,溫補脾腎,通經活絡。

 3、適應症適用於:腰背疲勞、疼痛及相關臟腑不適症,如咳喘、胸痛、胃痛等症。

五、上肢部

 1、常用經穴:肩井、肩貞、肩髎、抬肩髃、肩髃、臂臑、曲池、手三裏、內外關、列缺、合穀、神門、勞宮。

 2、作用:舒筋活血,滑利關節,溫經通脈,理氣止痛。

 3、適應症適用於:上肢及肩部疼痛、麻木、肢體關節屈伸不利及相關臟腑不適症。順經脈走向按摩可增強上肢力量和各關節靈活性;逆經脈走向按摩可消除上肢肌肉神經的過度疲勞。

六、下肢部

 1、常用經穴:居髎、環跳、承扶、殷門、風市、血海、陰陵泉、陽陵泉、委陽、委中、承筋、承山、足三裏、條口、三陰交、懸鐘、跗陽、金門、昆侖、太溪。

 2、作用:舒筋活絡,行氣止痛,調和陰陽,滑利關節。

 3、適應症適用於:下肢疼痛或麻木,下肢伸屈不利,如坐骨腎經痛、腰間盤突出、風濕病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