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盆錯位足多病之源,其原因是脊柱、骨盆錯位壓迫了相對應的血管、神經、經絡,引起相關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病變性和相對應的臟腑功能改變,而產生的一組綜合症候群。

 

  頸椎錯位所致疾病~頸椎病

     頸椎錯位所致疾病,統稱為頸椎病。它是由頸神經根、頸段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受壓迫或刺激而引起的一組綜合征。

【臨床表現及診斷】 

【臨床表現】 

1.神經根型 

    頭、頸、肩、背、上肢等處定位性疼痛與放射痛;活動受限,頸部及上肢的關節運動障礙;肌肉跳動、麻木或萎縮,多見於背部或上臂;肱二頭肌或肱三頭肌反射減退或消失。有明顯的定位體徵和壓痛。

 

    頸椎病常見的壓痛點分布與患者主訴的疼痛區域並不完全一致,它分為:

(1)風池穴壓痛點 

    位於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此壓痛點極為常見,壓迫此點時除局部疼痛較著外,並向後枕部、頭頂及同側眼部放射,少數病人可放射至同側太陽穴。

 

(2)肩上壓痛點 

    位於肩上第7頸椎橫突,為斜方肌巾、上部纖維經過處,壓迫此點,可放射至頸、肩、臂、手外側。

 

(3)肩胛內上角壓痛點

    位於肩胛骨內上角的稍上方,為提肩胛肌在肩胛骨的附著端。檢查時先摸到肩胛內上角,在其稍上方可摸到接近垂直略向中線傾斜的索狀物,即為提肩胛肌。壓迫此點除局部疼痛外,並常向同側第23頸椎旁放射,少數可放射到枕部、頭頂,甚至同側眶部。疼痛亦常向同側肩及上臂前外側放射,少數可放射至前臂橈側。

 

(4)肩胛腋窩緣壓痛點

    位於肩胛腋窩緣的稍外側,為小圓肌及大圓肌在肩胛骨的附著端,一部分背闊肌纖維亦經過此處。作此壓痛點檢查時,手指應向前向內壓向前肩胛骨腋窩緣。壓迫此點時,放射痛及發麻感可至臂及手的尺側。

 

(5)肩胛內緣壓痛點

    位於肩胛脊柱緣稍內側處,為小菱形肌及大菱形肌在肩胛的附著端。此壓痛點一般無放射痛,少數患者有壓向肩部或頸部的放射痛或胸悶感。

 

(6)肩胛崗下壓痛點

    位於肩胛崗中點下方36厘米處,為崗下肌在肩胛骨的附著端。此壓痛點不但極常見,且壓痛常甚重,劇烈程度往往使患者不能忍受。壓迫此點時,疼痛可放射至臂及手的尺側,並常有尺側手指發麻、發凉感。

 


 

 (7)頸後部壓痛點

    多數位於第2345頸椎棘突問及其椎旁,有時其他頸椎棘突間及其側方亦可有壓痛。頸後部壓痛區主要為斜方肌中、上部纖維及提肩胛肌在枕骨、頸椎及項韌帶的附著端。疼痛可放射至枕部、頭頂、顳部及眶部,少數患者壓迫這些點時並有頭痛、頭暈、眼球發脹、咽部不適等感覺。

 

(8)胸椎壓痛點

    多位於胸4、胸,棘突及其兩側,主要為大菱形肌、小菱形肌及各椎旁肌肉的附著端。壓迫此兩點,疼痛可放射至肩、上臂並有胸悶感。

 

(9)肋軟骨壓痛點

    頸椎病常引起第45肋軟骨處疼痛,痛點固定以左側常見,檢查未見局部紅腫,頸椎病治癒後,疼痛自行消失,需注意與肋軟骨炎相鑒別。

 

    對於以上各壓痛點,在手法調整棘突偏歪以後,可針對不同病人及不同壓痛點,給予推、按、揉、壓治療,以解除肌肉痙攣。臨床上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2.椎動脈型

    頭暈、頭痛、噁心嘔吐、位置性眩暈或體位性摔倒;耳鳴、耳聾、舌活動障礙;血壓異常,如長期供血不足。可出現小腦及大腦枕葉損害的症狀(腦性癱瘓、共濟失調、眼球震顫等複雜的中樞神經損害症狀)

 

3.頸交感神經型

    視力模糊、瞳孔散大、眼脹;血管調節障礙,心率紊亂、心慌心跳、血壓異常;排汗障礙(頭、面、肩、背、上肢某部多汗或無汗),肢體發冷、蒼白或發紅;霍納氏征(眼球下陷、眼瞼下垂、瞳孔縮小,可有同側面部充血、無汗);咽喉部異物感,頑固性失眠、低燒等。

 

4.脊髓型

    類似脊髓空洞症或頸髓側索硬化症,如早期常有一側或雙側下肢步態笨拙,邁步發緊,腳尖不能離地;肌力減弱,肌張力增加,腱反射亢進或減弱,出現病理反射,痛溫覺障礙。晚期可出現括約肌鬆弛及深感覺消失,重者完全癱瘓。

 

 

 

【診斷要點】

    適於具有上述一種或多種表現者。

    1.頸部檢查

    頸部活動障礙,或活動時有摩擦音,或其他症狀加重;頸部觸診有壓痛、肌痙攣、棘突或橫突偏移,棘間隙變窄或變寬,項韌帶鈍厚等;臂叢牽拉試驗,椎間孔壓縮試驗,位置性眩暈試驗呈陽性。

 

    2.頸椎X光片

    排除骨折、脫位、結核、腫瘤等疾病。側位片可見頸曲改變,椎體前或後緣骨質增生,椎間隙或棘間隙變窄,項韌帶鈣化等;斜位片可見椎間孔變窄或變形;正位片可見鈎椎關節增生、變尖或兩側寬窄不等;開口正位片可見齒狀突輕度偏移等。

 

    3.其他檢查

    如腦血流圖、心電圖、血脂、眼底、血、尿常規檢查等,必要時作脊髓造影、椎動脈造影。

 

【治療方法】

()整複手法

    適用於頸椎輕度移位,其方法在第六章第二節、第三節已述,不再重複。

 

()穴位揉壓法

    適用於軟組織炎症等。選壓痛點或解剖相應部位(如星狀神經節處、風池、曲池、合穀等),用拇指指腹部揉按,由輕到重,使局部充血為度。

 

()禁忌證

    1.頸椎破壞性疾病(如骨結核、骨腫瘤、外傷移位、骨折等)禁用;

    2.合並急性傳染病慎用;

    3.有嚴重臟器疾病如腦動脈硬化、心臟病等慎用;

    4.頸椎前滑脫、骨質增生已連成骨橋者慎用。

 

()頸部功能運動

    1.保持正確姿勢,避免不良因素刺激;

    2.持續自我運動:作頸部緩慢屈伸旋轉活動,先做前屈後伸動作36次;緊接著閉目順時針轉頭36次,最後逆時針轉頭36次;轉完後梳頭36次。(最好坐著做,以防摔倒;年老體弱、有嚴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慎用)

 

A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