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概述】

面痛相當於現代醫學的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是感覺與運動的混合神經。神經核位於腦橋,它的神經纖維經半月神經節分別支配咀嚼運動與面部淺感覺。在三叉神經分佈區內反復發作的劇烈疼痛,稱為三叉神經痛。多發於中年以後,女性多於男性,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是由於感受風寒,經脈痹阻而致。

 

西醫認為繼發性三叉神經痛是由於腦橋、延腦、半月節神經節或三叉神經徑路等的腫瘤、血管畸形、動脈瘤等血管疾病和帶狀皰疹等感染所致。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是由於三叉神經半月節行經腦橋的後根,尤其是後根穿越岩脊處受到壓迫、牽拉,進一步引起半月節神經元及後根變性,破壞了它對疼痛刺激的調整機制或引起異常的病樣放電,產生疼痛。

 

【臨床表現】:

突然在一側面部出現陣發性劇痛,痛如燒灼樣、刀割樣、鑽鑿樣或針刺樣,每次疼痛短暫,間歇期無痛,每日發作次數不等,常因觸及面部的某一點而誘發。不敢刷牙、洗臉、剃須、漱口和進食,患側面部可出現抽搐、潮紅、灼熱感、流淚、流涕、流涎、出汗等症狀,部位以上頜支分佈區(鼻翼、上唇、下眼瞼)最多,下頜支(頰部、下唇、下頒)次之,眼支(上眼瞼、前額部)最少見。單側三支或兩側同時受累極少。原發性三叉神經痛一般無明顯的神經系統陽性體徵,多呈間歇性。若伴有其他神經系統損害,或疼痛呈持續性陣、發性加劇者,應考慮繼發性三叉神經痛。


 

【治療】:

(一)、治療原則: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解痙止痛。

(二)、取穴及部位:睛明、四白、太陽、頭維、頰車、上關、下關、顴醪、聽宮、聽會、耳門、翳風、外關、合穀。

(三)、主要手法:一指禪推法、掃散法、按揉法、點法、揉法、拿法。

(四)、操作方法:患者仰臥。醫者以一指禪推法從太陽至頭維,從太陽到上關和下關,往返6遍。以一指禪推法沿眼眶做「oo」字形操作,往返5遍。指按揉太陽、翳風、頰車、下關、聽宮、聽會、睛明、耳門、顴髂、四白,每穴約1分鐘。用掃散法在膽經循行路線,自前上方向後下方操作,兩側交替進行,各做30次。用大魚際揉法在顏面部應用約5分鐘。用點法、指揉法在觸發點上施用1分鐘左右,刺激要強。拿外關、合谷,以麻脹為度。

 

【輔助療法】

1、針刺療法:取穴攢竹、陽白、顴醪、承漿、下關、頰車、合穀、外關,每次取3穴,每日1次,針用瀉法,留針30min。

 

【注意事項】:

(1)、操作手法宜輕柔,以免加重病情。

(2)、適當參加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囑患者慎起居,避風寒,以防禦外邪侵襲;調節情志,避免不良情緒的刺激;戒煙酒,避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A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