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證論》(清•唐容川撰) |
卷六: |
便閉﹝fecal_block﹞: |
二便皆脾胃之出路。小便是清道屬氣。大腸是濁道屬血。 失血家。血虛﹝blood_deficiency﹞便燥。尤其應得。四物湯加麻仁主之。 血燥者,加桃仁、川軍。 氣燥者,加杏仁、枳殼。 風燥者,加皂角、白芷、防風。 火燥者宜加枳殼、厚朴、大黃、芒硝。 大腸乃胃之關門。胃為燥土。 若胃有燥屎而不下者:其責不在大腸。而在胃。其證:口渴﹝Thirst﹞。手足潮熱﹝hot_flush﹞。或發譫語﹝delirious_speech﹞。三一承氣湯下之。或四物湯加麻仁、枳殼、厚朴、大黃以滋降之。 |
又小便數﹝frequent_urination﹞而不禁。大便反閉者:名為脾約﹝spleen_constipation﹞。謂脾津下泄。無以潤腸故也。 仲景用脾約丸治之。 丹溪謂宜清肺燥。肺清則小水有制。而脾得灌溉。 宜用清燥救肺湯治之。 |
腎開竅于二陰。腎虛陰不足。無以潤腸者,宜左歸飲。加黑芝麻、肉蓯蓉治之。 |
肺與大腸相表裏。肺遺熱於大腸則便結。肺津不潤則便結。肺氣不降則便結。 肺遺熱者:人參瀉肺湯治之。 肺津不潤者:清燥救肺湯治之。 肺氣不降者:清燥救肺湯。合四磨湯。再重加杏仁。或少加葶藶子治之。 與便血﹝hematochezia﹞條。合看自明。 |
此外又有瘀血﹝blood_stasis﹞閉結之證。或失血之後。血積未去。或跌打損傷。內有瘀血﹝blood_stasis﹞。停積不行。大便閉結﹝fecal_block﹞。或時通利。仍不多下。所下之糞。又帶黑色。腹中時時刺痛﹝stabbing_pain﹞。口渴﹝Thirst﹞、發熱﹝fever﹞。脈帶澀象。 宜用桃仁承氣湯治之。或失笑散加杏仁、桃仁、當歸、白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