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血證論》(清•唐容川撰)

 卷二:

 咯血﹝emptysis﹞:

咯血者﹝emptysis﹞。痰帶血絲也。昔人謂咯血﹝emptysis﹞出於心。謂心主血脈。咯出血絲。象血脈之形故也。又謂咯血﹝emptysis﹞出於腎。

 蓋腎主五液。虛火上升。則水液泛上。凝而為痰。然第吐痰已也。而何以又帶血絲哉。

 蓋腎氣下行。則水出膀胱。今腎經之氣不化於膀胱。而反載膀胱之水上行為﹝behavior﹞痰。膀胱者。胞之室。膀胱之水。隨火上沸。引動胞血隨之而上。是水病兼病血也。

 觀女人先發水腫﹝edema﹞。然後斷經者:名曰水分。是水病而連累胞血之一證。

 又觀《傷寒論》。熱結膀胱。其血自下。

 夫熱結膀胱。是水病也。而即能惹動胞中﹝uterine﹞之血。從小便而下。又水病兼動胞血之一證也。據此。可知水泛為痰。而亦能牽引胞血矣。

 古法但謂咯血﹝emptysis﹞出於腎。而未能發明。致庸劣者竟謂其血出於腎臟。非也。

 所謂咯血﹝emptysis﹞出於腎者。乃腎氣不化於膀胱。水沸為痰。而惹動胞血之謂也。

 此論從古未經道及。而予從傷寒﹝Typhoid﹞悟出。千慮一得。不容自秘。

 醫者知此。則可知治咯之法。並可知治痰之原矣。仲景豬苓湯。化膀胱之水。而兼滋其血。最為合法。再加丹皮蒲黃。以清血分。

 凡痰之原血之本。此方兼到。或用地黃湯,加旋復花五味天冬寸冬蒲黃。火甚者,用大補陰丸。加海粉牛膝雲苓丹皮蛤蚧。

 凡此數方。

 皆主利痰立法。是就腎主咯血﹝emptysis﹞之說。以出治也。腎水﹝kidney_edema﹞化於膀胱。

 故瀉膀胱。即是瀉腎。膀胱與血室﹝uterus﹞同居一地。膀胱之水不泛。則自不動血室﹝uterus﹞之血矣。數方皆治膀胱。兼治血室﹝uterus﹞。

 故效。

夫痰為腎之所主。血實心之所主也。況水火互根。腎病及心。心病亦及腎。

 其有心經火旺。血脈不得安靜。因而帶出血絲。咳逆﹝cough_and_counterflow﹞、咽痛﹝pharyngalgia﹞者。導赤飲。加黃連、丹皮、血餘、蒲黃、天冬、寸冬、尖貝、茯苓治之。地骨皮散,加茯苓、射干、旋復花、牛膝。太平丸亦治之。

 以上數方。

 皆就咯血﹝emptysis﹞出於心之說以立法。心主血脈。部居胸中。與肺為近。肺氣咳逆﹝cough_and_counterflow﹞。猶易牽動心部之血。

 故痰咳者。往往帶出血絲。治血絲以心為主。肺為水之上源。水不清而凝為痰。痰不降而牽動血。治肺之痰。又是治咯血﹝emptysis﹞捷法。

 蓋痰血之來。雖由心腎。而無不關於肺者也。太平丸為治肺通劑。紫菀散。保和湯。

 皆善能滌除肺痰。補瀉﹝Supplementation_and_draining﹞兼到。另參咳血﹝Hemoptysis﹞、唾血﹝spitting_blood﹞門。可盡其治。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