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針灸大成》【八脈圖並治症穴-陰維脈﹝Yinwei_Meridian﹞】:

【考穴】:內關﹝PC06﹞二穴,心包經。

 去掌二寸兩筋間,緊握拳取之。

 針一寸二分,主心膽脾胃之病,與公孫﹝SP04﹞二穴,主客相應。

【治病】:

〔西江月〕

 中滿心胸痞脹,腸鳴﹝rumbling_intestines﹞泄瀉﹝diarrhea﹞、脫肛﹝proctoptosia﹞,食難下膈酒來傷,積塊堅橫脇搶。

 婦女脇疼﹝rib-side_pain﹞、心痛﹝cardialgia﹞,結胸﹝chest_bind﹞裏急難當,傷寒不解結胸膛﹝chest_bind﹞,瘧疾﹝malaria﹞內關﹝PC06﹞獨當。

02-陰維脈  

◎凡治後症,必先取內關﹝PC06﹞為主,次取各穴應之(徐氏):

 中滿不快,胃脘傷寒:中脘﹝RN12﹞、大陵﹝PC07﹞、三裏、膻中﹝RN17﹞。

 中焦痞滿,兩脇刺痛:支溝﹝SJ06﹞、章門﹝LR13﹞、膻中﹝RN17﹞。

 脾胃虛冷,嘔吐﹝vomit﹞不已:內庭﹝ST44﹞、中脘﹝RN12﹞、氣海﹝RN06﹞、公孫﹝SP04﹞。

 脾胃氣虛,心腹脹滿:太白﹝SP03﹞、三裏、氣海﹝RN06﹞、水分﹝RN09﹞。

 脇肋下疼,心脘刺痛:氣海﹝RN06﹞、行間﹝LR02﹞、陽陵泉﹝GB34﹞。

 痞塊不散,心中悶痛:大陵﹝PC07﹞、中脘﹝RN12﹞、三陰交﹝SP06﹞。

 食症不散,人漸羸瘦:腕骨﹝SI04﹞、脾俞﹝BL20﹞、公孫﹝SP04﹞。

 食積﹝Food_stagnation﹞血瘕﹝blood_conglomeration﹞,腹中隱痛:胃俞﹝BL21﹞、行間﹝LR02﹞、氣海﹝RN06﹞。

 五積氣塊,血積血澼:膈俞﹝BL17﹞、肝俞﹝BL18﹞、大敦﹝LR01﹞、照海﹝KI06﹞。

 臟腑虛冷,兩脇痛疼﹝Hypochondriac_Pain﹞:支溝﹝SJ06﹞、通裏﹝HT05﹞、章門﹝LR13﹞、陽陵泉﹝GB34﹞。

 風壅氣滯,心腹刺痛:、風門﹝BL12﹞、膻中﹝RN17﹞、勞宮﹝PC08﹞三裏。

 大腸虛冷,脫肛﹝proctoptosia﹞不收:百會﹝DU20﹞、命門﹝DU04﹞、長強﹝DU01﹞、承山﹝BL57﹞。

 大便艱難,用力脫肛﹝proctoptosia﹞:照海﹝KI06﹞、百會﹝DU20﹞、支溝﹝SJ06﹞。

 臟毒腫痛,便血﹝hematochezia﹞不止:、承山﹝BL57﹞、肝俞﹝BL18﹞、膈俞﹝BL17﹞長強﹝DU01﹞。

 五種痔疾,攻痛不已:合陽﹝BL55﹞、長強﹝DU01﹞、承山﹝BL57﹞。

 五癇等症,口中吐沫:後谿﹝SI03﹞、神門﹝HT07﹞心、俞﹝BL15﹞、鬼眼﹝EX~LE5﹞。

 心性呆癡﹝feeble-mindedness﹞,悲泣不已:通裏﹝HT05﹞、後谿﹝SI03﹞、神門﹝HT07﹞、大鐘﹝KI04﹞。

 心驚發狂﹝mania﹞,不識親疏:少衝﹝HT09﹞、心俞﹝BL15﹞、中脘﹝RN12﹞、十宣﹝EX-UE11﹞。

 健忘﹝amnesia﹞易失,言語不紀:心俞﹝BL15﹞、通裏﹝HT05﹞、少衝﹝HT09﹞。

 心氣虛損,或歌或笑:靈道﹝HT04﹞、心俞﹝BL15﹞、通裏﹝HT05﹞。

 心中驚悸,言語錯亂:少海﹝HT03﹞、少府﹝HT08﹞、心俞﹝BL15﹞、後谿﹝SI03﹞。

 心中虛惕,神思不安:乳根﹝ST18﹞、通裏﹝HT05﹞、膽俞﹝BL19﹞、心俞﹝BL15﹞。

 心驚中風﹝apoplexy﹞,不省人事:中衝﹝PC09﹞百會﹝DU20﹞大敦﹝LR01﹞。

 心臟諸虛,怔忡﹝terror﹞驚悸:陰郄﹝HT06﹞、心俞﹝BL15﹞、通裏﹝HT05﹞。

 心虛膽寒,四體顫掉:膽俞﹝BL19﹞、通裏﹝HT05﹞、臨泣﹝GB15﹞。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