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生指迷方》消證:

論曰:消渴﹝diabets﹞之病,其來有二,或少服五石湯丸,恣欲不節,不待年高氣血衰耗,石性獨存,火烈焦槁,精血涸竭,其狀渴而肌肉消。

 又有積久飲酒,酒性酷熱,薰蒸五臟,津液枯燥而血澀,其狀渴而肉不消。

 如解五石毒者,宜罌粟湯。

 欲止渴者,宜菟絲子丸。

 大渴而加煩熱者,宜馬通散、栝蔞粉。

罌粟湯:(見前痹證門)。

菟絲子丸:

 菟絲子(不計多少,揀淨,水淘,酒浸三宿)。

上控乾,乘潤搗,羅為散,焙乾,再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食前飲下五十粒一日二三服,或作散,飲調下三錢。

 《瑣碎錄》云:用酒侵曬于日中,三兩日一換酒,用時洗去酒,濃煎湯飲。

馬通散:(方缺)。

栝蔞粉:(方缺)。

若其人素渴飲水,一旦不飲不渴,小便日夜數十行,氣乏肉消脫,此消中﹝stomach_dispersion﹞,腎氣敗也,茱萸丸主之。

茱萸丸:

 蓯蓉(洗,切,酒浸,焙)、五味子(炒)、山茱萸、乾山藥(等分)。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飲下三十粒,空心服。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