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學》生薑(解表藥,發散風寒藥): |
【藥用】:本品為薑科植物晶的新鮮根莖。 |
【性味﹝nature_and_flavour﹞與歸經﹝channel_tropism﹞】: 辛,微溫。入肺、脾、胃經。 |
【功效】:發汗解表、溫中止嘔、解毒。 |
【臨床應用】: |
01、用於風寒﹝wind-cold﹞感冒、發熱﹝Fever﹞、惡寒﹝aversion_to_cold﹞等症。 生薑用於解表,主要為發散風寒﹝wind-cold﹞,多用治感冒輕症,煎湯,加紅糖乘熱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預防感冒藥物。 生薑發汗作用較弱,常配合麻黃、桂枝等同用,作為發汗解表輔助的藥品,能增強發汗力量。 |
02、用於胃寒嘔吐﹝emesis﹞。 生薑為止嘔要藥,可單獨應用,治療胃寒嘔吐﹝emesis﹞。 也可治胃熱嘔吐﹝emesis﹞,配合半夏、竹茹、黃連等同用。 |
03、用於中魚蟹毒、嘔吐﹝emesis﹞腹瀉等症。 生薑能解魚蟹毒,單用或配紫蘇同用。 此外,生薑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湯飲服,可用於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啞舌腫麻木等症。 因此在炮製半夏、南星的時候,常用生薑同製,以減除它們的毒性。 |
【處方用名】:生薑(用新鮮者) |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片至三片(每片約二分至三分),煎服。 |
【附藥】: |
01、生薑汁:將生薑洗淨後打爛,絞取其汁入藥。 性味﹝nature_and_flavour﹞辛微溫。 有化痰、止嘔的功效,主要用於噁心﹝nausea﹞、嘔吐﹝emesis﹞及咳嗽﹝cough﹞痰多等症。 一般用量為三滴至十滴,沖服。 |
02、生薑皮:即生薑的外皮。 性味﹝nature_and_flavour﹞辛涼。 有利尿消腫之功效,適用於小便不利﹝Dysuria﹞,水腫﹝edema﹞等症。 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 一般用量為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
03、煨薑:將原只鮮生薑洗淨,用草紙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濕,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紙焦黑,薑熟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 性味﹝nature_and_flavour﹞辛溫,具有和中止嘔的功用。 適用於脾胃不和、噁心﹝nausea﹞、嘔吐﹝emesis﹞等症。 一般用量為二、三片,煎服。 |
【方劑舉例】: 生薑半夏湯(《金匱要略》): 生薑、半夏治似嘔不嘔,似噦﹝Dry_Vomiting﹞、不噦﹝Dry_Vomiting﹞,心中憒憒然者。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
|
答案 |
生薑 |
【BCD】 |
當歸生薑羊肉湯可用於治療:※※A、虛寒腹滿腹痛;※※B、血虛寒疝;※※C、產後血虛裏寒之腹痛;※※D、虛勞不足,血虛裏寒;※※E、婦人雜病,肝鬱腹痛。(金匱) |
【BD】 |
下列方劑組成藥物中生薑、乾薑同用的是:※※A、半夏瀉心湯;※※B、厚樸溫中湯;※※C、逍遙散;※※D、實脾散。﹝93碩研,綜合科)。(碩研,93,綜合科) |
【B】 |
下列有關小青龍湯之敘述,何者錯誤:※※A、組成有麻黃、桂枝;※※B、組成有杏仁、生薑;※※C、組成有細辛、半夏;※※D、現代醫學已有不少動物研究證實小青龍湯有免疫調節之作用。(高考,臨床醫學) |
【E】 |
炙甘草湯中桂枝、生薑的作用是:※※A、溫陽化氣;※※B、溫腎暖脾;※※C、助陽化氣;※※D、溫經散寒;※※E、通陽複脈。(中醫) |
【D】 |
炙甘草湯中配伍桂枝、生薑的主要用意是:※※A、溫陽化氣;※※B、溫經散寒;※※C、溫經通脈;※※D、通陽複脈;※※E、通陽化氣。(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