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學》香薷(解表藥,發散風寒藥): |
【藥用】:本品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全草。 |
【性味﹝nature_and_flavour﹞與歸經﹝channel_tropism﹞】: 辛,微溫。入肺、胃經。 |
【功效】:發汗解表,祛暑化濕,利水消腫。
|
【臨床應用】: |
01、用於夏季感冒風寒﹝wind-cold﹞: 香薷發散風寒﹝wind-cold﹞,有發汗解表作用,但多用於夏季貪涼,感冒風寒﹝wind-cold﹞所引起的發熱﹝Fever﹞、惡寒﹝aversion_to_cold﹞、頭痛﹝cephalgia﹞、無汗﹝adiaphoresis﹞等症。 往往與藿香、佩蘭等配合應用。 |
02、用於嘔吐﹝emesis﹞、腹瀉等症。 香薷有祛除暑濕的作用,故適用於暑季恣食生冷、濕阻脾胃所引起的嘔吐﹝emesis﹞、泄瀉﹝diarrhea﹞,可配合扁豆、黃連、厚朴等同用。 |
03、用於水腫﹝edema﹞、小便不利﹝Dysuria﹞等症。 香薷利小便、消水腫﹝edema﹞,可單獨應用,也可配白朮同用以健脾利水。 |
【處方用名】:香薷、陳香薷、香茹(洗淨,曬乾,切碎用) |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
【按語】:香薷既能發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濕,故在暑天因乘涼飲所引起的怕冷發熱﹝Fever﹞、無汗﹝adiaphoresis﹞及嘔吐﹝emesis﹞腹瀉等症。 是一味常用的藥品。 本品雖能祛暑,但性溫辛散,多適用於陰暑病症,前人說:「夏用之用香薷,猶冬月之用麻黃。」 故在臨床用於祛暑解表時必須具備怕冷及無汗﹝adiaphoresis﹞的症候。 如屬暑濕兼有熱象的,可配黃連同用。 至於暑熱引起的大汗、大熱、煩渴等症。 就不是本品的適應範圍了。 |
【方劑舉例】: 香薷飲(《和劑局方》): 香薷、厚朴、白扁豆治暑月感冒,腹痛﹝abdominal_pain﹞下痢。 薷朮丸(《深師方》): 香薷、白朮治暴水、風水、周身皆腫。 |
【文獻摘錄】: 《別錄》:「主霍亂﹝Cholera﹞、腹痛﹝abdominal_pain﹞吐下,散水腫﹝edema﹞。」 《本草綱目》:「暑月乘涼飲冷,致陽氣為陰邪所遏,遂病頭痛﹝cephalgia﹞、發熱﹝Fever﹞、惡寒﹝aversion_to_co1d_with_fever﹞,煩燥口渴,或吐或瀉,或霍亂者﹝Cholera﹞,宜用此藥以發越陽氣,散水和脾。」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
|
答案 |
香薷 |
【C】 |
下列有關藥物使用注意,哪一項說法是錯誤的:※※A、麻黃忌用表虛自汗者;※※B、桂枝可用表虛自汗者;※※C、香薷可用表虛自汗者;※※D、蒼耳子忌用血虛頭痛者;※※E、桂枝忌用血熱妄行者。(中醫) |
【C】 |
香薷散的功用是:※※A、散寒解表,化濕和中;※※B、解表散寒,理氣和中;※※C、祛暑解表,化濕和中;※※D、祛濕化濁,理氣寬中;※※E、祛暑解表,清熱化濕。(中醫) |
【D】 |
新加香薷飲的功用是:※※A、祛暑清熱;※※B、祛暑解表,化濕和中;※※C、辛溫解表;※※D、祛暑解表,清熱化濕;※※E、辛涼透表,解肌清熱。(中醫) |
【E】 |
新加香薷飲的功用是:※※A、祛暑解表,化濕和中;※※B、理氣解表,化濕和中;※※C、清暑解表,止渴除煩;※※D、解暑化濕,和中止瀉;※※E、祛暑解表,清熱化濕。(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