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診候肺疽肺痿法: |
夫肺者,五臟之華蓋也,處於胷中,主於氣,候於皮毛。 勞傷血氣,腠理虛而風邪乘之感於肺也,則汗出、惡風、咳嗽、短氣、鼻塞、項強、胷肋脹滿,久久不瘥,已成肺痿也;風中于衛,呼氣不入。 熱至於榮則吸而不出,所以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熱相搏,氣血稽留,蘊結於肺,變成瘡疽。 診其脈候,寸口脈數而虛者,肺痿也;數而實者,肺疽也。 肺痿之候,久嗽不已,汗出過度,重亡津液,便如爛瓜,下如豕脂,小便數而不渴,渴者自癒,欲飲者欲瘥,此由肺多唾涎沫而無膿者,肺痿也。 其肺瘡之候,口乾喘滿,咽燥而渴,甚則四肢微腫,咳唾膿血,或腥臭濁沫,胷中隱隱微痛者,肺疽也。 又《聖惠》曰:中府隱隱而微痛者,肺疽也;上肉微起者,肺瘡也。 中府者,穴也,在雲門下一寸六分,乳肋間動脈應手陷中也。 是以候始萌則可救,膿成則多死。 若欲知有膿者,但診其脈,若微緊而數者,未有膿也;緊甚而數者,已有膿也。 又《內經》曰:血熱則肉敗,榮衛不行,必將為膿。 大凡肺瘡當咳嗽短氣,胷滿時唾膿血,久久如粳米粥者難治,若嘔膿而不止者,亦不可治也;其嘔膿而自止者自癒,其脈短而澀者自痊;浮大者難治。 其面色當白而反面赤者,此火之克金,皆不可治。 |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