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下手八法口訣】: |
揣: |
揣而尋之。 凡點穴,以手揣摸其處,在陽部筋骨之側,陷者為真。 在陰部郄膕之間,動脈相應。 其肉厚薄,或伸或屈,或平或直,以法取之,按而正之,以大指爪切掐其穴,於中庶得進退,方有准也。 《難經》曰:『刺榮毋傷衛,刺衛毋傷榮。』 又曰:『刺榮無傷衛者,乃掐按其穴,令氣散,以針而刺,是不傷其衛氣也。刺衛無傷榮者,乃撮起其穴,以針臥而刺之,是不傷其榮血也。』 此乃陰陽補瀉之大法也。 |
爪: |
爪而下之,此則《針賦》曰:『左手重而切按,欲令氣血得以宣散,是不傷于榮衛也。右手輕而徐入,欲不痛之因,此乃下針之秘法也。』 |
搓: |
搓而轉者,如搓線之貌,勿轉太緊,轉者左補右瀉,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進為之左,大指往下,退為之右,此則迎隨之法也。 故經曰:『迎奪右而瀉涼,隨濟左而補暖。』此則左右補瀉之大法也。 |
彈: |
彈而努之,此則先彈針頭,待氣至,卻退一豆許,先淺而後深,自外推內,補針之法也。 |
搖: |
搖而伸之,此乃先搖動針頭,待氣至,卻退一豆許,乃先深而後淺,自內引外,瀉針之法也。故曰:『針頭補瀉。』 |
捫: |
捫而閉之。 《經》曰:『凡補必捫而出之。』 故補欲出針﹝withdrawing_needle﹞時,就捫閉其穴,不令氣出,使血氣不泄,乃為真補。 |
循: |
循而通之。 《經》曰:『凡瀉針,必以手指於穴上四旁循之,使令氣血宣散,方可下針,故出針﹝withdrawing_needle﹞時,不閉其穴,乃為真瀉。』 此提按補瀉之法,男女補瀉,左右反用。 |
撚: |
撚者,治上大指向外撚,治下大指向內撚。 外撚者令氣向上而治病,內撚者令氣向下而治病。 如出針﹝withdrawing_needle﹞,內撚者令氣行至病所,外撚者令邪氣至針下而出也。此下手八法口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