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twitch﹞: |
抽搐﹝twitch﹞:是指四肢不隨意的肌肉抽搐﹝twitch﹞,或兼有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口禁不開等。 引起抽搐﹝twitch﹞的原因很多,臨床根據有無發熱分為發熱性抽搐﹝twitch﹞和無發熱性抽搐﹝twitch﹞兩類。 西醫學的小兒驚厥﹝infantile_convulsion﹞、破傷風、癲癇﹝epilepsy﹞、顱腦外傷和癔病﹝hysteria﹞等病可出現抽搐﹝twitch﹞。 |
抽搐﹝twitch﹞多為感受時邪,郁閉於內,化熱化火; 或飲食不節,濕熱壅滯,鬱久化火,火擾神明,熱極引動肝風,經筋功能失常而抽搐﹝twitch﹞; 或因脾虛濕盛,聚液成痰,上蒙清竅而致; 也有脾胃素虛、氣血不足而致虛風內動者。 |
本症以四肢抽搐﹝twitch﹞為特徵,或有短時間的意識喪失,兩目上翻或斜視,牙關緊閉﹝jaw_clenching﹞,或口吐白沫,二便失禁﹝gatism﹞,嚴重者伴有昏迷。 兼見 表證,起病急驟,有汗或無汗,頭痛﹝headache﹞神昏,為熱極生風; 壯熱煩躁,昏迷痙厥,喉間痰鳴,牙關緊閉﹝jaw_clenching﹞,為痰熱化風; 無發熱,伴有手足抽搐﹝twitch﹞,露睛,納呆,脈細無力,為血虛生風。 |
【治療】: |
【基本治療】: |
【治法】:醒腦開竅,熄風止痙。 以督脈﹝DU﹞、手厥陰、手陽明、足厥陰經穴為主。 |
【主穴】:水溝﹝DU26﹞、內關﹝PC06﹞、合谷﹝LI04﹞、太衝﹝LR03﹞、 |
【配穴】: 發熱者,加大椎﹝DU14﹞、曲池﹝LI11﹞; 神昏者,加十宣、湧泉﹝KI01﹞; 痰盛者,加陰陵泉﹝SP09﹞、豐隆﹝ST40﹞; 血虛者,加血海﹝SP10﹞、足三裏﹝ST36﹞。 |
【操作】:毫針﹝filiform_needle﹞瀉法。 |
【方義】: 督脈﹝DU﹞入絡腦,水溝﹝DU26﹞為督脈﹝DU﹞要穴,可醒腦開竅,調神導氣。 心主血脈,內關﹝PC06﹞為手厥陰心包經﹝PC﹞穴,可調理心氣,活血通絡,助水溝﹝DU26﹞醒腦開竅。 合谷﹝LI04﹞、太衝﹝LR03﹞相配,稱為開四關,為熄風止痙之首選穴。 根據急則治標的原則,先宜熄風止痙,然後對因治療。 |
2、其他治療: |
耳針法﹝auricular_acupuncture﹞:選皮質下、肝、脾、緣中、耳中、心;每次選3~4穴,毫針﹝filiform_needle﹞刺,強刺激。 |
【按語】: |
針灸治療抽搐﹝twitch﹞有一定療效,可鎮驚止痙以救其急,痙止之後必須查明病因,及早作出診斷,採取針對病因的治療措施。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