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毫針﹝filiform_needle﹞補瀉手法:

(一)單式補瀉手法:

1、基本補瀉:

撚轉補瀉﹝twirling_reinforcing-reducing_method﹞:

 針下得氣﹝needling_sensation﹞後,撚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操作時間短者為補法。撚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操作時間長者為瀉法。也有以左轉時角度大,用力重者為補;右轉時角度大,用力重者為瀉。

提插補瀉﹝lifting_and_thrusting_reinforcing-reducing_method﹞:

 針下得氣﹝needling_sensation﹞後,先淺後深,重插輕提,提插幅度小,頻率慢,操作時間短者為補法。先深後淺,輕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頻率快,操作時間長者為瀉法。

2、其他補瀉

疾徐補瀉:

 進針時徐徐刺入,少撚轉,疾速出針﹝withdrawing_needle﹞者為補法;進針時疾速刺入,多撚轉,徐徐出針﹝withdrawing_needle﹞者為瀉法。

迎隨補瀉:

 進針時針尖隨著經脈循行去的方向刺入為補法。針尖迎著經脈循行來的方向刺入為瀉法。

呼吸補瀉:

 病人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withdrawing_needle﹞為補法;吸氣時進針,呼氣時出針﹝withdrawing_needle﹞為瀉法。

開闔補瀉﹝open-close_reinforcing-reducing_method﹞:

 出針﹝withdrawing_needle﹞後迅速揉按針孔為補法;出針﹝withdrawing_needle﹞時搖大針孔而不立即揉按為瀉法。

平補平瀉:

 進針得氣﹝needling_sensation﹞後均勻的提插、撚轉後即可出針﹝withdrawing_needle﹞。

(二)複式補瀉手法

1、熱補法﹝warm-reinforcing_method﹞:

 又稱燒山火法﹝warm-reinforcing_method﹞,將針刺入腧穴﹝acupoint﹞應刺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氣﹝needling_sensation﹞後行撚轉補法,再將針刺入中1/3(人部),得氣﹝needling_sensation﹞後行撚轉補法,然後將針刺入下1/3(地部),得氣﹝needling_sensation﹞後行撚轉補法,即慢慢地將針提到上1/3,如此反復操作3次,即將針按至地部留針。在操作過程中,或配合呼吸補瀉法中的補法,即為燒山火法﹝warm-reinforcing_method﹞,多用於治療冷痹頑麻、虛寒性疾病等。

2、涼瀉法﹝coo1~_reducing_method﹞:

 又稱透天涼法﹝coo1~_reducing_method﹞,將針刺入腧穴﹝acupoint﹞應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氣﹝needling_sensation﹞後行撚轉瀉法,再將針緊提至中1/3(人部),得氣﹝needling_sensation﹞後行撚轉瀉法,然後將針緊提至上1/3(天部),得氣﹝needling_sensation﹞後行撚轉瀉法,將針緩慢地按至下1/3。如此反復操作3次,將針緊提至上1/3即可留針。在操作過程中,或配合呼吸補瀉法中的瀉法,即為透天涼法﹝coo1~_reducing_method﹞,多用於治療熱痹、急性癰腫等實熱性疾病。

(三)影響針刺補瀉效應的因素

1、機體所處的機能狀態:

 在不同的病理狀態下,針刺可以產生不同的調整作用(即補瀉效果)。當機體處於虛憊狀態而呈虛證時,針刺可以起到扶正補虛的作用。若機體處於虛脫狀態時,針刺還可以起到回陽固脫的作用;當機體處於邪盛狀態而呈實熱、邪閉的實證時,針刺可以起到清熱﹝the_heat_syndrome_treated_with_clearing_method﹞啟閉、祛邪瀉實的作用。例如,胃腸功能亢進而痙攣疼痛時,針刺可解痙止痛;胃腸功能抑制而蠕動緩慢、腹脹納呆時,針刺可加強胃腸蠕動,提高消化功能,消除腹脹、增進食欲。大量的臨床實踐和實驗研究表明,針刺當時的機體功能狀態,是產生針刺補瀉效果的主要因素。

2、腧穴﹝acupoint﹞作用的相對特異性:

 腧穴﹝acupoint﹞的主治功用,不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相對特異性。人體不少腧穴﹝acupoint﹞,如關元﹝RN04﹞、氣海﹝RN06﹞、命門﹝DU04﹞、膏肓﹝BL43﹞、五臟俞等穴,都能鼓舞人體正氣,促使功能旺盛,具有強壯作用,適宜於補虛益損。此外,很多腧穴﹝acupoint﹞,如人中、委中﹝BL40﹞、十二井、十宣等穴,都能疏泄病邪,抑制人體功能亢進,具有祛邪作用,適宜於補虛瀉實。當施行針刺補瀉時,必須結合腧穴﹝acupoint﹞作用的相對特異性,才能產生針刺補瀉的效果。

3、針具及手法輕重因素:

 影響針刺補瀉因素與使用的針具粗細、長短,刺入的角度、深度、行針時的幅度、頻率等有直接關係。一般來說,粗毫針﹝filiform_needle﹞的指力要重,刺激量大,細毫針﹝filiform_needle﹞用的指力較輕,刺激量就小。毫針﹝filiform_needle﹞刺入腧穴﹝acupoint﹞的角度、深度不同,其刺激的輕重程度也不同,一般直刺﹝perpendicular_needling﹞、深刺的量要大些,平刺﹝horizontal_needling﹞、淺刺的量要小些。行針時的幅度、頻率不同,與針刺手法輕重密切相關。提插幅度大、撚轉角度大、頻率快者,其刺激量就大。反之,刺激量就小。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