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孫真人《千金方》論: |
膏肓腧穴﹝BL43﹞,無所不治,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狂惑忘誤。 取穴法:令人正坐,曲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動搖,從胛骨上角摸索全胛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灸中間。 根據胛骨之裏肋間空處,去胛骨容側指許,摩𦛗肉之表筋間空處,按之自覺牽引胸戶中,灸兩胛中各一處,至六百壯,多至千壯。 當覺氣下礱礱然,如流水狀,亦當有所下出。 若無停痰宿疾,則無所下也。 若病患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臥,挽一臂令前求取穴灸之也。 求穴大較,以右手從右肩上住指頭表所不及者是也。 左手亦然,乃以前法灸之。 若不能久正坐,常伸兩臂者亦可伏衣袱上,伸兩臂,令人挽兩胛骨使相離,不爾,胛骨覆穴不可得也。 所伏衣袱,當令大小常定,不爾,則失其穴也。 此灸訖後,令人陽氣康盛,當消息以自補養。 取身體平復,其穴近第五椎,相准望取之。 →【𦛗﹝月呂﹞:同膂,脊梁骨也。】 |
論曰:昔秦緩不救晉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針藥所不及,即此穴是也。 時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痾難遣。 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矣。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