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Y.C.T】:《金針再傳》引《針灸集成》(徐瑞廷著)

針灸治療分類摘要

《金針再傳》引《針灸集成》(徐瑞廷著)

(一)內景篇:

1、精:

【夢遺泄精】:心俞﹝BL15﹞、白環俞﹝BL30﹞、膏肓俞﹝BL43﹞、腎俞﹝BL23﹞、中極﹝RN03﹞、關元﹝RN04﹞、三陰交﹝SP06﹞,或針或灸。

【無夢泄精】:腎俞﹝BL23﹞、關元﹝RN04﹞、中極﹝RN03﹞,灸之。

【精溢失精】:中極﹝RN03﹞、大赫﹝KI12﹞、然谷﹝KI02﹞、太衝﹝LR03﹞,針之。

【精濁自流】:中極﹝RN03﹞、關元﹝RN04﹞、三陰交﹝SP06﹞、腎俞﹝BL23﹞,灸之。

【虛勞﹝pulmonary_tuberculosis﹞失精】:大赫﹝KI12﹞、中封﹝LR04﹞,灸之。

2、氣:

【一切氣疾】:必取氣海﹝RN06﹞、或針或,灸之。

【氣逆】:尺澤﹝LU05﹞、商丘﹝SP05﹞、太白﹝SP03﹞、三陰交﹝SP06﹞,針之。

【噫氣上逆】:太淵﹝LU09﹞、神門﹝HT07﹞,針之。

【短氣】:大陵﹝PC07﹞、尺澤﹝LU05﹞、,針之。(屬氣實者);大椎﹝DU14﹞、肺俞﹝BL13﹞、神闕﹝RN08﹞、肝俞﹝BL18﹞、魚際﹝LU10﹞,灸之。(屬氣虛者)。

【少氣】:間使﹝PC05﹞、神門﹝HT07﹞、大陵﹝PC07﹞、少衝﹝HT09﹞、足三裏﹝ST36﹞、下廉﹝LI08﹞、行間﹝LR02﹞、然谷﹝KI02﹞、至陰﹝BL67﹞、肝俞﹝BL18﹞、氣海﹝RN06﹞,或針或灸之。

【上氣】:太衝﹝LR03﹞,灸之。

【欠氣】:通裏﹝HT05﹞、內庭﹝ST44﹞,針之。

【氣急食不消】:太倉﹝RN12﹞,灸之。

【冷氣臍下痛】:關元﹝RN04﹞,灸百壯。

3、神:

【精神萎靡】:關元﹝RN04﹞、膏肓﹝BL43﹞,灸之。

【善恐心惕惕】:然谷﹝KI02﹞、內關﹝PC06﹞、陰陵泉﹝SP09﹞、俠谿﹝GB43﹞、行間﹝LR02﹞,針灸之。

【心澹澹大動】:大陵﹝PC07﹞、三裏﹝LI10,ST36﹞,針之。

【失志癡呆﹝dementia﹞】:神門﹝HT07﹞、中衝﹝PC09﹞、鬼眼﹝EX~LE5﹞、鳩尾﹝RN15﹞、百會﹝DU20﹞、後谿﹝SI03﹞、大鐘﹝KI04﹞,灸之。

【妄言妄笑】:神門﹝HT07﹞、內關﹝PC06﹞、鳩尾﹝RN15﹞、豐隆﹝ST40﹞,針之。

4、血:

【衄血﹝rhinorrhagia﹞、吐血﹝hematemesis﹞下血】:隱白﹝SP01﹞、大陵﹝PC07﹞、神門﹝HT07﹞、太谿﹝KI03﹞,針之。

【衄血﹝rhinorrhagia﹞不止】:囟門、上星﹝DU23﹞、大椎﹝DU14﹞、啞門﹝DU15﹞,俱灸之。或以三棱針於氣衝﹝ST30﹞出血之,再針合谷﹝LI04﹞、內庭﹝ST44﹞、三裏﹝LI10,ST36﹞、照海﹝KI06﹞。

【吐血﹝hematemesis﹞】:針風府﹝DU16﹞、大椎﹝DU14﹞、膻中﹝RN17﹞、上脘﹝RN13﹞、中腕﹝RN12﹞、氣海﹝RN06﹞、關元﹝RN04﹞、三裏﹝LI10,ST36﹞;或灸大陵﹝PC07﹞。

【嘔血﹝hematemesis﹞】:上脘﹝RN13﹞、大陵﹝PC07﹞、曲澤﹝PC03﹞、神門﹝HT07﹞、魚際﹝LU10﹞,針之。

【大便血﹝hematochezia﹞】:關脈芤。大便出血數斗者,膈俞﹝BL17﹞傷者灸膈俞﹝BL17﹞。

【咳血】:列缺﹝LU07﹞、三裏﹝LI10,ST36﹞、肺俞﹝BL13﹞、百勞﹝DU14﹞、乳根﹝ST18﹞、風門﹝BL12﹞,針之。

【虛勞﹝pulmonary_tuberculosis﹞、吐血﹝hematemesis﹞】:中腕﹝RN12﹞、肺俞﹝BL13﹞、三裏﹝LI10,ST36﹞,灸之。

【口鼻出血不止】:上星﹝DU23﹞,灸之。

【下血不止】:臍心對過脊骨上灸七壯

5、夢:

【驚悸不眠】:陰交﹝RN07﹞針之。

【煩不得臥﹝insomnia﹞】:浮郄﹝BL38﹞,針之。

【沉困睡多】:無名指第三節尖,屈指取之,灸一壯﹝one_moxa-cone﹞

【膽寒不得睡】:頭竅陰﹝GB11﹞,針灸之。

【多夢善驚】:神門﹝HT07﹞、心俞﹝BL15﹞、內庭﹝ST44﹞,針之。

6、聲音:

【卒然無音】:天突﹝RN22﹞,針之。

【厥氣走喉不能言】:照海﹝KI06﹞,針之。

【喉痹﹝sore_throat﹞卒瘖】:豐隆﹝ST40﹞,針之。

【暴喑】:合谷﹝LI04﹞,針之。天鼎﹝LI17﹞、間使﹝PC05﹞,亦針之。

7、言語:

【喑不能言】:合谷﹝LI04﹞、湧泉﹝KI01﹞、陽交﹝GB35﹞、頭竅陰﹝GB11﹞、大椎﹝DU14﹞、支溝﹝SJ06﹞,針之。

【舌強難言】:通裏﹝HT05﹞,針之。

【舌緩不能言】:啞門﹝DU15﹞,針之。

【舌下腫難言】:廉泉﹝RN23﹞刺之

8、津液:

【多汗】:先瀉合谷﹝LI04﹞,次補複溜﹝KI07﹞

【少汗】:先補合谷﹝LI04﹞,次瀉複溜﹝KI07﹞

【盜汗】:浮郄﹝BL38﹞、五裏﹝LR10,LI13﹞﹝LR10、LI13﹞、間使﹝PC05﹞、中極﹝RN03﹞、氣海﹝RN06﹞,針之。

【盜汗不止】:浮郄﹝BL38﹞瀉之

【虛損盜汗】:百勞﹝DU14﹞、肺俞﹝BL13﹞,灸之。

【傷寒汗不出】:合谷﹝LI04﹞、複溜﹝KI07﹞、俱針瀉之

9、痰飲:

【痰飲】:諸凡痰飲,必取豐隆﹝ST40﹞、中腕﹝RN12﹞。

【胸中痰飲不食】:巨闕﹝RN14﹞、足三裏﹝ST36﹞,灸之。

【溢飲】:中腕﹝RN12﹞,灸之。

【痰飲久患不愈】:膏肓﹝BL43﹞,灸之。愈多愈妙。

10、胞宮:

【月經不調】:中極﹝RN03﹞、三陰交﹝SP06﹞、腎俞﹝BL23﹞,針之。

【月經斷絕】:中極﹝RN03﹞、三陰交﹝SP06﹞、腎俞﹝BL23﹞、合谷﹝LI04﹞、四滿﹝KI14﹞、三裏﹝LI10,ST36﹞,針灸之。

【崩漏﹝uterine_bleeding﹞不止】:血海﹝SP10﹞、陰谷﹝KI10﹞、三陰交﹝SP06﹞、行間﹝LR02﹞、太衝﹝LR03﹞、中極﹝RN03﹞,針灸之。

【赤白帶下】:中極﹝RN03﹞、腎俞﹝BL23﹞、三陰交﹝SP06﹞、章門﹝LR13﹞、行間﹝LR02﹞,針灸之。

【白帶】:中極﹝RN03﹞、氣海﹝RN06﹞、委中﹝BL40﹞,針之。

【白帶】:曲骨﹝RN02﹞、承靈﹝GB18﹞、中極﹝RN03﹞,針灸之。

11、蟲:

【勞瘵】:膏肓﹝BL43﹞、鬼眼﹝EX~LE5﹞、四花穴,灸之。

→四花穴:為膈俞與膽俞兩穴的合稱,均屬背俞穴。

12、小便:

【癃閉﹝difficulty_in_urination﹞】:照海﹝KI06﹞、大敦﹝LR01﹞、委陽﹝BL39﹞、大鐘﹝KI04﹞、行間﹝LR02﹞、委中﹝BL40﹞、陰陵泉﹝SP09﹞、石門﹝RN05﹞,針之。

【小便淋閉】:關元﹝RN04﹞、三陰交﹝SP06﹞、陰谷﹝KI10﹞、陰陵泉﹝SP09﹞、氣海﹝RN06﹞、太谿﹝KI03﹞,針之。

【石淋】:關元﹝RN04﹞、氣海﹝RN06﹞、大敦﹝LR01﹞,針之。

【氣淋】:氣海﹝RN06﹞、關元﹝RN04﹞,針之。

【血淋】:陰陵泉﹝SP09﹞、關元﹝RN04﹞、氣衝﹝ST30﹞,針之。

【小便滑數】:中極﹝RN03﹞,灸;腎俞﹝BL23﹞、陰陵泉﹝SP09﹞、氣海﹝RN06﹞、陰谷﹝KI10﹞、三陰交﹝SP06﹞,針之。

【遺尿﹝enuresis﹞不禁】:陰陵泉﹝SP09﹞、陽陵泉﹝GB34﹞、大敦﹝LR01﹞、曲骨﹝RN02﹞,針灸之。

【莖中痛】:行間﹝LR02﹞,灸之。中極﹝RN03﹞、太谿﹝KI03﹞、三陰交﹝SP06﹞、複溜﹝KI07﹞,針之。

【白濁】:腎俞﹝BL23﹞,灸之。章門﹝LR13﹞、曲泉﹝LR08﹞、關元﹝RN04﹞、三陰交﹝SP06﹞,針之。

【婦人陰中痛】:陰陵泉﹝SP09﹞,針灸之。

【婦人轉脬不得尿】:曲骨﹝RN02﹞、關元﹝RN04﹞,針灸之。

13、大便:

【渴飲欲瀉】:大椎﹝DU14﹞,灸三五壯。

【泄瀉﹝diarrhea﹞久年不愈】:百會﹝DU20﹞,灸五七壯。

【久泄痢】:天樞﹝ST25﹞、氣海﹝RN06﹞,灸之。

【泄痢不止】:神闕﹝RN08﹞,灸七壯;關元﹝RN04﹞,灸三十壯

【溏泄】:臍中﹝RN08﹞、三陰交﹝SP06﹞,灸之。以多為妙。

【飧泄】:陰陵泉﹝SP09﹞、巨虛﹝ST37,ST39﹞、上廉﹝LI09﹞、太衝﹝LR03﹞,灸之。

【泄瀉﹝diarrhea﹞如水,肢冷脈絕,腹痛﹝bellyache﹞短氣】:氣海﹝RN06﹞,灸百壯。

【下痢血膿腹痛﹝bellyache﹞】:丹田、複溜﹝KI07﹞、小腸俞﹝BL27﹞、天樞﹝ST25﹞、腹哀﹝SP16﹞,灸之。

【冷痢】:關元﹝RN04﹞,灸五十壯。

【裏急後重】:合谷﹝LI04﹞、外關﹝SJ05﹞,針之。

【痢不止】:合谷﹝LI04﹞、三裏﹝LI10,ST36﹞、陰陵泉﹝SP09﹞、中腕﹝RN12﹞、天樞﹝ST25﹞、關元﹝RN04﹞、神闕﹝RN08﹞、中極﹝RN03﹞,針灸之。

【一切下痢】:凡諸下痢,皆可灸大都﹝SP02﹞,五壯;商丘﹝SP05﹞、陰陵泉﹝SP09﹞,各三壯。

【大便閉塞】:照海﹝KI06﹞、支溝﹝SJ06﹞、太白﹝SP03﹞,針之。

【大便不通】:二間﹝LI02﹞、承山﹝BL57﹞、太白﹝SP03﹞、大鐘﹝KI04﹞、三裏﹝ST36﹞、湧泉﹝KI01﹞、昆侖﹝BL60﹞、照海﹝KI06﹞、章門﹝LR13﹞、氣海﹝RN06﹞,針之。

【婦人產後二便不通】:氣海﹝RN06﹞、足三裏﹝ST36﹞、關元﹝RN04﹞、三陰交﹝SP06﹞、陰谷﹝KI10﹞,針之。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