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卷-調和營衛手法:

補瀉寒熱升降。正手法用畢時。針下輕鬆。病患痛苦輕減。

 將出針時。先用調和營衛手法。先和營(一)氣。後再調衛(一)氣。和營氣針在地部。不分陰日陽日。和營皆用六數。調衛皆用九數。

 和營用口呼吸。調衛用鼻呼吸。先吸後呼。吸氣針內轉。呼氣針外轉。和營六數時。針在地部。不必輕提。

 和營六數用畢。頃刻即令病患用鼻呼吸。仍先吸氣後呼氣。吸氣針內轉。呼氣針外轉。外轉時注意將針徐徐提至天部。調衛九數用畢。再停針頃刻即出針。

 出針時。再令病患用口輕輕吸氣數口。不拘奇偶。將針左右輕輕旋轉出針。

 出針後。如血分有瘀滯。針下微見黑血。令病者勿疑。説明病理。以手按擠左右。令黑血盡出。見紅血即自止。

出針時邪氣有餘。針之周遭紅暈不盡。皮膚微覺高起。微覺脹痛。則將針搖大其孔。出針後。不必用閉門法。

出針時如邪氣已盡。正氣不足。病患頭部覺昏暈。針周遭皮膚色白。針下輕鬆者。

右手出針。速用左手大指按其孔穴揉和之。使正氣不致消耗。

《靈樞經》云:

 瀉曰必持內之。放而出之。排陽得針。邪氣得泄。

 補曰如留而還。去如弦絕。令左屬右。其氣故止。外門已閉。中氣乃實。必勿留血。即取誅之。此出針當按不當按之理。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